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孔摄影——时间与光的雕刻

2019-07-09 10:47王泽瑛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8期
关键词:创作实践

【摘要】针孔摄影是基于小孔成像现象的一个特定的摄影流派,同样也是摄影最本质的体现,用贴近摄影原初的方法感受摄影真切的魅力。在手机拍照和数字影像盛行的背景下,进行针孔摄影的创作实践,可以探究针孔摄影的当代意义。本文通过研究针孔摄影的成像原理、针孔相机制作方法和拍摄流程,对其特殊的成像性质和其艺术价值进行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小孔成像;针孔摄影;创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TB86 【文献标识码】A

一、针孔摄影的成像原理

在摄影还未出现的时候,大约两千五百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墨子)就对光的本性和光的反射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墨子·经下》中他这样描述过小孔成像:“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这里的“景”指的是影像,“到”通假为现在的“倒”即是反转、倒转的意思。“午”指的是两束光线在正心的位置交叉汇聚。“端”在这里即指小孔。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物体在墙面或成像平面上所产生的影像之所以是倒转过来的,是因为入射的光线在小孔中交叉的缘故,并且最终的成像大小与墙壁和小孔之间的距离有关。他实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的直线传播的性质,这是对光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这便是最初的小孔成像。多年之后,大约在公元前350年,亚里士多德目睹了日蚀现象,并在其授课的课本中提出了暗房的概念。在欧洲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成像暗箱的原理是小孔成像的“改进版”:景物透过镜头,进入暗箱中的45°反光镜,反光镜将其反射到暗箱上方的磨砂玻璃上,画家就在磨砂玻璃上铺上画布临摹作画。摄影的发明也同样是基于这一原理,并不断发展完善。针孔摄影属于摄影艺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流派,而非最早的摄影。

二、针孔相机的成像特点及相关作品

针孔相机可以拍摄出不同大小和视角的照片,这取决于小孔和成像平面之间的距离,如果针孔与成像平面的距离十分近,就能拍出广角照片的效果,若是他们之间的距离非常远,则能拍摄出类似长焦镜头拍摄的效果。

针孔相机同使用光学镜头拍出的图像在景深范围上也有所不同,针孔相机的镜头光圈是一定的,并且由于通过针孔的光线大小也是一样的,所以,形成的图像前中近景清晰度都是一样的,它无法像使用光学镜头的相机能够主观的对景深范围和虚化程度进行控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使用针孔相机拍摄出来的图像反而更具有了一种独特的客观性。针孔摄影将空间和时间压缩到一张二维平面的成像面之中,其接受光通过小孔传播到到底片上成像的影像是模糊的,边缘部分的光线由于通过小孔后距离比中心部分长,光线的强度迅速衰减,所以,针孔摄影的作品他们往往画面中心部分较亮,而画面的四周逐渐变暗。正是因为种种不完美的特性使其所形成的影像更能带领人们走向另一个非同寻常的世界,融入艺术的氛围。

摄影师玛娅·皮里拉利用了小孔成像的暗箱原理进行摄影。自1996年以来进行的摄影项目(如图1所示)“内部/外部”(Interior/Exterior)。在拍摄过程中,她将房间所有的窗户都用黑色塑料布盖上,不让任何光线透入。然后在其中一片盖住窗户的塑料布上穿了一个小孔,外界的光影经由那个小孔流溢进來,倒转并显影在墙面上,呈現出一个梦幻分层的空间。在使用暗箱拍摄时,黑暗、寂静和缓慢的节奏迫使人们从新的角度、方式思考世界。当现实空间被引入“暗室”后,它不禁使人一次又一次地使人们想起摄影的核心和魔力,即光的使用。除了捕捉到房间的内部环境,房间外部的环境也通过光流泻进室内,如此一来,被摄对象的生活环境便会呈现得更为全面,不仅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客观生活环境,也构成了更多的精神景观,投射出回忆、幻想、恐惧和梦想。玛娅·皮里拉说:“光是最本质的,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挑战实验,并且扩展这一传统摄影手法。”

中国的针孔摄影艺术家史国瑞,他从2000年开始拍摄了许多巨大尺寸的针孔照片。2002年,他把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长城作为了他的针孔暗箱,与他百余人的拍摄团队登上金山岭长城上的一座烽火台,将其布置成了一个五米长、三米宽、三米高的巨型针孔相机,创作时间长达六个月。由此,史国瑞也完成了他第一个大型针孔艺术计划“长城”(如图2所示)。但是“长城”计划只是他的针孔暗箱作品创作的一个开端,在之后的2005年,他四次登上珠峰只为拍摄一张巨幅的针孔照片,他的作品往往经历了一个非常长的思考,拍摄创作过程同样也是非常漫长并且艰难。在影像曝光的同时他也会待在巨大的暗箱之中,时间在他的身边流转,任何短时间移动的物体都将在巨幅的照片中不复存在,只留下静止的事物。通常这个过程会持续数个小时,他同他的作品一起感受风吹草动,云卷云舒,就好比坐禅,闭目端坐,凝志静修。用心看着头脑中纷飞的念头,念头慢慢地沉静下来,与周遭的事物融为一体,观万物终生转瞬即逝,将穿透事物的灵光锁定在相纸之上,又因为其均为在相纸上成像,这样的作品具有其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在作者看来,这不仅是创作更像是禅宗的修行,从获取影像的工具和作品的创作过程来看颇有一种朴素的哲学意味。

三、针孔摄影创作实践

(一)创作理念

时间是针孔摄影表达中一个很重要的特性,相机作为人眼的延伸,现代的数码相机能够达到八千分之一秒的时间切片,而古老的针孔相机则远远达不到这一标准。第一阶段从对于环境的拍摄出发,随着拍摄的进一步深入,在第二阶段我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成为被观看对象的其中一部分,挪用了达利的《记忆的永恒》,三个扭曲的时钟,都在暗示着这个场景并非出现在现实之中,模特手中飞转的正常时钟,象征着时间快速流逝,针孔相机的曝光时间特性就是长时间曝光,但是模特又是相对静止的,模特更像是画面中的沉思者或是沉睡者,整个场景也可以是模特脑海中的潜意识映射,相机作为作者的眼睛,作者同时又作为作品中的模特,用作者之眼观看作者自身和其潜意识,场景皆是废弃或是半废弃被遗忘之地,人造物散落在废弃或是半废弃的空间里,植物藤蔓不断地蔓延包裹,同时一起生长,这些空间先是被人类所改造,被遗弃后又一次重新被自然所接管,使用针孔相机拍摄,四周浓重的暗角给了人一种窥视的视角,不那么清晰的成像仿佛就如同时间对空间里所有物体的侵蚀与打磨,无人的沉默空间在影像中低鸣,人造与自然的界限被再一次模糊,再次赐予他们静默的魂灵。被拍摄对象在镜头前被长时间地曝光,其同周遭环境的生长衰老都凝结在针孔影像之中。

(二)创作准备

感光材料选择使用4×5的大画幅黑白负片,更小尺寸的黑白底片对于后期的作品呈现会有一定的局限性,较大尺寸的底片在后期影像扫描数码输出或是手工放大效果会更强烈。自制罐型针孔相机,因为考虑到底片的尺寸较大,选择用70mm直径尺寸的机身,经由计算,最终决定使用0.3mm尺寸的针孔作为拍摄镜头,由于是柱状的机身,影像会因为胶片的从平面变成了弧面而产生奇妙的透视,被摄的主体会更加被聚拢集中,空间受到挤压,更加增强了画面最终呈现的超现实性。

《鸣想》系列(如图3所示)由一开始的我来拍摄转变为我被拍摄,其中的过程更能感受到时间与光的雕刻,根据创作理念,进行构思,寻找合适的拍摄地点和拍摄时间,拍摄场景我选择的是在我童年期间留下了深刻记忆的场景,因为城市建设改造又或是某些原因它们正在被改造,同时也被人们逐渐淡忘,当我与它们共同处在一个空间之内,拍摄中会经历一个长时间的等待底片曝光的过程,脑海中的记忆同时钟一同转动,我们共同被时间洗礼,这不仅是作者本人和周遭环境的对话,人造的景观也在环境中沉思冥想,拍摄者与它们共同受到时间的洗礼和风蚀。

四、小结

在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下,碎片化的信息、五花八门的图片每天都在铺天盖地向我们袭来,过程好像变得不那么重要,人们更期待快速地看到结果,针孔摄影较长的曝光时间让我们更能沉浸在拍摄的过程之中,抛开周遭的繁杂,暂时地回归于自我的内心世界,它在未被冲洗显像之前充满了未知,是一种纯粹的直接摄影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江树.洞孔之中收容时间——针孔摄影与针孔摄影家史国瑞[J].中国摄影家,2003.

[2]何文亮.针孔相机的原理与使用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3][美]贾斯汀·昆内尔(Justin Quinnel),于东东译.自己动手做一部针孔相机[J].中国摄影家,2015(4).

作者简介:王泽瑛(1995-),男,汉族,湖北省武汉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摄影艺术研究专业。

猜你喜欢
创作实践
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国民族弹拨乐的发展现状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论播音主持工作的规定性特征
动画表演教学的认知及模式
从确认自身到解体自身
中国当代美术理论与创作探析
自卑情结与文学创作
节日影像志创作实践初探
小学生美术创作的“四驾马车”
艺术设计与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