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把脉

2019-07-11 10:31关不羽
南方周末 2019-07-11
关键词:老赖被执行人姓氏

关不羽

老赖不是“老赖”

被失信被执行人搞得很不愉快的赖姓可不是冷门小姓,在《百家姓》里排上了九十八位

随着对个人征信的重视,关于失信被执行人的媒体报道已经很常见了,这当然是好现象,值得鼓励。但是,媒体报道中常用“老赖”称呼失信被执行人,无意中伤害了一个三百多万人的群体,那就是我国的赖姓人士。

其实,早在2017年的两会期间,就有全国人大代表致函最高法,对最高法报告中的“老赖”称谓提出了批评意见。3月14日,最高法办公厅专门正式答复,表示接受批评并改“老赖”为“失信被执行人”。最高法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中国人历来对自家的姓氏珍爱有加,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秦汉以降,中国人就是有家必有姓,但是姓氏的普及在大部分文化中是很晚近的事。因此,中国人对姓氏的重视源远流长。比如,同为东亚文化圈的日本,改换姓氏是很常见的。入赘改姓、过继改姓、从艺改姓、发迹后遇贵人改姓、自立门户改姓等等,改换姓氏的理由五花八门。最著名的例子可能要算战国枭雄丰臣秀吉了,姓过木下、羽柴、足利、藤原,最后天皇赐姓丰臣,改姓的人生从此完美。直到江户时代建立稳定的幕藩体制,大部分武士家族的姓氏才固定下来,而平民获得姓氏权更要到近代的明治维新之后。

中世纪的欧洲姓氏观念出现较晚。封建时代,唯有贵族有家族代代沿用的“家名”起到姓氏作用,比如著名的哈布斯堡家族,在瑞士北部起家,以建筑的城堡“鹰堡”(哈布斯堡是音译)为姓。他们对瑞士的领地并没有保持很久,但是哈布斯堡作为“家名”被沿用了下来。不过,以姓氏标识血缘家族的重视程度低于家徽,复杂的家族血缘关系会在家徽上细致地体现出来。而家名的改动较为随意,比如赫赫有名的金雀花王朝,开创家族的正式家名应该是安茹(法国地名,这一家族原为安茹伯爵),传至若弗鲁瓦五世获得了绰号“金雀花”,后来这个绰号成了新的家名。

中国人无论贫贱还是富贵,对待姓氏都很慎重。即使获得皇家“国姓”,回归本姓的事迹也很多。比如朱元璋早年收过几十个义子,但李文忠功成名就之后,以恢复本姓为荣。除了李文忠、沐英外,同为朱元璋“义子军团”的何文辉、徐司马也类似,功成名就后以恢复本姓为荣。沐英的情况较为特殊,尽管不知本姓,却也主动请求赐以单独的姓氏,立业兴家。朱元璋赐以沐姓,以示“沐恩”之义,成就了云南沐氏百年名族。

正因为国人对姓氏荣誉的重视,“赐恶姓”才会成为一种皇权暴虐的手段,又称为“贬姓”。其中以武则天时代登峰造极,已废的王皇后和萧良娣同时被武后所杀,犹不解恨,于是改王氏为蟒氏,改萧氏为枭氏。武则天还创造性地发明了“恶姓共享”机制,就是“虺”姓。这个“虺”字音灰,指毒蛇,赐这个姓当然是骂人的。武后先把这个姓赐给了不为所喜的侄儿,后又赐给了反对她称帝的两支李唐宗亲。“虺”姓就成了稀有的“共享恶姓”。蟒、枭、虺,再加另一个侄儿被赐了“蝮”姓,武后一口气创了四个恶姓,娘家、夫家都装进去了,如此促狭刻毒,蟒、枭、虺、蝮应该她自用才是。

由于贬姓的做法过于恶劣,并不符合儒家经典《春秋》“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之教,大都获得平反——武后的“四大发明”就被儿子中宗李显推翻,时间并不算长。到了真正践行儒家之道的宋代就不再使用“贬姓”的恶法,这一良政在明代也得到了继承。到了清代,偶见一例,马姓一支被雍正下令改为“骂”姓,但也未见正史记载。雍正能给弟弟改名猪狗,或许是典章制度之外的一时兴起也未可知。

总之,姓氏关乎个人与家族的荣辱,在中国人的荣誉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失信被执行人搞得很不愉快的赖姓可不是冷门小姓,在《百家姓》里排上了九十八位。来源有两个说法:一说出于姬姓,周文王之子叔颖封于赖国(今在河南息县附近),后人以国名为姓氏;另一说是出于姜姓,炎帝后裔烈山氏之后。现在多以出于姬姓为主,是很古老的姓氏了。东晋南渡后,赖姓集中于东南。又因地利之便,是很早移居台湾岛的家族,成为岛内大姓。

(作者系历史学者)

猜你喜欢
老赖被执行人姓氏
有趣的姓氏
“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和 “限制高消费”有何区别
期待“老赖地图”制度化
老赖(双语加油站)
发改委限制733万“老赖”买机票!
老赖铃声
姓氏拆解
最高法:未成年人不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英国人的姓氏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