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奇思潮影响下的晚明坊刻书籍版式设计探究①

2019-07-12 01:17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关键词:版式书籍装饰

姜 靓(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中国的人本主义源于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晚明人本主义由精英化的思想转而成为大众化的普遍行为,究其根源,当然离不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万历间的政治状况,也为此提供了有利的条件[1]。人本主义发生的必备条件是个性思潮的社会化, 王阳明“心学”的传播,人们开始有公开的个性追求,“私我”思想的崛起直至打破传统的专治思想,从而开辟了一个尚奇摒庸、尚奢去俭、俗雅兼具的艺术新世界,当时坊刻书籍的版式设计艺术也受其影响而别开生面。

一、晚明尚奇思潮的呈现

晚明时期的浪漫主义艺术思潮和主体意识的觉醒,是与明中期以来的阳明心学思想启蒙紧密相关的。明中叶以后,一方面,社会经济领域里土地兼并的加强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对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造成显著破坏;而另一方面,随着封建专制的强化与政治统治的腐朽,以及空疏浮华的社会风尚的蔓延,在意识形态领域则表现为共同体意识的沉沦、对封建国家的绝望以及伦理关系的破坏[2]199-209。因此到了晚明,人们开始对社会的变迁展开新的思考,重新意识到了自我的价值,于是掀起了一场以个性解放为中心的思想解放运动。 晚明美学思想注重个性独创,注重情感的自由抒发,重视审美的愉悦性,追求形式的“奇”。社会文化的发达也为“尚奇”的美学思想提供了成长的土壤 ,市井百姓被当时的社会文化培育了追求感官刺激的审美品位,人们开始不断追求“奇”并不断被超越,从而出现了愈出愈奇和愈奇愈出的现象。

明中期个性解放思潮的产生,依托的是市民的兴起及其趣味。 艺术观念上对感性欲望和市民趣味的肯定,必然要求趋向俗、肯定俗和张扬俗,而其在艺术上的表现就是以俗为美,以表现真我为美,于是“寄意于世俗”成为艺术创作的主要倾向[2]199-209。晚明的艺术明显趋向于市民的趣味和艺术理念的世俗化。而市民趣味集中表现在戏曲小说、唱本宝卷等大众艺术上。大众久被压抑的情欲无意识的释放,本能的放纵,表现在了“新”“奇”“趣”等世俗的审美情趣上,满足市民趣味,“尚新”“尚奇”成为明代文人艺术家共同的追求,从而产生了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 市民喜爱的日用品书中的诗意版画,畅销小说中的精美装饰都体现了文人包容的“俗”和市民崇尚的“雅”在坊刻书籍中得到了完美融合这一现象。

二、尚奇思潮影响下的版式设计

城市经济的发展为晚明版刻业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技术准备和经济基础,也为晚明书籍版式的艺术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土壤。商业出版的活跃,印书规模的不断扩大,书籍已不再只是统治阶级教化的工具,也不再只是精英阶层的风雅清供之物,在当时这样一个消费社会逐步形成的时期,物质性、娱乐性、休闲性消费都很兴盛,坊刻书籍已经成为普通百姓的日常消费,是兼具大众文化的商品性、通俗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产物,随之带来的则是多样的类别、丰富的内容和新奇的设计。这一思潮在书籍的版式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书商与文人的通力合作,不断创新出新奇的书籍来迎合读者的需求,读者猎奇的心态促使书籍的版式发展得更加丰富。

1.传统范式下推陈出新的分栏设计

分栏犹如今天谈及版面设计时不可不谈的网格体系,在宋元刻本中分栏的形式几乎很少看见,但到了晚明,随着坊刻书籍版式中的内容与功能趋于多元,形式更加丰富,分栏能够把所有要素有机的组织,使版式条理清晰、阅读合理。[3]

(1)别开生面的分栏形式

传统的宋、元书籍版式以不分栏为主体格局,通常用文字的大小和字体区分正文与注解等内容,而晚明的坊刻书籍中出现了分栏,提升了阅读的便利性、合理性, 也增加了版式的多样性。其分栏可谓多种多样,常规的两节版,有上下两栏文字,用栏线分割,又加以不同字体区分,如《精镌合刻三国水浒全传》。两节版也有一栏为图一栏为文字的形式。独有的三节版(图1),形式更为丰富,除常规的文字分栏或图文分栏以外,还有在两栏文字中插入谜语、广告、笑话等,犹如今天的杂志, 这种行为可以看出书坊在极力迎合普通大众的一种跳跃的、非线性的阅读方式。

(2)奇巧丰富的图文组合

在当时的坊刻书籍中,图文组合除了沿袭宋元的上图下文形式之外,还有左图右文、右图左文、 下图上文、图嵌文中、单页双页整版图、多页连续图等多种图文组合形式。用今天网格体系的方式去分析它,我们会看到其中变化的规律(图2)。 例如明万历40年(1612)书林安正堂刊本 《新板增补天下便用文林妙锦万宝全书》,在两节版的形式中,每栏再有上图下文的分割,如同今天的栏式网格中的多列网格形式,再有上下分两栏其中每栏再分左右栏等等,犹如今天的模块分栏方式,其形式多变,增添了阅读的趣味性,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2.商业与艺术兼具发展的文字设计

随着晚明商品经济的不断繁荣,信息传播空间的日益拓展,以书坊为主体的商业书籍出版业进入了高潮时期,中国传统的出版业在晚明经历了一次商业性的革命,它不仅是一场技术的革命,更是一种出版经济和传播文化的革命。在商业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下,出版商争相“炫奇”。商家以各种“奇巧”的商业手段,不断满足大众读者的需求。奇闻异事的小说、光怪陆离的书名都是书商和文人用以吸引读者的方式。在书籍的设计中充斥着吸引人眼球的各种求异手段,并伴随着奇思妙想的广告噱头。

图1《南华真经评注》明天启四年刊

图2 《新板增补天下便用文林妙锦万宝全书》明万历40年(1612)书林安正堂刊本

图3《精镌合刻三国水浒全传,英雄谱》明末雄飞馆刊本

(1)商业营销推动下的匠体字

为谋取最大的商业利益,各处书坊都采用了一些手段来控制书籍的制作成本。其一,加快刻制的速度。晚明时期的坊刻书籍多采用笔画横细竖粗的方正形“匠体”——方体字,这种字体虽有欠生动,不是很美观,但在印刷史上它使汉字进一步实现了规范化。这种字体刻制起来容易掌握,刻制速度快。 再有多用简化字,虽然宋元时期已有不少简化字,但是晚明各处书坊所刻的戏曲小说更喜欢简化字,以便省工速售。其二,节约印制的成本。很多坊刻书籍的字间距、行间距变得更密,字体更小,这样可以减少书籍的纸张成本,扩大发行量。如诚德堂刊印的《三国演义》,比传统的书籍每页的文字容量要增加一倍。更有两书合刊的奇特方式,节约纸张印刷成本,又可以吸引读者购买,犹如今天的买一送一的促销活动,如明末建阳雄飞馆刊本《精镌合刻三国水浒全传》,一个版心里上栏为《水浒》下栏为《三国》(图3)。

(2)艺术思想影响下的书法写刻体

趋于规范的方体字并不能完全满足文人对书籍的审美要求, 单调乏味的统一字体很难满足文人群体的阅读需求,故而在坊刻本中出现了个性化的书法描摹,书法的写刻也是当时坊刻书籍商业衍生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并有文人亲自制版刻字。如《湖山胜概》,其中的诗作由楷、行、草等多项字体写成,书法艺术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个性设计和不一样的视觉冲击。

3.求奢摒简、不拘一格的装饰设计

在历史中,上层社会穷奢极欲的生活习气造就了城市繁华景观这一现象并不奇怪,但是在晚明,“奢靡”之风不仅出现在京城或是江南商业重镇,更遍布整个大江南北,弥漫于市农工商各个阶层。所谓“俗尚日奢”“人情以放荡为快。世风以奢靡相高”已经成为时人对世风的一致认识[3]。人们不满足于简朴清贫的生活,而是向往着日常生活中享受物质的欲望、感官的刺激带来的快感,从而追求一种“奢”的世俗生活,并对这种由“奢”带来的“尚奇”追逐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这种风尚无疑也影响了晚明的出版业发展。

(1)打破经典装饰的“边栏”和“栏线”

图4 继承宋元风格的边栏

图5 晚明坊刻书籍版式中的花栏

图6 晚明坊刻书籍版式中的栏线

宋元刻本的边栏多以黑线装饰,有单线、有双线,晚明继承宋风的边栏形式(图4),并以四周单边的形式居多,除此之外还有形态各异的装饰花栏(图5),明金陵书坊戴氏始创在书名页上以花纹装饰版面,后来在万历年间唐氏富春堂将这一形式应用到了正文,并被其他诸多书坊效仿,称之为“花栏”。花栏的形式也丰富多样,有竹节纹、雉堞纹等,并有色彩。其装饰的手法也有不同,纹在栏内、纹在栏外、纹饰直接作为栏线,如《十竹斋画谱》的题跋识语四周为绿印竹节栏。

栏线大多继承了宋元书版的直线,栏线间有宽有窄,因行字大小而定,也有无栏线的版式 ,更有呈屏风形等装饰形态。栏线间的文字排列根据正文内容亦有变化,成单行、双行甚至多行。(图6)

(2)形态各异的标题装饰

宋元刻本的版式大多以简约为风尚,明前期也追求崇俭摒奢的美学精神,标题装饰很少。而晚明的坊刻书籍版式风格不再单调统一,有着丰富的标题装饰纹样,进入了形态各异的装饰设计阶段。以圆形、方形等几何形为基本装饰形态时,多用连续的形式组合,也有吉祥寓意的如意形,多以对称的形式组合。版心内从内封、序、目录到章节,再到正文的标题与文内的装饰,无一不在体现着它新奇的多样状态。(图7)

图7 晚明坊刻书籍版式中的标题

图7 晚明坊刻书籍版式中的标题

图8 晚明坊刻书籍版式中的牌记

图9 晚明坊刻书籍版式中的内封面

(3)亦简亦繁的牌记、内封面装饰

宋刻本的牌记形式多为长方形、亚字形,元刻本发展为龟趺形、鼎式 、钟式或琴式,嘉靖、万历时期的牌记秉承了明中期的形式相对复杂,有莲花荷叶形(图8),还有小儿捧牌子的形式,并且在这一时期牌记逐步转变为内封面的形式,相当于今天的书名页、扉页。一般内封面的版面形式为三栏,一栏书名,一栏撰写和鉴定信息,一栏为出版信息,有简约的对称形式,也有配以插图或者是出版家肖像等广告信息的复杂版式形式。(图9)。

(4)独特多变的“鱼尾”装饰

宋代的刻本已经出现“鱼尾”,大多为一到两个,用以标注书名、卷名、刻工等信息。晚明的书籍版式中,通常为两个或三个鱼尾,最少形式为无鱼尾,如《陶靖节集》,而最多的则有六个鱼尾,如明万历四十八年凤阳刊本《御世仁风》(图10),崇祯十年车应魁刻《瑞世良英》。鱼尾的纹样也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有黑鱼尾、白鱼尾,还有形似如意的鱼尾等等(图11)。

4.技术与艺术并重的色彩表现

明初期经历元末的动荡,印刷力量比较薄弱,明洪武至天顺的100多年间,书籍的插图几乎处于空白局面。随着经济的复苏、艺术的繁荣,印刷技术得到全面的发展,从双色套印到刷涂套色,从刷版套印到彩色套印,直到分色分版的饾版印刷,再有独特表现的拱花技术。精湛的印刷技术为书籍的艺术形式提供了表现的技术准备。使得晚明的坊刻书籍版式更具有色彩的艺术表现力。

(1)阅读功能需求下的多色套印

宋刻本中多用单色,常用正文大字、注语小字的方式区分不同的内容文字,明代初期的套印主要是墨印正文和朱套印圈点批评,嘉靖时大量翻刻古书,由于评点者好几家,两色套印已经不能满足区别的功能,也就促使了后来的多色套印发展,例如万历闵绳初刻五色套印本《文心雕龙》,有朱、墨、蓝、黄、褐五种颜色。套印技术的发展为色彩的展现提供了技术支持。

随着通俗文艺小说、戏曲的流行,白纸黑图不免单调,多色套印便就此得到了施展的空间,安徽歙县程氏滋兰堂所刻《程氏墨苑》施彩色者近五十副,大多为四色五色印。 如《十竹斋画谱》(图12),被初学画的人奉为临摹范本。 套印技术的发达,为晚明时期坊刻的书籍版式增添了颜色,使这个时期的版式装饰风格更上了一层楼。

图12 十竹斋画谱明崇祯六年(1633)南京胡氏十竹斋彩色套印本

图13 《湖山胜概》

图14 《十竹斋笺谱》

(2)追求艺术审美的饾版拱花

受文人山水画的影响,晚明的坊刻书籍插图的审美得以提升,而解构画意是需要技术的支持。除小说戏曲的插图之外,当时还涌现了一批以图为主的绘画教学范本和供人欣赏的画谱,如《十竹斋画谱》《萝轩变古笺谱》《程氏墨苑》《方氏墨譜》等。在当时,饾版、拱花技术空前的发展, 自宋元以来一直被探索的彩印技术取得了质的飞跃,促使了书籍的视觉感染力。 如 《萝轩变古笺谱》《湖山胜概》(图13), 五色套印、 笔法细腻精湛,是明代少见的工笔山水画佳制。又如明胡正言刊刻于明崇祯十七年的《十竹斋笺谱》(图14)堪称饾版拱花结合的典范,运用技术极力体现了中国写意画中用色干、湿、浓、淡、虚、实 的艺术效果。画中的纹样利用“拱花”技术,更为精致纤丽,有今天凸版印刷的触感体验。可以说,晚明时期发达的科学技术为解构画意的商业视觉表现力提供了技术准备。

结 语

晚明坊刻书籍的出版,让我们认识到了商品经济潮涌下的市民社会的一种生活的情趣、价值的取向和行为的方式,从中可知晚明社会是一个商业极其发达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欲望、奉行享乐的消费社会,当然也是一个开放且包容的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中孕育出的艺术与设计很值得人去关注和研究,晚明坊刻书籍版式的设计可谓精彩纷呈、新奇有趣,堪称中国书籍版式设计的转折点, 打破了宋元时期以来中国传统书籍的单一形式,推动了中国书籍版式设计的发展。

猜你喜欢
版式书籍装饰
鲁迅与“书籍代购”
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五分铜币连环混配现象研究
鲤鱼旗装饰坠
“贵州木纹石”装饰之美——以几座建筑装饰为例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市州报特刊版式创新刍议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澳门早中期样钞版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