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燕
关键词:课程开发 职业教育 培养模式 技术技能型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经济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三维数字化技术,以其特有的直观性、先进性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于工业设计、先进制造、人工智能、AR\VR、医疗医学、影视动漫等行业中。因此掌握三维数字化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市场急需。
职业院校要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为新动能新专业注入新的活力。为了更好地践行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职业院校要围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依据企业技术要求,重新构建新的专业教学计划,将培养目标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要求贯彻落实到教学计划中。新课程体系更加突出学生职业素养、就业与发展能力的培养,对此笔者就目前的课程开发做简单介绍。
一、确定培养目标
1.总体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面向3D打印服务行业、产品制造企业,适应三维建模师、三维修模师、产品开发工程师、3D打印培训讲师、打印机销售及相关工种和岗位群工作要求,胜任三维建模、三维扫描仪逆向造型、3D产品设计、3D打印方面的相关培训、3D打印设备操作与维护等工作,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能力,能够创新,并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及团队合作等职业素养,达到计算机及外部设备装配调试员高级职业资格要求。
2.层级培养目标
二、项目化课程开发原则
任何课程的制定都离不开学生活动的主体地位,同时市场需求、课程特点、教育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都是制约课程开发制定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考虑到笔者学校目前的师资与软硬件资源,在专业设立上结合笔者学校的核心职业素养课程,充分利用大环境采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即政府、学校、企业三方齐动员。目前3D打印专业已经得到政府扶持资金,用以购买先进的硬件设备。学校联系周边企业,将专家请进来,带老师走出去,让师生认识到专业现状与前景,知道要学什么,怎么去学。
三、项目化课程开发流程
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激发学生“愿学、能学、会学”的原则设计项目化课程,具体分三个阶段要求。
第一阶段,展示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课程与日常生活的关联,让学生认识到课程的实用性,意识到能够学以致用,从而达到愿意学习该课程的目的;第二阶段,强调课程的简单化及与其他专业知识的关联性,让学生看到课程循序渐进的过程,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建立起能学会该课程的信心;第三阶段,加深课程的广度与深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学会独立钻研和开发课程知识点,突破教材,达到会学的目的。
四、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依据
工学结合就要求学生把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促使学生工学相长,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笔者学校目前与两家企业建立长久合作,企业在学校建立实训室,利用学校已有的硬件资源进行工业生产,同时让学生参与到模型设计生产过程中。这样企业既节省了购买设备的生产资金,又给学生提供了直接实践的机会,达到互惠互利,校企双赢。同时,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企业发现大批优秀学员,直接与其签订了劳动合同,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学校在与企业的合作中,也发现了学生的不足,在课程的设置和实施上及时进行修改补充。这体现了党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体现了中国职教特色的人才培养观。
在3D打印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准备具体采用三个一的工学结合模式即实训室、教室合一,学生、员工合一,教师、技术员合一。这样不但能解决企业资金不足员工不足问题,也能为学校提供课程开发依据,为学生提供就业平台。
五、项目化课程开发企业文化建设
学校与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主要开展技术交流、课程互助、人才培养、学生就业实习等工作。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是学校育人环境,其具有引导、熏陶和教化的作用,要大力建设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职业化”学习环境。一是校园文化建设紧紧围绕职业素养教育来进行,以市场为导向主动与企业文化对接,使学生得到职业素养的训练和熏陶。二是实训环境建设以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来进行,按照企业实际科学布置实训设施设备,营造企业实境,采取企业化管理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适应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把“企业文化”融入“专业文化”教学中
在学习过程中学校渗透企业文化,把真实的工作情景引入到学习项目中,可以把企业文化上墙,把设计步骤流程、设计学习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与工作中无缝对接。
2.实训环境企業实景化建设
本专业定位于培养面向三维模型设计制作领域的一线岗位,在学习掌握必备的模型创建和三维打印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3D打印多种成型方式操作技能。结合传统生产加工方式,以“产以致用”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营造“企业化”学习实境,力求创建与真实职业情境直接相关的学习场所,培养能较好地从事服务于3D打印和生产加工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六、项目化课程开发教学运行管理
项目化课程制定完成后,怎样应用于教学,是一个逐步实践适应的过程,在此不能把传统的教学模式全盘否定,而是运用“层阶递进”教学模式,将传统课程优化提高,融汇到新的专业课程中。比如老牌建筑设计专业的3DSmax课程,同时也是3D打印专业的基础课。因此在教学安排上,就可以让现有专业老师先结合两门专业的共同点进行教学,既保留传统专业的优势,又拓展新专业领域。在同一软件的不同应用方向上进行研究,再反过来把新开发的教学内容融汇到其他相关专业里,达到新老课程结合相互促进的目的。其次,依据项目化课程开发原则,同时根据企业工作流程将每个项目分解成若干任务。利用相似的案例资讯引导学生研究任务,利用相关的信息资讯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将任务驱动贯穿于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行动导向教学,以“项目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方法,同时,灵活穿插“启发教学”“场景模拟”“案例分析”“角色互换”等多种教学方法。并根据课型及训练目标的不同,进行不同教学方法的组合运用。根据“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让学习者通过“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技能,习得知识。
同时,通过信息化教学实训平台及信息化教学手段,多渠道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七、项目化课程开发学生实习管理
顶岗实习是学生以“准职业人”的身份参与企业的项目设计过程,从中学习和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通过企业设计人员的帮助,完成岗位任务,从而培养职业意识和强化岗位技能,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
1.顶岗实习组织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必须指定优秀设计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学校选派专业教师及班主任经常与企业指导教师和学生保持联系和沟通。学院成立管理小组,由分管教学院长、教研室主任、班主任和实习指导教师及实习单位相关负责人组成系级学生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其中实习指导老师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组织管理、技能训练、考核评价等工作,保证每名学生有专人负责。
2.顶岗实习管理
一是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由实习指导老师和企业指派岗上指导老师,共同负责学生实习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
二是确定一名责任心强的学生,协助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考勤等,并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
三是指导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学生定期填写《顶岗实习周记》,回校后提交综合实习报告。
3.顶岗实习评价
考核与评价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成立校企共管机构,共同制定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共同实施评价与考核。建立顶岗实习期间的双导师制,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建立网络辅导平台,由专业教师与企业设计师共同指导,做到制度上有保证、管理上有措施。校外实习成绩中的过程和结果考核分别通过实习表现和实习报告两部分完成,实习表现占总成绩的60%,实习报告占40%;实习表现包括出勤和工作表现,实行量化考核,其中,企业考核占40%,学校占20%;实习报告成绩的评定,企业占30%,学校占10%。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青岛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