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年我国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计量分析

2019-07-10 15:05郑蓓朱榕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文献计量图书馆员知识图谱

郑蓓 朱榕

关键词:图书馆员;职业能力;文献计量;CNKI;知识图谱

摘 要: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文献源,对2013—2018年我国有关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研究的期刊发文、作者分析、发文机构以及关键词进行了计量可视化分析,从科学角度揭示了图书馆员职业能力建设发展动态,追踪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以期为我国图书馆员提升职业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06-0048-0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快速便捷,不同思想文化的交汇使图书馆员的工作环境以及读者的阅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三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1],研究其职业能力对图书馆未来发展以及图书馆人才培养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图书馆员的职业能力建设也越来越受到图书馆的重视。

1 数据选取

笔者选取中国知网(CNKI)为文献源,文献分类目录选取“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检索主题词为“馆员”“能力”,检索时间设定为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1月24日,针对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研究,共检索到核心期刊、CSSCI以及硕博论文433篇,其中期刊类型文章352篇,占发文总量的81.3%;硕士论文70篇,占发文总量的16.2%;博士论文11篇,占发文总量的2.5%。本文讨论的主要是期刊的刊载情况。

2 文献统计数据分析

2.1 载文期刊分析

笔者对我国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研究文献发表期刊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图书馆员职业能力这一研究领域文献的分布情况。经统计,有20种期刊刊发了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研究文献,共发文352篇,其中有14种期刊入选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来源期刊,这14种期刊的发文总量为247篇,占期刊总发文量的70.17%,详见表1。发文量前三的期刊为:《图书情报工作》发文57篇,占14种期刊总发文量的23.08%;《图书馆建设》发文29篇,占14种期刊总发文量的11.74%;《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发文27篇,占14种期刊总发文量的10.93%。

2.2 发文作者分析

分析作者的发文量可以了解作者在某学术领域的研究现状。如:郑州师范学院图书馆的袁红军在2013—2016年共发表了13篇有关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的期刊论文,在《现代情报》发文5篇,发文量最多。该作者在《新世纪图书馆》刊发的《基于知识整合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研究框架构建》是其13篇文章中引用量最高的文献[2],被引次数为16次,其中11次被期刊论文引用,5次被硕士论文引用。文章通过论述自变量、中介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构建满足读者需求的学科服务平台研究框架。吉首大学图书馆的刘泳洁2016—2017年在《图书情报工作》共发表5篇文章,主要是对美国专业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的12个要素内容进行分析,为我国图书馆员职业能力分析提供了参考[3]。淮海工学院图书馆的王启云通过对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构建了图书馆员职业能力体系模型,为提升我国图书馆员职业能力提供了借鉴与参考[4]。上海大学的王姗姗、方向明针对新馆员培养模式创新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结合元素养教育逐步提高全民的元素养能力[5],详见表2。

2.3 发文机构分析

对发文量较高的机构进行统计分析,可获知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研究领域的主要科研力量分布。同时,分析某机构的发文内容可以得知该机构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研究方向及研究进展。本次调研中发文量大于等于两篇的发文机构共有65个,笔者通过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文献进行汇总整理,得到發文机构的可视化知识图谱。从知识图谱中可以看出,郑州师范学院图书馆、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和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是发文量较多的机构。郑州师范学院图书馆的发文作者主要是袁红军,该作者结合知识管理的重要步骤对CRDS知识整合模型进行研究[6],并对知识整合的图书馆学科整合框架进行构建[7],偏向于系统的知识梳理与框架构建。与郑州师范学院图书馆的发文情况不同,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的发文情况更加偏向于跨学科、多领域之间的合作,与其合作发文的有南开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图书情报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等多所高校。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发文情况与上述两所高校的发文又有所区别,该学院刊发的文章是多位作者的共同成果,合作作者多隶属于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和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而较少与其他高校人员合作。由此可见,发文机构除在发文数量上有差别外,发文人员情况也各有特色。

3 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是对一篇文章研究内容的概括,从关键词可以了解该篇文献的研究侧重点及研究方向。笔者对关键词数量进行统计分析,不但得出了该领域研究热点的关键词,而且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及高校图书馆员是学者们研究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的研究方向分布。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的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员的先进研究理念,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的发展。如:东南大学图书馆的孟祥保和李爱国借鉴了国外图书馆素养教育[8];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蒋丽丽、陈幼华和陈琛调研了国外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的服务模式[9];美国河滨加州大学图书馆馆藏服务部的邱葵通过美国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探讨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需要考量的因素[10];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的苏敏和许春漫调查了排名前20的美国高校图书馆,建议我国高校图书馆应进行符合自身发展的数字人文建设[11]。二是研究我国高校图书馆员的相关能力并促进其能力提升。如: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的张立忠从三个方面对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能力模型提出建议[12],浙江师范大学图文信息中心的黄孝群主张高校图书馆应增加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及高校图书馆员应增强信息敏感度[13],南开大学信息管理系的王芳和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的张辉研究了高校图书馆员的心理资本[14],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齐向华探讨了高校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关系[15],吉林大学管理学院的郑荣和王洁在信息生态视角下为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理论依据[16]。此外,2018年3月26日,由《高校图书馆工作》杂志社、北京联图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图书馆员专业能力培训项目也正式启动[17]。

学者们还分别从图书馆员、公众和未来职业者三个方面对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进行了分析,如:图书馆员对自身职位的分析[18]、未来职业对于图书馆员的态度看法[19]、三个不同群体对于图书馆员的刻板印象[20]等。同时,学者还通过对图书馆员所处的周边环境要素,如地区和图书馆类型、学历和岗位等对其刻板印象进行分析[21-22]。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的李强、徐晟和张阔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开展问卷调查,并进行了规范化分析[23]。

4 结语

笔者分别从发文期刊分布、发文作者分析、发文机构分析以及图书馆员职业能力关键词分析四个方面对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研究进行了计量分析,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职业能力领域的研究大多只注重图书馆员的自身素养能力提升,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在研究理论方面尚未构建成熟的理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对于研究理论的应用,虽然有学者提出了关于图书馆员职业能力构建的观点以及关于图书馆员职业能力构建的指标体系,但还没有高校图书馆将这些理论在实践中加以实施。笔者相信,随着图书馆员职业能力建设越来越受到高校图书馆的重视,高校图书馆对于自身职业能力建设的研究会更加深入,会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对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能力建设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姜玉明.从图书馆三要素谈电子文献对图书馆的影响[J].图书馆,2002(6):52-54,69.

[2] 袁红军.基于知识整合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研究框架构建[J].新世纪图书馆,2013(8):11-14.

[3] 陶倩,刘泳洁.美国专业图书馆员职业能力标准的内容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6(24):20-25.

[4] 王启云.国内外图书馆职业能力研究进展与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3):23-29.

[5] 王姗姗,方向明.美国图书馆元素养培养模式创新:以新生馆员职位为视角[J].图书情报工作,2015(14):98-102.

[6] 袁红军.CDRS知识整合模型及影响因素研究[J].图书馆,2014(1):107-109.

[7] 袁红军.基于知识整合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研究框架构建[J].新世纪图书馆,2013(8):11-14.

[8] 孟祥保,李爱国.国外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3):11-16.

[9] 蒋丽丽,陈幼华,陈琛.国外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17):56-61.

[10] 邱葵.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与学科服务[J].图书馆论坛,2016(12):13-23.

[11] 苏敏,许春漫.美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馆员队伍建设及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8(11):28-35.

[12] 张立忠.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8(14):77-85.

[13] 黄孝群.转型变革期高校图书馆馆员能力建设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4(9):51-56.

[14] 王芳,张辉.高校图书馆员心理资本:概念、测量及其有效性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2):41-55.

[15] 齐向华.高校图书馆与用户关系评价[J].图书情报工作,2018(12):30-38.

[16] 郑荣,王洁.信息生态视角下高校图书馆综合实力评价与对策研究[J].情报科学,2018(8):39-45,52.

[17] 图书馆员专业能力培训项目正式启动[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8(3):2.

[18] 俞碧飏,朱泳瑛,王茉瑶.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4(6):54-63.

[19] 刘静羽,朱泳瑛,俞碧飏.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的刻板印象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3(2):34-39.

[20] 林晓莉,徐建华,徐草.内—外群体理论视域下的图书馆员刻板印象[J].情报资料工作,2015(2):6-12.

[21] 徐晟,李媛,庞晓敏.地区与图书馆类型对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影响的实证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4(6):73-81,111.

[22] 林晓莉,吴楠,付敏君.学歷和岗位对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影响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4(6):82-90.

[23] 李强,徐晟,张阔.“公众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问卷规范化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1):5-10.

(编校:徐黎娟)

猜你喜欢
文献计量图书馆员知识图谱
浅析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
我国医学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国内外智库研究态势知识图谱对比分析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我国生物科学素养研究状况(2001~2016年)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
图书馆员去职业化问题与馆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