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的教育并没有因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发生大的转变,还是主要以分数高低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将教育的重点放在智力培养上。虽然学校总是不断地教育孩子要具备一些基本美德,但没有传统文化这个强大的支撑,中国的德育只会是无根之水,落入枯燥说教的窠臼。从长远看,一个民族一旦丢掉了自己固有的精神,也就失去了维系自身完整、统一的生命线,最终将危及到该民族的生存。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德育;教育
一、文化渗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现代精神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但由于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还存在道德滑坡现象,如在青少年群体中,生活环境优越,在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成果时,却体会不到成果来之不易;他们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但部分人集体观念和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社会功利思想影响,造成了青少年理想信念、道德人格、伦理规范和民族精神等方面的严重缺失。因此,加强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二、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中的渗透
(一)传统文化的特点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模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等条件作用下形成的文化习惯和思想精神积淀。就其最主要内容而言,可以概括为三个特点:即崇尚伦理,自强不息;重视理智和智慧,强调追求真理和辨证的思考;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精神。
(二)传统文化与新时期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结合点
新的道德规范只有与人潜意识中的传统美德相承接,才能鲜活和发展。因此,学校德育旨在寻找和发掘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激活青少年潜意识中的民族传统积淀,赋予当代学校德育以民族根基。为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发扬整体主义精神,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2.发扬仁爱精神,加强热爱人民,尊师爱生教育
3.倡导“重家庭”伦理道德风尚,加强社会主义家庭观念教育
三、高中生德育现状及问题
(一)少年道德精神之现状
据全国性的数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未成年人的犯罪数量占同龄人口的比例已经翻了一番。根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显示,目前青少年犯罪的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近年来,像这样的少年犯罪现象层出不穷、令人触目惊心。当代的一些青少年道德观念、道德规范模糊,自私自利,不尊重父母、老师,满口脏话,模仿电视、电影中黑社会人物的那些凶杀打斗行为,以强凌弱、以暴制暴,有的甚至还盗窃、抢劫、杀人、吸毒等等。
(二)改革开放对少年思想的冲击
青少年因为年纪小,自我判断能力和自我控制力较差,他们在琳琅满目的世界品牌和各式各样的外来文化、思想面前,更加容易迷失方向,忘记了自己的真正需要。现在有很多的青少年集体患上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贫血症,他们几乎不知传统文化为何物,或许他们能清楚的说出某某外国明星的生日、身高、体重、爱好,甚至最新的新闻动态,却不知道孔子、孟子是何许人也。
(三)应试教育对少年道德教育的忽视
目前,我国的教育制度仍然偏重应试教育。只要高考制度不变,教育的现状就很难改观。大部分教育部门仍然以分取人,过分强调智,而忽视德,录取学生时只看成绩。在学校,思想品德课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四、高中德育管理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世界享有极高的地位,这也为我们的德育管理提供丰富的素材,不论是代代传诵的故事,发人深省的历史,极具特色的歌曲和绘画作品,还是优良的精神……都是中国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人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它是中国的孩子们最好的德育教材来源,其教育意义是无可比拟的。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高中班级管理出现了一些新情况,班级管理者也遇到一些新问题,旧的传授传统文化的方式出现瓶颈,为此,有必要对新形势下如何在德育中渗透传统文化做一些前瞻性的构想。
(一)面向城市發展,把握时代脉搏
从城市发展的方向来看,德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要具有当代的特征,体现时代的要求。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教育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教育的现代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必然和传统文化相连接,另外,中国的教育现代化并不是教育的西化,它是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基础上,不断积累、不断发展的结果。因此,教育现代化与传统文化是既矛盾又统一的。要实现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和城乡一体,从物质上说,就是鼓励大家过简约、节俭、环保的低碳生活,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从精神上来讲,就是要人与人之间更加的和谐和包容,让未来的成都成为乐于助人、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中国传统美德处处可见的大同世界。这一切的一切,不仅要靠我们,更主要的是靠下一代来完成。因此,学校德育中渗透传统文化从现在起就应该向现代田园城市的理念看齐。
(二)家校社三维合力,推动文化渗透
从德育的主体而言,除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也不可小觑。问卷调查中就可以看出,学生年龄越小,受家庭教育的影响越大;学生越大,受社会的影响越大。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方面的德育教育光靠学校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在今后,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家庭、甚至社会的力量,形成三方之力,营造一个和谐包容的家庭和社会氛围,让学生周围的环境总是积极和健康的。像这样,通过三维空间,对孩子们进行引导和熏陶,这一定会是未来德育发展的主要方向。
(三)搭载网络平台,推广传统文化
从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来看,当今社会是信息技术的时代,孩子们完全可以更方便、更快捷的从网络中获自己需要的信息。学校的德育管理将不仅仅局限于教师从事教学的课堂与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浩瀚的网络,自主的收集自己喜欢的传统文化知识,在电脑交流平台中与同学、甚至别人一起研究和探讨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怎样在信息平台中,科学而有效的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怎样正确地引导学生健康的使用网络并获取有益的传统文化,这不仅仅是教育的课题,也是整个社会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于滨.中国校外教育.2017(31)
[2]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析[J].王进平.考试周刊.2018(17)
作者简介:
唐纯勇(1983.10-)男,汉族,四川宣汉,大学本科,中学二级教师,高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