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女性观的四个面相
——以《人性的枷锁》为例

2019-07-12 08:17:40袁权黄健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221000
名作欣赏 2019年21期
关键词:凯里毛姆萨拉

⊙袁权 黄健[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0]

英国作家毛姆具有极为强烈的男性中心主义思想,同时具有一定的反妇女倾向,纽约的精神分析学家利奥波德·贝拉克分析了毛姆的数个短篇小说后得出这一结论。这一结论代表了评论界大部分人对于毛姆女性观的认知。然而,毛姆的代表作《人性的枷锁》中对于四位女性形象的塑造,却体现出作者对待女性的态度并非是传统认知中“直线”式的不变,而是“波浪”式的反复,作者的女性观是摇摆的,矛盾的,是不满和同情的交织,轻视与尊重的结合,爱与恨的统一。

一、家庭的牺牲者——凯里夫人

凯里夫人是毛姆塑造的男性话语主导社会下的一种统一化的妇女形象,她们在男性的主导下生活,时刻为了男性的需求做出妥协和利益牺牲。她们自身处于家庭底层,饱经生活磨砺,得不到家庭应有的重视和关怀,对于自身的依附和次生地位没有任何质疑,而将其视作是理所应当的。凯里夫人作为这样一种类型的缩影,对于自身的次生性的认同,自然而然地充斥在文本之中。比如,由于家庭收入有限,负担不起两人出游的盘缠,最终的结果每次都是凯里先生一个人去。屋内的火炉只有在凯里先生伤风不适的日子中才会被点燃,甚至壁炉边上的两张皮靠椅都加以区分,有扶手的一张赫然印着“丈夫”椅的字样,而没有扶手的,被称为“老婆”椅。对于这种不平衡的权利分配,凯里夫人视作为防止自己懒惰的方子。这种情况在菲利普到来之后愈演愈烈,凯里夫人的角色开始从讨好丈夫向调和家中两个男性关系转变。在菲利普和凯里先生的一次次冲突中,结果总是凯里夫人牺牲自身的利益,换取双方的平衡。如菲利普闯祸后不愿道歉,凯里夫人作为中间人协调,既不能违背丈夫的意愿,也不敢伤了菲利普的感情。又如,菲利普想要学习绘画,遭到凯里先生的反对,凯里夫人最后选择拿出自己的私房钱供菲利普学习之用。毛姆在塑造凯里夫人这一个形象时,一反对女性轻蔑戏谑的态度:“女人是男人混乱的起因,她们贪得无厌,焦虑不断,冲突不停,天天如是地破坏,满屋子的暴风雨。”反而将其刻画为一种慈母的形象:“瘦小,干瘪,和丈夫同龄却多出许多皱纹,灰白的头发依旧是她年轻时流行的发型,一件黑衣裙,唯一的装饰品是一枚缀着十字架的金链子。”这种“慈母”形象充斥于日常生活中,表面上符合“贤妻良母”的伦理准则,实则是“男性中心主义”内化和女性自身“性别身份”认同缺失的体现。毛姆对这一形象进行的描述,体现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女性观,女性相对于男性是一种次生、从属、服从的关系。

二、不完全的反叛者——米尔德

文本中的米尔德相较于凯里夫人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形象。米尔德在同菲利普的两性关系中始终掌握着主动权,作为男性的菲利普被米尔德视作一种工具,需要时招之即用,使用完成后,挥之即去。并且,米尔德最终流落街头,拒绝菲利普的救助,自愿走向毁灭的结局。这一系列的书写,仿佛昭示着性别地位的颠覆,我们从中依稀能够看到米尔德女性身份和意识的觉醒。这无不展示毛姆对于女性并非单纯的不屑一顾,而是充满着一定的尊重与敬意。但同样,毛姆自身所处的时代时刻让他对女性充满仇视和敌意。他曾说:“我那一个年代,见证过妇女解放的年代,面对的一个困难是:女性不再是早期的家庭主妇和母亲。她们过着一种独立于男性的生活,有自己的兴趣和特别关注的事物,并试着要参与男性的事物,但是同时又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她们在满足于自视低于男性,要求人们考虑她们的当然权利的同时,又关心她们自己的权利,她们新生的权利,要求参与男性的一切活动,但是她们所知道的却仅能够使她们成为厌烦的对象,她们不再是家庭主妇,但又没有学会如何做一个好伴侣。”因而,《人性的枷锁》中的米尔德被刻画为一个不完全的反叛者,毛姆让她居高临下地玩弄菲利普,转脸却无可避免地投入另一个男性的怀抱;毛姆给她挣脱男性束缚的选择,让她呼吁着女性独立,却又将她困在死亡的结局,以此来警示女性独立。毛姆对米尔德形象的塑造,倾注了他对于女性的复杂情感,也体现着他自身具有的矛盾的女性观,他敬仰女性的独立,也害怕女性的独立;他尊重女性的独立,同时也打压着女性的独立。因此,米尔德注定只能是一个不完全的反叛者。

三、“悲惨的物化者”——威尔金森

威尔金森代表的是维多利亚时代被物化了的女性的典型,威尔金森与菲利普的纠葛之间几乎不涉及感情,她更多的只是扮演了菲利普的一位性启蒙教师,作为菲利普摆脱自卑的工具而存在。文本里在遇到威尔金森之前,菲利普由于自身跛足,不敢去追求爱情,但内心的渴望却始终燃烧着,因此在受到威尔金森的撩拨之后便顺势烧成一片。而菲利普在同威尔金森的交往时感受到的自信多过爱意,他喜欢同威尔金森在一起时自身透出的自信而非威尔金森散发的魅力。作品中明确描述菲利普对威尔金森身体渴望的想象超出了对其身体渴望的本身,由此可见菲利普仅仅只把威尔金森作为欲望发泄的对象,而后随着威尔金森的步步紧逼,菲利普则开始尽力去摆脱这个大龄剩女,因此在火车站送走威尔金森小姐时,菲利普感到如释重负。在作者的描写中,无论是“不完全的反叛者”米尔德还是威尔金森,女性在两性关系中大都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中。对于男性来讲,女性仅仅被看作是一种男性地位的装饰品,一件值得炫耀的衣服,这是对女性的一种物化和工具化。而这种思想意识是当时社会格局所造成的,是近千年以来男权文化统治的结果。女性形象伴随着妇女的话语权,受教育权等权利一再被压缩,最终成为男性手中的拨浪鼓,需要时摇一摇便会叮咚作响,不需要时便放置一边,安静不动。毛姆就是受到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影响,因而将威尔金森当作菲利普恢复自信、张扬个人魅力的工具予以打磨,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威尔金森,并不是一位有血有肉的人,而是符合时代和男性自身需要的容器,最终被菲利普使用后随手丢弃,这不仅体现了毛姆对于女性的轻视,更体现了时代对于女性的不尊重。这是由于毛姆观念中根深蒂固的男性主体意识所造成的,并且这种意识日后成为毛姆女性观建立的基点。

四、“虚假的理想情人”——萨拉

萨拉是《人性的枷锁》中毛姆塑造的一个“理想情人”的形象。毛姆笔下的萨拉纯洁温柔,善良乐观,她对于菲利普的残疾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最为真挚的同情,并无私帮助菲利普,因此菲利普对于萨拉的评价:“她年纪不大,却是神情端庄,捎带一种做母亲的仪态和一种富有权威的神奇”,此处显示的是毛姆对母性的特殊依恋,毛姆早年丧母的经历使得他笔下被赞美的形象都带有母性的气质。同时,毛姆还多用女神、花蕾等词汇描写萨拉,使得萨拉的形象被神化。毛姆在塑造萨拉这样一个“完美女性”的时候,依旧沿袭的是传统男权社会中男性对于理想另一半的要求,尤其是美丽的外表以及贤良淑德的内质,这实际上则是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桁架要求,是一种对女性形象进行的主观扭曲和更改,是男性强加于女性道德标准的要求。男性不允许她们有自己的个性化发展,在被动地披上所谓的女神的面纱之后,就失去了自由与权利,她们成为男性社会中权术与狡黠的代言人,她们表面上的不可控制也为男性中心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她们在沉默寡言中压抑着自己的主体身份与地位。因此,萨拉所代表的女性形象,仅仅是一种“虚假的理想情人”,其实质不过是在男性话语干预下,按照男性理想要求而甄选出的特点的总和。因此在作者笔下,萨拉是一个集合,具有双重身份,她既是传统女性的代表,也是新时代独立女性的先锋。

从《人性的枷锁》中四位女性形象的塑造来看,毛姆的女性观较为深刻地受到男权社会的影响,具有男性中心主义的倾向。他认同女性的天职应当是生育,女性身份应基于丈夫的服从者或是作为男性的附属物处于“第二性”存在。这种痕迹在凯里夫人、威尔金森小姐,乃至“理想女性”萨拉身上都有所体现。但毛姆的女性观并不仅仅是“直线”的,而是 “波浪”式反复的、摇摆的、矛盾的,是一种不满和同情的交织,轻视与尊重的结合,爱与恨的统一。

猜你喜欢
凯里毛姆萨拉
信猫萨拉的小纸条
中外文摘(2022年1期)2022-02-28 08:43:14
信猫萨拉的小纸条
知识窗(2021年9期)2021-11-10 15:23:54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凯里·欧文 停顿运球
NBA特刊(2018年7期)2018-06-08 05:48:30
凯里·欧文 KYRIE IRVING 大器早成
NBA特刊(2018年7期)2018-06-08 05:48:28
丑角的原型
读者(2017年19期)2017-09-12 18:20:27
变脸 凯里·欧文
NBA特刊(2017年24期)2017-04-10 08:50:16
Vikor methods basic in risk management of petroleum enterprise in Yemen
商情(2017年5期)2017-03-30 23:55:20
毛姆长篇小说的乌托邦情结
生命的尽头
文苑(2015年35期)2015-11-17 21:27:17
Review of The Handbook of Bilingualism and Multilingualism
科技视界(2015年32期)2015-11-07 09: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