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诗永
1.遵循课程标准,项目设计紧扣教材
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指出了通用技术的课程理念、课程价值,也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建议,教师在设计项目,架设学习情境之前必须遵循课程标准。脱离课程标准而盲目进行项目设计,项目就会完全脱离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获取的知识首先来源于教材,教师在项目的设计上应以教材为出发点,对案例的教学价值进行挖掘,理清所涉及的知识及进行必要的拓展,把案例创设成为可进行学习的项目,然后让学生围绕所创设的项目进行学习,解决问题,进而完成项目学习。
2.项目的创设需结合实际,方案可执行
基于项目的学习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做中学”,帮助学生提高技术素养。实施项目之前应考虑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包括学生的已有知识、实践能力、学校的场所、师资等,选择合适的项目设计,制定可执行的项目学习方案。
3.项目实施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位置
基于项目的学习实施的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创设合适的社会化情景,使学生将教材知识和已有的知识发生碰撞,进行意义构建,主动地把新的认识内化成自身知识。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项目问题,主动参与并完成小组的分工,并在项目完成时进行自我总结,形成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和物化能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4.项目的学习实施过程需要精细化管理
基于项目学习模式,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教师需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主动解決问题,参与学习团队的讨论,协助他们做好项目时间管理、小组合作分工,进行阶段性检查等,做到精细化管理。
在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融合创客教育的项目学习实践,笔者采取主要步骤有为创设项目、制定计划、实践制作、测试评价四个部分。
1.挖掘教材知识点,架设情境,巧设项目
教材给出很多动手实践的建议,例如《技术与设计2》中有一个练习:设计并制作水车控制装置的模型。这引发了笔者的思考,进而对其进行价值挖掘,提出了“以橡皮筋为动力的小车制作”主题,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架构中已经具有弹性势能等相关概念,明确能量可以转化,初步认定主题可实施。主题设定后,教师需致力于架设学生学习所需要的情景,相继完成了对材料、工具以及加工工艺进行讲解,同时对项目学习时间的规划,完成时间为6个课时,为下一步学生建立起学习团队,以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项目做好知识的准备。
2.讨论小组分工,制定项目计划
学生根据项目方案,开始组建学习团队,成员包括一名队长与两名队员。完成学习团队组建后,学生讨论项目计划,并对组员进行分工,完成材料采购,小车各组成部分的制作,项目进度管理,测评与演示以及工作协调等任务。
3.进行项目学习,体验创客教育的做中学
项目学习刚开始,学生的热情高涨,对难度预测不足,制作过程遇到诸多问题。以“橡皮筋动力小车”项目为例,学生的知识架构中对动力装置有一定的认识,但实际的制作过程中却出现比如橡皮筋的型号、小车尺寸、轮子的半径、小车子的组装等问题,这正是创客教育中学生可能遇到的真实问题,需要学生主动采取各种方式,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学生进行项目学习过程所遇到的问题往往涉及多学科,比如轮子的半径问题,解决问题首先需要有数学相关的知识,利用圆的周长公式,计算出行驶一定距离轮子转动的圈数;制作车轮时用到多种工具,比如小刀、圆规等,还有打磨、装配等工序,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充分体验到STEM教育模式下,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完成项目的学习。
4.科学制定评价,搭建展示平台
评价是对学生项目学习效果的检验,对项目学习有指导意义。在制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笔者采取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选定方案设计、完成程度、制作工艺和距离测试为评价指标,充分体现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融入了创意性评价、实践性评价、作品评价等多元化评价,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评价方案。同时搭建不同的项目展示交流平台。面向全体学生,架设了以班级为单位的展示平台,特点是全员参与,让项目学习小组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学习小组间相互学习总结。对更优秀的作品,搭建了科技节竞赛平台,以赛事促进项目的学习。通过各种平台,激励不同层次的需求,让学生实现在竞争中发展能力。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