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内固定术在老年下肢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07-11 11:21代起志刘权祥程维陈钱白长双齐明宇张婷婷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髓内出血量下肢

代起志,刘权祥,程维,陈钱,白长双,齐明宇,张婷婷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骨外二科,吉林吉林 132011)

老年下肢骨折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对该病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的方式,但是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供血效果差,因此加大了手术的难度[1-2]。目前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一般采用髓外锁定加压钢板和髓内固定术两种方式。该次研究针对所选病例,对两种方式进行比较,发现髓内固定术在老年下肢骨折治疗中,手术各项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髓外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现以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为研究时段和报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老年下肢骨折患者60例,均为该院收治,随机分组,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 其中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 17例,年龄 60~88,平均年龄(70.35±6.89)岁,骨折部位:胫腓骨骨折15例,股骨干骨折15例;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61~90岁,平均年龄(71.22±7.16)岁,骨折部位:胫腓骨骨折13例,股骨干骨折1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60~90岁,均符合WHO关于老年下肢骨折的临床诊断标准,均同意参加该次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肝、肾、心脏功能不齐全患者或合并有其他重大疾病患者;有精神疾病患者;不同意参加该次研究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观察组采用髓内固定术治疗,具体做法如下:(1)手术前先根据患者患肢的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交锁髓内钉,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或者全麻;(2)在患者骨折部位上缘取纵向切口,髓内钉穿刺取患者骨结节上缘1 cm处进行,以保证不扩髓;(3)通过C型臂X射线机观察髓内钉固定位置和骨折复位情况,确保骨折位置的固定的整体效果,固定锁定钉后缝合切开,结束手术。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包括住院时间、出血量、愈合时间,数值越小,说明手术指标越好;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不良反应,包括疼痛异常、愈合进度延迟、活动度未恢复,不良反应发生率=(疼痛异常+愈合进度延迟+活动度未恢复)/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所涉及的数据均在SPSS 22.0统计学软件中输入并完成相关统计,手术各项指标用(±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值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用[n(%)] 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值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 (16.56±4.02)d短于对照组的(22.89±6.01)d,观察组的手术出血量(83.37±20.46)mL少于对照组的 (96.21±21.45)mL,观察组的愈合时间(21.44±1.81)周比对照组的(23.11±1.86)周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 1。

2.2 两组患者手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结果

手术后,观察组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有10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 2。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对比(±s)

组别 住院时间(d) 出血量(mL) 愈合时间(周)对照组(n=30)观察组(n=30)P值22.89±6.01 16.56±4.02<0.05 96.21±21.45 83.37±20.46<0.05 23.11±1.86 21.44±1.81<0.05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老年下肢骨折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骨质疏松、肌力衰退、下肢无力引起的,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加剧,该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3-4]。目前对老年下肢骨折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外科复位手术对其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因此对固定手术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了患者的预后[5-6]。

以往,临床在对老年下肢骨折治疗时,多采用髓外钉板固定术,虽可发挥一定作用,但此种术式可引发下肢骨膜损伤,为术后恢复构成了阻碍。而髓内固定术属新型术式,在操作过程中,可为骨折断端提供均匀受力,进而使患者抗旋转能力及抗折弯能力增强,防范因剪扭等应力引发的次损伤,且可对应力遮挡效应最大限度恢复,推进术后恢复进程。

近年来,临床上将髓内固定术应用在老年下肢骨折中,效果显著[7]。首先,根据患者患肢的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交锁髓内钉。有资料显示,合适的交锁髓内钉对预后有极大的作用。其次在手术过程中,保护了患者患肢周围骨膜组织、软组织及其骨折端的供血,取锁钉控制患者骨折部位两端,既减少了术中的出血量,对患者骨折愈合进度也起了很大的作用[8-9]。同时,髓内钉坚实牢固,术后患者可以快速进入肢体功能锻炼阶段[10-11]。另外,通过X射线检查髓内钉固定位置和骨折复位情况,进一步稳定患者骨折部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12]。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手术各项指标,包括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分别是(16.56±4.02)d、(83.37±20.46)mL、(21.44±1.81)周 ,均优于对照组的(22.89±6.01)d、(96.21±21.45)mL、(23.11±1.8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包括疼痛异常、愈合进度延迟、活动度未恢复,各有1例发生,共有3例,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分别有4例、3例、3例发生,共有10例,发生率为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老年下肢骨折应用骨内固定术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骨折愈合及住院时间,在推动患者康复进程方面意义显著。在临床使用时,可作为首选术式。但为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对对手术医师的技术有较高的要求,故需不断增强医师素质,掌握操作技巧,以全面保障治疗预后,最大程度维护患者权益及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老年下肢骨折治疗中应用髓内固定术,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加快愈合速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髓内出血量下肢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