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2019-07-11 11:51徐梦萍水向梅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疼痛感下肢骨折

徐梦萍,水向梅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骨科,江苏南京 211300)

疼痛是骨折患者术后首发症状之一,多数患者术后易将注意力集中在疼痛上,更加重了痛感,不利于患者病情康复[1]。同时,因长时间的痛楚,患者易出现焦虑、暴躁等不良情绪,或畏惧疼痛不愿进行功能锻炼,对预后肢体功能恢复产生影响。因而,需对骨折患者术后辅以疼痛护理干预,通过多种方法帮助患者提高耐受力,缓解痛楚,从而积极参与康复练习。该文以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102例为例,探究疼痛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选择该院收治下肢骨折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计算机抽签结果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共计患者51例,包括男性26例,女性25例,患者最小年龄为24岁,最大年龄为73岁,平均年龄(45.6±1.3)岁,病程时间短则 2 d,长则 10 d,平均病程(4.1±0.5)d,致伤原因包括:车祸意外致伤14例,高空跌落致伤20例,摔倒致伤17例。其中24例患者为踝关节骨折,27例患者为股骨颈骨折,25例患者为左侧下肢骨折,26例患者为右侧下肢骨折。观察组共计患者51例,包括男性25例,女性26例,患者最小年龄为25岁,最大年龄为74岁,平均年龄(45.7±1.2)岁,病程时间短则 3 d,长则 9 d,平均病程(4.2±0.4)d,致伤原因包括:车祸意外致伤13例,高空跌落致伤19例,摔倒致伤19例。其中23例患者为踝关节骨折,28例患者为股骨颈骨折,24例患者为左侧下肢骨折,27例患者为右侧下肢骨折。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开展后续比较。该实验经伦理委员会许可,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签署同意书。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全体患者经x线片检查等均判定为下肢骨折情况;(2)全体患者骨折前下肢运动功能正常。排除标准:(1)排除手术禁忌患者;(2)排除患严重精神方面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单纯辅以常规护理干预,工作内容有:体征指标监测、健康宣教等。

观察组患者术后辅以疼痛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1)心理干预。多数患者术后因担忧治疗效果等产生较大心理压力,护理者应及时告知患者手术结果,消除患者猜忌、担忧等心理,另外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倾听、调节患者心态,提高患者依从性,另外可通过列举成功案例强化患者治疗信心[2]。(2)放松训练。根据患者的兴趣喜好、文化水平等为患者选择一些舒缓、轻松的音乐,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提高其疼痛耐受度,另外,指导患者掌握放松方法,可先将双手握拳,用力吸气,后缓慢吐气并放松双手,以此使患者彻底实现放松。(3)康复训练。患者完成手术后,护理者需定期帮助其按摩下肢,通过按揉、挤压、摇摆等帮助患者进行被动康复训练,过程中注意控制力度与技巧,避免伤口渗血[3]。争取患者家属配合,指导家属掌握按摩技巧,帮助患者按摩肢体,促进血液流动。另外,结合患者恢复情况,为其制定康复训练规划,遵循早锻炼、晚负重的模式,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4)药物镇痛。详细告知患者止痛药物的成瘾性,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止痛药,并严格遵医嘱用药。

1.4 观察指标

利用VAS视觉评分法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疼痛情况,总计10分,分值越高,患者痛楚越强烈。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包括:卧床时间、住院总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自制调查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前后下肢功能情况,包括项目有:外观、肌力、关节活动度、步态、日常生活能力。每项满分均为20分,分值越高,下肢功能越佳。

1.5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该次护理结果进行分析,利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n(%)] 表示,利用t值检验疼痛评分、临床指标、下肢功能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时间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未辅以护理干预前,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24、48、72 h后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不同时间疼痛评分比较[(±s),分]

表1 不同时间疼痛评分比较[(±s),分]

名称 护理前 术后24 h 术后48 h 术后72 h观察组(n=51)对照组(n=51)t值P值8.39±0.13 8.38±0.14 0.05>0.05 5.68±0.11 7.49±0.12 9.38<0.05 4.02±0.11 5.99±0.12 8.47<0.05 2.75±0.13 3.98±0.12 7.03<0.05

2.2 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临床相关指标比较(±s)

表2 临床相关指标比较(±s)

名称 卧床时间(d) 住院总时间(d)骨折愈合时间(周)观察组(n=51)对照组(n=51)t值P值3.21±0.13 6.22±0.12 9.04<0.05 11.95±0.21 20.41±0.22 13.29<0.05 10.59±2.11 20.31±2.12 15.58<0.05

2.3 护理前后下肢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未接受护理干预前,下肢功能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3 讨论

疼痛是人体神经组织对创伤的反应方式,这种感觉较其他感觉剧烈,且会给人生理和心理带来巨大的冲击。外科手术创伤是该治疗方式难以避免的缺陷,也是影响患者预后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疼痛感属于主观意识,同时也是种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同种创伤下不同个体、人群会表现出不同的疼痛感,也就证明这种感官意识的复杂性[4]。目前国际医学界已经将疼痛感与体温、血压、呼吸和脉搏合并称为人体五大生命体征,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中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

表3 护理前后下肢功能比较[(±s),分]

表3 护理前后下肢功能比较[(±s),分]

项目 时间 观察组 对照组t值 P值外观肌力关节活动度步态日常生活能力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4.39±1.21 17.49±1.14 4.05±1.04 16.94±0.48 3.99±0.33 16.09±1.22 4.07±0.17 16.55±0.18 5.22±0.44 17.39±0.22 4.38±1.22 13.22±1.13 4.06±1.03 12.05±0.49 3.98±0.35 12.99±1.21 4.08±1.08 13.89±0.19 5.23±0.45 14.01±0.21 0.13 21.57 0.21 30.38 0.07 17.78 0.25 14.96 0.24 18.9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发生下肢骨折的患者本身疼痛感极为强烈,尤其是开放型创口者疼痛感更明显,虽然使用外科手术可有效复位绝大多数的下肢骨折创面,但术后疼痛感不仅不会消失,还会在骨折处疼痛的基础上加入手术创面疼痛。这些疼痛会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恐惧、易怒等多种不良心理,而不良心理则会影响人体对抑制疼痛物质的分泌量下降,加剧临床症状[5]。很多患者会出现因惧怕疼痛而不愿主动翻身、开展早期康复锻炼等问题,使得术后恢复时间大幅提升,并进一步促进了并发症的发生,严重者可导致创面畸形愈合等情况。

常规的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疼痛感的抑制效果较差,这是由于护理模式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忽略,但疼痛护理则是针对术后疼痛感开展的护理工作,其可以根据诱发患者疼痛感的因素和不良心理类型开展针对性的护理,从整体上消除患者负面心理,提升其对恢复的信心。

综上所述,下肢骨折患者辅以疼痛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加速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疼痛感下肢骨折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情绪干预及注射手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疼痛感的影响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