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2019-07-12 03:59彭露露傅诗书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脐疗参苓白术散

彭露露, 傅诗书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广东深圳 51813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病,是一组以慢性或复发性腹痛、腹泻、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为主要特征的肠功能紊乱综合征[1]。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不定型4个主要的亚型,在我国以腹泻型最为常见[2]。全世界发病率为5%~20%,西欧及北美发病率约为20%,亚洲国家发病率为5%~10%。本病症状迁延反复,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3]。但由于该病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目前还没有完全有效的治疗药物[4]。中医药治疗IBS具有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少的优势[5]。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使用参苓白术散口服联合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效果令人满意,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及住院部接受治疗的80例IBS-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要求并通过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伦理审核批准。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罗马Ⅳ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6]: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最近3个月内每周至少发作1 d,伴有以下2项或2项以上:①与排便有关;②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③发作时伴有粪便性状(外观)改变。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持续存在。IBS-D表现为:Bristol 6~7型的排便比例≥25%,且Bristol 1~2型的排便比例<25%。

1.2.2 中医诊断和辨证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中有关“泄泻”的诊断标准:①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次以上,便质稀溏或呈水样便,大便量增多;②症状持续1 d以上。中医辨证标准:参照201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发布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中的脾虚湿盛证的辨证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IBS-D罗马Ⅳ诊断标准;②符合脾虚湿盛证的中医辨证标准;③年龄在18~65岁之间;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研究方案进行治疗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②有严重其他系统疾病的患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④有精神疾患,不能配合本研究治疗和观察的患者;⑤对所用药物过敏者。

1.5 治疗方法

1.5.1 试验组 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脐疗治疗。(1)中药治疗:参苓白术散加减方的组成:党参20 g、茯苓15 g、益智仁10 g、桔梗10 g、补骨脂10 g、防风10 g、炒白术15 g、莲子20 g、白扁豆20 g、山药10 g、枳壳10 g、砂仁10 g(后下)、石榴皮15 g、薏苡仁20 g、炙甘草5 g。每天1剂,每剂中药煎煮后分装为2包(中药统一由康美药业代煎),每包150 mL,分别于早晚餐后各服用1包。(2)脐疗:取神阙穴行隔姜灸。具体操作:将新鲜生姜切成厚约0.5 cm、直径约2 cm的姜片,中间用三棱针刺数孔,放置穴位上。再将直径约1 cm,高约1.5 cm的艾柱放置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柱燃至将尽时或患者自觉灼热不能耐受时,另再灸,连灸3壮。隔日1次,连续治疗6周为1个疗程。

1.5.2 对照组 给予服用匹维溴铵片治疗。用法:匹维溴铵片(得舒特,由法国苏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H20160396,规格:50 mg/片),口服,每次50 mg,每日3次,进餐时用水整片吞服,连续治疗6周为1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1.6.1 中医证候评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腹痛、大便性状、大便次数、神疲乏力等主要证候评分的变化情况。正常(无症状)计0分;轻度(症状轻微,可以忍受,不影响生活、工作)计2分;中度(症状较重,不影响生活、工作,尚可忍受)计4分;重度(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工作,不能忍受)计6分。

1.6.2 生活质量评价 生活质量评价采用Patrick等编制的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专用量表(irrita ble bowel syndrome quality of life,IBS-QOL),该量表由反映焦虑不安、躯体意念、身体角色、健康忧虑、饮食限制、社会功能、异性概念、人际关系的8个维度组成,得分高低与生活质量成正比。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观察记录。

1.7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TI=[(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TI≥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TI为70%~94%。有效:症状、体征均减轻,TI为30%~69%。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TI<30%。

1.8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试验组40例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5~46岁,平均(32.35±5.23)岁;病程1~15年,平均(5.85± 1.37)年。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7~49岁,平均(34.58±5.82)岁;病程1.5~13年,平均(5.26±1.42)年。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表1结果显示:治疗6周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2.5%,组间比较,试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n(p/%)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证候评分比较 表2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腹痛、大便性状、大便次数、神疲乏力等主要证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腹痛、大便性状、大便次数、神疲乏力等主要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表3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试验组对生活质量评分的提高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证候评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main TCM symptom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x±s,s/分)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 quality of life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x±s,s/分)

3 讨论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脑—肠轴调控功能失调、肠道微生态改变、精神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等相关[6]。西医治疗主要包括心理治疗、饮食调整及药物治疗三方面[1]。目前可供选择的药物均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调节胃肠动力及内脏感觉、解痉、止泻、抗抑郁等,但由于IBS症状与中枢和肠神经间关系复杂,药物存在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限制,临床效果不甚理想[8]。

IBS-D属于中医学的“腹痛”、“泄泻”等范畴,多数中医学者认为本病由脾胃虚弱、湿邪内盛所致[9]。燕麟等[10]认为脾虚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湿邪为其主要病理因素,脾虚为本,湿滞为标,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景岳全书》所载:“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泻利作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湿胜则濡泄。”脾体阴而用阳,喜燥而恶湿,湿邪最易困遏脾阳,影响脾的运化,脾虚则健运无权,水谷不化精微,湿浊内生,混杂而下,从而导致泄泻的发生。因此,治疗上应以健脾益气、渗湿止泻为基本原则,中药以参苓白术散加减。方中党参、茯苓、炒白术健脾益气渗湿为君;配伍山药、莲子肉助君药以健脾气、除泄痢;并用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共为臣药。更用砂仁、枳壳醒脾和胃,行气化滞,恢复肠道传化之职;久病及肾,遂以补骨脂、益智仁补肾健脾止泻;石榴皮味酸涩,入大肠经和肾经,可涩肠止泻,共为佐药。防风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之脾经,用以疏风止泻;肺与大肠相表里,桔梗味辛以入肺,肺主通调水道,水道调则泄泻止;炙甘草味甘入脾,既可健脾和中又可调和诸药,共为佐使。全方用药温和,补而不滞,利而不峻,使脾气健运,湿邪得去,则诸症自除。丁维俊等[11]通过动物实验表明参苓白术散对调节肠道菌群、增强机体免疫力有明显作用。

本研究使用的脐疗方式为隔姜灸。有研究[12]显示,肚脐皮肤菲薄、其周围血管神经丰富,具有强大的感受和传导功能,因而对药物的敏感度高、吸收和渗透力强。中医学认为,脐中为神阙穴之所在,此为任脉之要穴。任脉为阴经之海,与为阳经之海的督脉相贯通,又与为十二经脉之海的冲脉会于脐下。神阙穴既与十二经脉相通,也与五脏六腑相连。“经脉所通,主治所及”,故具有健脾和胃、理肠止泻、调理阴阳、培元固本等作用[13]。神阙穴隔姜灸将灸火之热力、艾条与生姜之辛温发散相结合,可起到温中健脾止泻之效,且该疗法无副作用,简便易行,易为患者所接受。如明·李梃所云:“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本研究在中药内服的基础上佐以脐疗,两者相辅相成,故疗效更加显著。

本研究结果显示,参苓白术散联合脐疗(隔姜灸)治疗IBS-D具有较好疗效,能有效缓解胃肠道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试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表明参苓白术散联合脐疗治疗IBS-D的疗效肯定,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但由于条件所限,在本研究中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例如参苓白术散联合脐疗是如何影响胃肠动力及内脏高敏感性;延长疗程是否与疗效呈正相关;使用其他脐疗方式如穴位贴敷、隔盐灸等与本研究使用的隔姜灸效果是否存在差异,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IBS-D是否更经济、有效等问题,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脐疗参苓白术散
温中止泻汤联合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临床观察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邮购信息
基于“碳源”研究参苓白术散中药多糖对二株肠道拟杆菌体外生长的影响
脐疗新探
脐疗治疗带下病古今用药对比分析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绒毛和隐窝的影响
参苓白术散治疗泄泻40例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脂肪肝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