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秀华
摘 要:泉州作为南音的主要发源地,当地人民将南音视为“乡音”。南音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其中更加蕴含着丰富的音乐文化与艺术涵养,成为我国民族音乐中的瑰宝,并且在2009年被联合国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通过泉州南音在小学课堂中的开展,有助于促进南音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针对如何将泉州南音引入小学课堂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泉州南音;小学课堂;传承;创新
一、加大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
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程度不足,虽然我国大力主张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但是仅仅凭借理论、道理的讲述,难以让小学生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南音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泉州人的荣耀,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荣耀,那么如何让小学生感受到这份荣耀,从而建立起民族自豪感、国家荣誉感,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对此,在小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尝试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将南音融入,如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搜集有关南音的图片、视频、宣传片等,回顾南音被列入“世遗”的情景。那天,泉州人民振奋人心的场面,让小学生更加直观地体会到南音是泉州民族文化的经典,小学生需要肩负起传统文化传承的使命。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播放2010年的泉州国際南音大会、2012年联合国春晚中的《南音闹元宵》、2014年巴黎南音专场演出,以众多的南音盛世让小学生感受到身为泉州人的自豪,进而建立起弘扬民族文化的强烈意识,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二、创编南音故事
南音曲目来源于生活,其中讲述的大多都是生活中的优美故事或者生活场景,而小学生对南音曲目的理解能力有限,平铺直入的课堂教学方式,难以吸引小学生对南音曲目学习的兴趣。而小学生对于故事往往情有独钟,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个学习特点,将南音曲目的创作背景、包含的故事情节、故事发展的场景等元素,创编成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小学生在南音曲目中的学习难度。小学生在了解南音曲目中所表述的故事、包含的情感之后,演唱起来会更加具有感情色彩。如在《直入花园》中,主要讲述的是紫姑的故事,教师利用媒体课件以及生动的语言描述春天的场景,让小学生了解到春天花园应该是生机勃勃的场景,演唱该曲目的时候应该以一种欢快的节奏。
三、拓展教材内容
曲子长是南音的一大特点,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曲目过长的音乐形式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厌烦心理。对此,小学课堂中的南音教学内容应进行适当的删减,在其中融入其他新鲜元素,不仅拓展了南音曲目的内容,还满足了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如在一次下乡调研时,看到基层学校中一位音乐教师有《唐诗宋词南管唱》一书,以《静夜思》《登鹤雀楼》等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谱以南音编曲,演唱起来别具一番风味。于是,我们便挑选几首学生熟悉的唐诗作为南音“新”教材,曲子不长,意境与感情深远,适合学生欣赏与学唱,学生有熟悉感,更容易记忆,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四、创新教学举措
1.创新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南音课堂中,教师仅仅凭借单纯的理解与技巧讲解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难以吸引学生学习南音曲目的兴趣。而利用微课的短小精悍、直观可视特点,发挥教育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还原曲目中的故事情节与场景,带给小学生视听盛宴,丰富南音课堂的教学资源,为小学南音课堂提供更好的服务。小学生在微课的观看中,听、看、学、仿同步进行,解放小学生的手脑,有助于提升小学生对南音曲目的鉴赏能力。
2.创新教学方式
因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喜欢具有欢快节奏的音乐曲目,而一些传统的南音曲目有时几个字能唱上几分钟。以往在南音曲目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采用由慢到快的方式,小学生南音曲目演唱会异常难受。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方式上加以创新,遵循由快到慢的原则,使音乐曲目更加轻快,在掌握曲目整体演唱方法之后,适当放慢节奏,让学生感受南音曲目中所包含的“曲韵”,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创新教学素材
南音属于音乐艺术课程中的一种,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不仅需要培养小学生的南音艺术能力,更加需要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教学素材的创新,培养出具有创新性、创造性的人才。对此,小学教师在学生掌握南音乐曲的演唱后,也可以适当加入其他艺术元素,如:木鱼、碰铃、小叫、四宝、响盏等(合称“下四管”)打击乐器,也可以将舞蹈艺术融入南音,编排南音乐舞。教师还可以策划、组织学生根据曲目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即兴表演,使南音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综上所述,泉州南音作为我国民族经典音乐文化之一,融入小学课堂中,有助于小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民族文化,建立起民族自豪感,并且为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奉献一份力量。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巨大危机,人们的国家民族文化意识淡薄,在小学课堂中引入泉州南音,让民族文化的传承从娃娃抓起,以全新的解说方式、创编方法、拓展性的内容,促进泉州南音在小学课堂中的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陈恩慧.泉州南音传承教育的再思考:基于不同阶段南音教育的探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2]严迪红.中小学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径思考[J].新西部(理论版),2013(13).
[3]孟迪,阿军.要善待每一根竹子:访南音洞箫制作师杜志阳[J].乐器,2018(10).
编辑 王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