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波 刘 波
玫德集团有限公司产品研发中心 山东 济南 250400
阀体在阀门组成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不可或缺的零件,其功能就是对流体方向、流量以及压力进行控制。球墨铸铁材料凭借其良好性能优势,对铸钢与锻钢材料进行了替代,并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行业。球墨铸铁性能和石墨形态存在直接关联,球形石墨可使其割裂机体的作用明显改善,在优化力学性能的基础上凸显减震性与耐磨性,而且价格不高,可生产出形状复杂的阀门铸件,推广可行性显著。为此,细纹将以为例,重点阐述优化其性能的方式,希望有所帮助。
生产阀体铸件需以要求进行,此材料技术抗拉强度不低于400兆帕,屈服强度不低于250兆帕,硬度控制在120-180范围内,球化率不低于90%,基体采用铁素体[1]。与此同时,内部组织要具有致密性,且不应存在对使用性能产生影响的缺陷。压力测试结果不应出现渗漏与裂纹的问题。另外,在外观方面要求阀体的尺寸大且最大的长度是1150毫米、最大的厚度是350毫米、最大的外径是1080毫米。在此基础上,铸件的壁厚差大,且壁厚控制于20-125毫米范围内,存在大量的热节部位。受以上特点的影响,使产品材质均匀性面临严峻挑战。
使用原有的技术方案生产阀体逐渐,并使用浇注剩余铁水对相同炉次单铸Y型试块进行浇注,针对其化学成分、金相以及力学性能展开深入分析[2]。经统计发现,材质技术要求达标,但是球化率与伸长率测试的结果尚未满足标准要求,而基体内珠光体含量与临界值接近。在金相组织中,珠光体的含量多,所以抗拉强度也更高。在化学成分中,所含S元素与Mn元素偏高。在对同一炉次金相试块检测后了解到,石墨大小是5级,而石墨量不多,珠光体占比为15%左右,致使伸长率偏低。
(一)优化后的化学成分。在重要的化学元素中,碳能够加快石墨化的速度,使白口倾向减少而铁素体增多,实际的硬度下降,加工性显著改善。与此同时,碳还能够提升镁的吸收率,球化现状改善。为此,应适当提升含碳量。另外,硅在石墨化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当所占比重为2.7%的情况下,抗拉强度与屈服轻度会增强,而伸长率也将实现最大化[3]。因而,也可适当地增加硅含量。在此基础上,锰可保证珠光体的稳定性,使强度与硬度提升并降低其塑性与韧性。因球铁激冷倾向本身偏高,有必要对锰含量进行控制,保证其不超过0.4%。稀土、硫、镁均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且铁液消耗的球化元素,即镁与稀土,能够生成,减少了有效参与球化元素的含量,球化率也随即下降。如果含硫量偏高,会直接增加硫化物的夹渣,球化衰退速度加快而影响力学性能,甚至容易产生皮下气孔与夹渣等多种缺陷,因而需适当降低硫含量。在球化元素中,镁与稀土残留量可偏低,以免促进球化衰退。为此,在调整化学成分的基础上,可将合理增加,并将S含量、Mn含量减少。
(二)合理选择原材料与牌号。原材料的类别并未改变,仅将废钢替型号进行替换,即,主要的目的就是使硫元素含量降低。对于生铁的牌号也转变成,使Mn元素含量减少。另外,球化剂也从之前的型号变成型号,使球化元素中的含量增加。
(三)炉料与熔炼参数。不改变废钢的加入量,将生铁量增加至20%,而回炉料降低至30%。由于球化剂牌号已经发生改变,所以实际使用量也需进行调整,即1-1.2%之间[4]。而孕育剂始终平均分成两次加入,然而需要将0.1%的瞬时孕育剂加入其中,以保证共晶团的数量得以增多,基体组织可以细化,加快球状石墨形成速度。剩余容量参数无需改变。
(四)优化结果。通过对优化技术方案的应用生产阀体铸件,并使用铸件浇注剩余铁水对同炉单铸Y型试样进行浇注处理。在对此试样加工的过程中,选择粉末开展化学成分检测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取样时不允许在样品中混入杂物。
选择Y型试样底面下端取样,并根据具体要求对圆柱试棒进行加工,尺寸为。随后,选择试棒一端加工尺寸为硬度与金相试块。在对其展开相关参数试验后发现,化学成分当中C元素、Si元素的增加,以及S元素、Mn元素的降低,使金相基体所含珠光体降低[5]。在将瞬时孕育剂加入后,球化率得以提升。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降低了材料抗拉强度,且优化其伸长率,球化效果突出。
综上所述,化学成分会对材料性能产生直接影响,铸件材料中的C元素、Mn元素、Si元素含量的调整,可使基体内所含珠光体含量下降,而且反球化元素的硫含量不超过0.015%,即可增强球化的效果。而球化剂的使用则要综合衡量铸件的大小、壁厚以及结构等多种因素。如果铸件的壁厚落差相对较大,则要选用球化剂,实际的加入剂量在1-1.2%之间即可。另外,也可适当加入0.1%瞬时孕育剂,也能够改善球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