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雪梅
摘要:作為基础教育的幼儿园教育,我园在开展感恩教育时遵循从幼儿抓起,调动一切资源为我所用。对3-6岁幼儿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教育,让幼儿从小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学会尊重他人,在接受别人帮助时怀有感激之情,对生活充满爱与希望,感受帮助别人心里获得满足和快乐。
关键词:感恩教育;知恩教育;良好品质;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21-0225-02
1.开展感恩教育的意义与背景
1.1 培养幼儿感恩之心的教育意义。
对幼儿感恩之心的培养离不开感恩教育,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庭中,都应该以感恩教育为先。家长和老师应为幼儿做出行为上的楷模,感恩生活的一切美好,让幼儿从知恩: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诲之恩、同伴的帮助之恩、体验自己幸福的生活。再到感恩:懂得孝敬父母长辈、孝敬师长、懂得热爱生活和关心他人,逐渐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这样他们对于知恩、报恩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以及形成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长远的意义。
1.2 开展感恩教育的教育背景。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如果说生活是一面镜子,那么孩子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孩子缺乏感恩之心是我们教育的回应。在我们埋怨幼儿缺乏感恩之心的同时,是否思考过我们成人的言行。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许多年轻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都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创造各种各样的学习环境,孩子每天被大量的“学习”时间给占用了,而家长却没意识到孩子丢失的恰恰是最基本生活和情感“学习”。纵观许多家庭的“爱”是包办孩子的一切,久而久之孩子的思维世界里,觉得父母长辈的关爱的理所当然的。只知道有自己,不知道爱别人;只知索取不知回报,更不懂得感恩。因此,幼儿园感恩教育迫在眉睫,这不仅关乎幼儿自身成长,更关乎民族未来。笔者有幸参与了区课题感恩教育的研究,开展前作为课题第二人,对全园幼儿进行了前测,调查报告中显示:(1)目前不能体谅辛苦的幼儿占85%。其中小班:35%,中班:30%,大班:20%。(2)能够体谅父母辛苦却不懂关心父母的幼儿占70%。其中小班:28%,中班:25%,17%。(3)即使得到别人帮助也不懂得言谢的幼儿占60%。其中小班:25%中班:19%,大班:16%。
2.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那么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内涵与其概念是否相符,又有怎样的独特性呢?3-6岁幼儿时期不同于人生成长的任何时期,它是幼儿情感情绪发展的关键期,是幼儿初处于对大千世界的认识和感知阶段,处于对人类情感的态度与体验阶段。从小班到大班都开展感恩教育,每个年龄段围绕三个层面递进学习:首先,认知层面——认识和了解受到的恩惠,并且在内心对这种恩惠表示认可。其次,情感层面——认知层面做了铺垫,产生了幸福愉悦的情感体验。最后,在行为方面,通过实践活动把感恩意识转化为回报的具体行动。例如,教师表扬了剪纸弱幼儿有进步,该幼儿产生感恩与愉悦的情绪的同时自信心也增强了,还把自己亲手制作的剪纸书签送给老师。
3.幼儿感恩情怀的培养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1 家庭教育观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古代传统的家庭教育中,以教育为主,关爱为辅。但现代社会的家庭里,越来越多“小公主”“小皇帝”的出现,并慢慢演变成溺爱在前,教育在后。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工作比较忙无法做到充分重视幼儿的感恩教育,往往也会让幼儿造成误解,认为爸爸妈妈的辛苦付出是理所当然的。家长无法通过与幼儿的交流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使幼儿缺乏感恩意识。
3.2 幼儿园教育因素的影响。
长期以来,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幼儿园幼儿教育也同样深受影响,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思维方式,越来越关注幼儿“智”的培养,忽视了“德”的培养。导致幼儿园情感和品德教育大都停留在口头上;这种缺少教育,致使幼儿感恩情怀缺少的主要原因,并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3.3 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当前的社会环境缺乏产生感恩意识的土壤,成人榜样的缺乏。在优越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变得冷漠。人们开始互相攀比;以经济能力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社会环境对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诱导性,为培养幼儿感恩之心带来了难度。
4.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实施的主要策略
4.1 挖掘适合幼儿的感恩教育的素材。
感恩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有许多,但开展幼儿感恩教育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首先以我们感恩课题组成员为主,明确我园感恩教育研究方向;再发动全体老师共同选择适合幼儿身心特点、年龄阶段的感恩教育内容的素材,最后在生活中通过教育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让幼儿在学会感恩他人的同时,感恩生活。确保幼儿感恩教育的实效性:1.挖掘感恩之源泉。(1)选择幼儿易懂的教材。例如《三字经》其内容博大精深,我们选择时从感恩父母、亲人入手,努力从《三字经》中挖掘具有感恩教育的素材。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宜先知”。我们以这四句对幼儿进行教育。又如“猜猜我有多爱您”等,这些都是非常经典又是幼儿较容易理解,使幼儿在感受国学经典和现代绘本的同时,从小树立感恩意识,学会知恩自己的父母。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幼儿只有学会尊敬自己父母、感恩父母,他们才会懂得尊敬他人、感恩他人。(2)国学之间找相通点。国学的教材丰富,我们在选择教材时发现,如《三字经》《弟子规》《二十四孝》故事等国学经典,它们之间有许多相同之处,我们只要找到相通点在开展教学时就会得心应手了。(3)一些有关感恩的故事、歌曲和游戏等。例如《小乌鸦爱妈妈》《爱的抱抱》《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狐狸妈妈的葡萄》等,这些故事可以动画片、PPT等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展现,以及老师们选择适合年龄段的故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微课,投放在区域中让幼儿自己操作,跟随绘声绘色的语言进行讲述。透过故事对幼儿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幼儿感恩意识与感恩心理品质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又如《我的好妈妈》《宝贝宝贝》《左手右手》《老师本领大》等,都具有积极育人作用的这些歌曲,可以提高幼儿的知恩、识恩的意识。
4.2 資源整合让感恩之心在活动中蓄情。
4.2.1 父母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人是最富有模仿性的动物,儿童正是通过模仿来开始他最早的功课的”。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父母是幼儿学习的对象。父母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的言行举动,都会不经意地投射到幼儿的眼中,在幼儿的脑海中留下印象。
所谓父母与幼儿的互动,就是父母在生活中表现出孝敬老人等传统美德的具体行为,通过具体行为的呈现,借助幼儿模仿能力强的特点,使幼儿的品德、性格的形成与父母情感紧密联结。例如,《全园性感恩摄影大赛》,家长透过镜头记录下一张张“孝敬父母”“母慈子孝”的感人瞬间,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感恩节;通过照片给幼儿传递出感恩从关心身边的亲人做起。由此可见,让幼儿学会感恩,家长必须懂得感恩,幼儿才会从父母的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感恩。又如《猜猜我有多爱您》,幼儿在家边朗读着绘本优美的语句,边与父母做出相应的动作,透过简单的互动游戏,不仅拉近了亲子的关系,而且幼儿在游戏里逐渐懂得爱父母、爱家庭、进而推己及人。实践证明,这种互动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有效的。
4.2.2 重视感恩教育的行为,提高感恩教育之效。
(1)感恩之心在学习中体会。
“千教万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一语道破了开启教学大门的钥匙,即“真”做老师要“真”,做学生也要“真”,不仅要学习真知,更要学做真人。例如开展主题教学:小班《我爱我家》中,幼儿通过“学”知道了家庭成员的由来,体会了自己对家人的情感,从体验、理解亲子之间的亲密无间的美好情感出发,继而萌生亲近、关爱他人的情感。中班《我》主题中《我的朋友》,幼儿懂得当得到朋友帮忙时,要心怀感恩;当朋友遇到困难时,要及时伸出援手。大班《人与自然》的活动中,了解到是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存的资源,大自然和人类是互相依赖的关系,我们要爱护大自然,大自然才会用更美好的环境来回馈我们人类;由此让幼儿感受保护大自然是我们的职责,进一步体会感恩大自然的情感。
(2)结合传统节日活动,为幼儿创设感恩的体验。
“道德行为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利他行为”。所以要不失时机地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引导。设计利用各种感恩情境:教师节、重阳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等节日契机,以讲故事、朗诵、歌舞表演、小组讨论、师生互动、手工制作等途径,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引导幼儿关心身边的弱势群体,用行动表达对他们的关心,温暖他们。开展义卖、义捐活动,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3)学习感恩故事、感恩歌曲、舞蹈等来启蒙。
如通过观看、讲述《投桃报李》《知恩图报》等经典的成语故事来启蒙幼儿,让幼儿知道感恩是自古就有的良好行为规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定要传承下去。
4.3 生活践行让感恩之举无处不在。
幼儿心理可塑性很强,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有助于幼儿感恩心理的养成,如幼儿园随处可见的感恩标识、感恩图片、感恩故事等,潜移默化幼儿识恩父母、感恩同学、知恩师长,在幼儿心灵深处的善根也由此种下,生出感恩的萌芽。
5.结语
感恩课题经过两年的研究在结题前,笔者对全园幼儿进行后测,调查结果中显示:(1)目前不能体谅辛苦的幼儿占40%。其中小班:20%,中班:11%,大班:9%。(2)能够体谅父母辛苦却不懂关心父母的幼儿占30%。其中小班:13%,中班:10%,大班:7%。(3)即使得到别人帮助也不懂得言谢的幼儿占25%。其中小班:10%中班:8%,大班:7%。综上所述,开展3-6岁感恩教育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但感恩教育是一个任重道远的社会工程,必须发挥家庭、幼儿园、社会的教育合力,让感恩教育走进生活、在幼儿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一粒感恩的种子,再让这种感恩的情怀付诸于行动,并长期坚持下去,使中华民族美德之花常开,让感恩成为幼儿一生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郑红香.浅谈如何在幼儿园实施感恩教育[J].好家长,2017,(31).
[2] 陈海燕.让感恩教育走进幼儿园[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