(池州学院 24700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我国文化语境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内容。现阶段,文化产业化等一系列理念广受大量媒体传播,以“打造”文化、语言为主体的商业活动不断涌现。然而,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是千百年来无数劳动人民凝聚的智慧精髓,依靠商业化手段并不能实现对其的“打造”,我们需要对此类夸大其词的现象予以抨击。同时,也需要正确审视此类现象,挖掘文化产业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现代化商业行为中融入传统艺术,以传统促进现代,以现代发扬传统,继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模式,形成一个积极向上、优质健康的文化生态系统。
艺术设计在与市场经济形成密切关联的基础上,也具备较高的独立属性。也就是说,艺术设计在为商业活动、经济活动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具备自身的学术特点和专业特点。艺术设计是现代视觉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较为独立的学术研究对象,该领域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发展困境。
其一,艺术设计起源于西方欧美国家,在西方思想潮流、文化等的长期强势引导下,我国本土艺术设计对西方设计相关视觉经验逐渐形成以来,导致设计成本的独立属性被大幅缩减,同时也丧失了立足于世界的本土文化语言。
其二,现代艺术设计普遍以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对信息化设备的依赖程度极高,导致情感元素被迫缩减,机械冰冷的标志、符号在现代艺术设计作品中不断涌现。继而,导致本应以彰显作品艺术价值和满足受众群体审美需求的艺术设计工作,核心价值观逐渐被架空。
其三,我国本土艺术设计精神因素、文化内涵等多方面严重匮乏,同时这种现象也是体现商业文化过度缺少人文关怀的一种映射物。总体而言,艺术设计的发展受当下语境种种制约和限制,然而值得我们给予肯定的是,本土艺术设计领域在面对发展困境的过程中,始终展现出较高的激情,充分认识到实践探索、勇于创新的重要性。继而,不断为受众创造出更加优秀的视觉体验,逐渐使受众产生文化、情感、心理上的认同。
现代艺术设计和我国传统民间美术的联系错综复杂,从视觉、文化、精神的等方面均具有着紧密关联。长期以来,我国本土艺术设计领域从来都没有停止对民族文化的探索与挖掘,同时相关的案例也较多。例如,北京2008奥运会中使用的“中国印”标志,以及上海世界贸易博览会的“世”字标志,上述两项设计案例能过充分体现出本土化并不是完全的传统化和民间化。由此可见,艺术设计领域的本土化需要立足于国家化时局,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式对不同种类、各个国家的文化进行吸收,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逐渐融合,发掘本土设计最有价值、最有效果的展现方式。不管这种发掘过程是个人层面还是集体层面的,注重发展本土文化逐渐成为了相关从业者的一种群体式自我主动行为。
现代艺术设计在我国本土化的践行中,并没有将精英美术和民间美术进行明显区分,艺术设计能够构建一个完善的视觉场,并在视觉场当中实现视觉元素的有效转变,无论是民间传统美术还是精英美术,只要能够为受众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均可将其整合呈现在现代艺术设计作品当中。同时,这种艺术设计作品所呈现的视觉体验可以使带有符号色彩的显性形式,也可以是从精神层面、思想层面蕴含着本土文化的隐性形式。由此可见,现代艺术设计的本土化发展,好像又不是一个具有意义和价值的问题,因为对于此项事务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当中。然而,根据马克思辩证主义,事物必然是相对性的。
当我们提出设计语言时,这原本是设计从业人员的个人化问题,然而这个问题又同时关联到我国本体设计水平的整体发展。怎样具备一个独立的设计语言,怎样有效形成独具特色的设计风格,无可厚非是每一个设计从业者内心中的共同期望与归宿。犹如每一种艺术创作形式,艺术设计也是汇集技能、知识、想象力、创造力、天赋等多方面元素为一体的综合性行为。设计语言是决定设计特点和风格的关键因素,设计人员的个人艺术风格普遍由其自身经验和所掌握的知识而决定。此类影响繁琐复杂、种类多样,融括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行业领域的知识,均需要设计人员去学习和了解,同时这也是艺术设计需要面对市场化、商业化的迫切需求。
继而,又引出了一个本土文化应该站在什么样的位置的问题,目前业内有两种认可度较高的观念。其一,认为设计人员需要不断在本土文化中寻找挖掘有用资源,并且这种挖掘和寻找是主动性的。其二,认为本土艺术设计本身就在本土进行,长时间以来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和滋润,本土文化已经完成了和现代艺术设计的有效结合,设计师创造出的艺术作品自然也就带着本土文化气息,继而我们不需要刻意的去追求它,如果对其过度依赖、盲目追求,那么极有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限制设计人员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由此可见,两种观点显然都是片面的,我们必须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来讲,艺术设计对于传统美术的过度依附或过分排斥均难以设计出优秀作品。以艺术设计时韩广东的作品为例,其艺术设计受到两方面因素影响,即汉朝以前的中国古代文化以及中国民间传统美术,韩广东先生将自己的作品称为“具有中华民族文化色彩的艺术设计”。在他的作品之中,民间美术符号被转化为更加符合现代人审美观的展现形式,继而有效实现一个能够贯通古今、贯通现代和传统的视觉盛宴,受众在观看其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将产生一种高度的文化共鸣。再如,马东旭先生的艺术设计作品,同样实现了本土与外来、现代与传统的合理转化,其作品当中存在大量的民间剪纸元素和年画元素,我们可以将其看作为一种对民间美术的再生和重构。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民间美术简单明了、抽象概括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现代艺术设计所秉承的理念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前者是大众的、民间的更是千千万万中华民族儿女的,是该菌体长时间以来一种审美观的表达和诠释。与此同时,民间美术样式所表达的福禄寿等吉祥风水元素,是艺术设计向本土化发展的有效切入点,它从民间主体的文化层次出发,能够建立一个区别于西方艺术设计的本土化语言。在本土化语言得以构建弯沉光的基础上,我们在国际化设计领域自然就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
在民间美术逐渐成为现代艺术设计关键文化根源的过程中,现代艺术设计也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美术文化的重要传承和保护途径。然而,虽然艺术设计对民间美术已经有了较高的认同,但是民间美术对于艺术设计的反馈则相对狭窄。一方面,我国本土化艺术设计具有较多的民间美术元素,不管此类元素以怎样的方式呈现,民间美术的主体特征,如线条、图形、色彩等均得以保留。例如,中国联通公司的中国结标志,这就是现代设计融入民间美术的一项优秀案例。另一方面,本土化艺术设计不仅从外观层面汲取了民间美术的精髓,还从精神、思想等层面对民间美术加以传承,例如,关于凤凰、麒麟等的商业标志,能够充分的将民间美术精神含义彰显出来。
综上所述,在市场化经济的时局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过程势必艰难,文化产业化发展衍生出的种种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民间美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我们需要建立一种本土化的艺术设计语言,将民间美术发扬光大,不仅要在艺术设计中充分融入民间美术的外观元素,还需要结合民间美术的精神内涵,将其融入到设计作品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