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可恩
今夜,偶然浏览到言情小说家乐小米在《天已微凉》中的一首诗,诗无题,全文如下:南方有嘉木,北方有相思。嘉木风可摧,相思不可断。南方有嘉木,谁与望天堂。彼岸花绽放,生死两茫茫。
依稀记得“南方有嘉木”出自于陆羽的茶经,便在百度搜索,果真有了答案。书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
我猛然想起梧龙村庵山上的那棵白桂木,那棵风姿卓越,傲然挺立,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大树。心想,乐小米若有幸到此,定不敢发出“嘉木风可摧,相思不可断”之感叹了。试问,有何人的相思能超越五百多年之久?
白桂木属于桑科类植物,目前由于数量渐少,1992年以珍稀物种被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被列为国家三级濒危保护树种,还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原来白桂木一身都是宝。它的树形优美,可以净化空气,是一种绿化植物,还能结出酸甜美味的果实。更可贵的是,它的果实和根部还是重要的药材,能缓解喉痛、头痛,有清热开胃、助消化、润肠、催乳的功效,还能祛风利湿、活血通络等作用。
经过这番了解,在我心里,南方的嘉木已不再只是陆羽所说的“茶者”,这白桂木似乎更胜一筹了。想起与它的初见,别有一番新趣,自然要先感谢作协这次的釆风活动了。
几天前,我随县作协采风团一行,迎着初阳的和熙,踏着早春的鲜绿,徜徉在梧龙的村道巷陌。那疏密有致的民居,红瓦灰墙、燕尾翘脊,横平竖直地聚集一起,形成独特而神秘的古厝群。一眼望去,顯得厚重、质朴又韵味无穷。
穿行于其中,还可见散落的家庙、宗祠,雕梁画栋,装饰精美,保护完好,恰体现了梧龙人敬宗尊祖、代代相传的美德。
那斑驳的老墙,破旧又紧闭的门窗,验证了六百多年的风雨沧桑。而墙上、庭内、厝前屋后随处可见的青草、小花,似乎在提醒我们,这里曾经热闹、温暖、辉煌的生气。更有那下埕古井、龙峰宝塔、天开文运石刻,以及龙山寺庙的历史风物,显示了古韵梧龙底蕴深藏。
这孟春的三月,正是桃红柳绿时节。一行人或驻足或快步,或惊喜或称叹,盈盈融入到春的怀抱,大家把画面定格在每一个景点,把笑容留在村口路旁。与老人攀谈,看孩子撒欢,最是那桃花树下的粉面,处处与春争艳。
流连忘返中,村干部告诉我们,还有最后一处景点,去看看庵山的那棵木单。木单?何物?那村干部告诉我们:“一棵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古树,学名叫白桂木。”我心里嘀咕,一棵树有何可看?只是依着大家,散慢地跟在后面。
一行人跟随村干部穿梭于村庄的新区,沿途高楼林立,现代化的装修与古厝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梧龙人的富裕勤劳。
行走不久,便由一条小道拐出大路,一看,原来是西铜路拐进的那条进村路。庵山就位于这条路的左侧。入口处有村民临时整理出的菜园,绿油油的小白菜、芹菜整齐伫立于两旁,仿佛在迎接我们的到来。沿着一条小径走去,树木葱茏,浓荫遮蔽,一股樟树的气味浓香扑鼻。大约行走近百米,便见一宽阔的平地,向左望去,一棵参天大树映入眼帘。村干部用高昂的语调向大家说:这就是有550多年树龄的木单,直径约1米,树高近20米,目前已被列入福建省古树名木保护行列。
大家蜂拥而上,倚着它,环抱它,惊叹着、赞美着。你看那粗壮的树干,伟岸挺立。随风舞动的枝丫,轻盈婀娜。那一树浓密的枝叶,参天高耸,欲与天公试比高。而我则独静默于远处仰视它。心想,当年东山的风沙肆虐,竟然摧垮不了它。这极顽强的生命力,比茅盾笔下的白杨树更胜一筹,它不仅是树中的“好女子”,更是“伟丈夫”。
我爱它那份娴静,那份风雨不动的顽强,那份宠辱不惊的淡然。五百多年的风云变幻,它依然执着地傲立在这平凡的山岗,正是梧龙村人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写照。
看完古树,大家循着一条野径继续往山顶处行进。厚厚的落叶随地散落,粗细不同的枯枝横躺竖卧,形状各异的山石千奇百怪,还有那份与喧闹、繁华隔绝的幽静、原始,更叫人欢喜。
庵山不过百米高,无奇峰险峻,无峭壁悬崖,更无一览众山小的气势。只是,站在最高处往东南方面望去,苏峰山的巍峨,金銮湾沿海的层叠高楼,连天的碧波,皆一览无余。
下山时我边想,这庵山才真是好地方,可爬山锻炼身体,可踏青赏景,可亲近原始森林的花草树木,还可以与那棵不老的古树探究生命的真谛。
《陋室铭》有言:“山不再高,有仙则名。水不再深,有龙则灵。”我想,梧龙村这庵山因了这灵性的桂木,因了这山的质朴,迟早是要出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