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迪+华亮
【摘要】动画表演课程是动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动画表演教学注重对表演理论的学习、表演体验的訓练、表演转换的实践。本文通过对表演的一般原则的认识分析,对比不同学校所采用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比对我校的动画表演教学现状。以此优化我校动画表演教学的设计,丰富表演教学的理念,提升动画创作的质量。
【关键词】动画表演教学 表演原则认知 动画绘画 创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1-0152-02
我们一般认为,表演的作用是通过演员的创造性的劳动,再现或还原某种特定情境,建立起观众对于影像产品的深层次认同。而动画表演则在此基础之上,又因为其形式上的某种特质或是局限,而生发出了不一样的模式。那么如何理清真人实拍作品和动画作品表演的不同范式,对于动画教学的开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一、认识表演
1.理论认知
传统认知中,艺术是对生活的超越,是建立于生活之中,又超脱于生活之上。但是,这个标准对于影视表演不适用。电影的最高任务:物质现实的复原。对于表演既是如此,人物关系、情境、时空设定都要求真实。电影表演真实追求的极端化——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非职业演员[1]。对好莱坞的排斥,对“演”的排斥。比如《偷自行车的人》的角色表演。总体真实原则带来非戏剧化的情境设定。情节安排必然排斥建置——激化——高潮。所以表演应少有戏剧化夸张。对比《唐山大地震》中的母女相认,与《左右》中的女儿得病,高下立判。动画表演是指动画角色的表演,是通过动画设计师手绘、摆拍或KEY帧等手段间接来实现动画角色这一虚拟形象的表演,从而传达出该虚拟角色所具有或者被赋予的性格特点。动画表演教学通过对表演理论学习,认识世界三大表演体系知识对影视表演的影响,尤其是分清楚影视表演与动画表演的不同。既有传承影视表演教学的知识,同时也在科技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独具动画特点的教学认知。
2.外在表演
影视表演通过演员自身的肢体语言表达来阐释剧中角色的悲欢离合!对演员的身体条件要求较高。而动画表演更多注重的是如何通过绘制的一张张画稿,或摆拍,或KEY帧来间接讲述故事。前提是对角色造型特征的熟悉,对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解,并且对人的肢体语言有着较好的掌握,最终通过对动画角色连续动态的刻画来诠释角色的肢体语言。动画表演注重的是叙事性的绘画,以连续动作的展示来传情达意,是间接通过动画设计师来完成的表演,与影视表演通过演员的肢体表情等直接传达不同。因此,动画表演要求动画设计师不仅对表演理论掌握较高,同时也对表演的体验训练能够理解到位,最终做到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3.内在表演
演员通过对剧本中角色的理解,最终转化为可直观感受到的动作、表情的变化。内在表演则更多借助于特写、近景这种小景别镜头来实现。镜头离角色之间距离愈近,则似有窥视角色内心深处的感觉,能更为清晰的表达角色内心的波澜起伏,可以间接将角色的内在表演给予外延。经常过眼珠的晃动、睫毛的颤动、眼睛的闪动、眉头的蹙动、鼻翼的翕动等来传达潜在的感情和复杂的心理活动,从而造成一种心理效果,使观众看到表情以外更多的东西,“感悟”到更多的含义。例如角色内心深处的波澜不惊,能够通过特写镜头中面部表情的一个泪光闪烁、嘴角的微扬、眉头的颤动等表现出来。不论是真人演员的表演或者动画角色的表演均不例外。这方面尤以日本动画片中对角色内在表演刻画为佳。依据角色眼部结构细划分为不同的颜色区域,将角色的复杂内心世界和感情等通过眼部的变化表现的淋漓尽致!比如日本动画片《听见涛声》中,武藤里伽子被杜崎拓误解并发生激烈冲突时,影片以近景表现武藤里伽子的面部表情,可以看到此时的武藤里伽子眼神,通过眼睛高光的闪动来传达她的内在表演。
二、 动画表演教学的基本模式
1.北京电影学院动画表演教学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致力于培养高端人才。动画表演课程设置注重对表演的概念原理、人体元素、夸张变形、喜剧元素、声音语言等理论知识的讲授,为动画表演的基本训练提供全面的指导和实践素材。其表演体验的形体练习设计合理,重视动作设计是表演的根本问题,注重学生的观察、模仿、感受、体验、想象和表现的练习[2]。由于动画表演的核心实乃动作,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中侧重于真人实拍表演的形体指导训练,动手实践环节相关教学未能涉及。
2.中国传媒大学动画表演教学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表演课程设置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教学范式和理念。他们的表演课程体系,既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理论,又能将表演体验训练了于心脑,还可以赏析已往优秀动画表演作业视频资料,最终在完成每节课的作业基础之上完成一部动画短片。这是其动画表演教学的重点,也是对动画表演教与学的综合考核。但是动画的制作中期大量表演转换(手绘、摆拍或KEY帧等的表现)环节,所需要的教师示范指导、督促、跟进则设计为课后进行。这就需要学生专业素养好,视听语言综合能力强,并且勤于动手实践,能够主动与老师沟通以获取如何进行表演转换的示范指导。
3.东北师范大学动画表演教学
东北师范大学动画表演课程设置是最接近于我校动画专业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定位需求的。在表演理论教学环节有借鉴传统表演的训练方法,注重动画艺术的特性,同时能够结合表演的特性、与生活的关系、基础训练、形象创造,从理论层面提升学生的塑造角色的能力。在表演体验教学环节,则是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人或物的模仿、小品的排练来提升学生对动画表演的体会感受[3]。与其它学校表演课程设置不同,增加了动画表演转换的教学环节设计,并且通过思维转化、表情转化、肢体语言转化等的训练指导,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得学生提升了自身对动画角色表演塑造能力。并且要求学生在完成动画表演的作业之余,可灵活选择进一步完成完整动画短片,提升对动画表演的认知。鉴于其他诸多因素,未能将众多院校优秀的动画表演教学设计一一列举,其优点一样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三、吉林动画学院动画表演教学的实施
1.模仿训练
这一环节在很多学校的表演课程中均有设计,可以模仿人物、动物或者非生物,具象的物体或者抽象的事物,命题练习或者即兴小品练习,单人或多人等。这一训练重在拓展学生的模仿、感受、体验、表现等综合想象力。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通过教师示范或者影视作品范例分析,进一步细化学生表演体验中每一个肢体动作,同时结合表演理论知识元素,以此达到动画表演课中的模仿训练目的。以人的肢体为基础通过动作的改变来阐释故事作品等,这也是作为专业演员的基本素养的培养所必经的训练,动画设计师也必须接受这一基础的训练,才能够较好地掌握表演的真谛。因为有生活基础的创作必定生动有趣。例如2012级动画专业罗沛鹏同学通过模仿社会中碰瓷者的演技以获取真实肢体动作体验,为自己的定格动画短片《碰瓷》制作提供表演基础与依据。
2.动画绘画
这是动画表演所独有的训练,吸取了漫画、速写、平面设计等绘画艺术特点,增加了连续性的动作表现,突出了叙事性的绘画特征。通过神奇的角度、图形与形体、空间与角色等中的力量的强弱、形体的大小、位置的变化增强了动画绘画的空间感和透视感,也体现出了动画表演的表现力和画面的整体氛围。动画设计是间接地实现动画角色的表演,是通过手绘、摆拍或KEY帧来实现。因此在接受了和真人演员学习的表演训练之后,必须经过 “动画绘画”才能最终将真人的表演变成动画角色的表演,才能成为真正的动画表演。如果缺少此环节的学习训练,动画设计师是很难设计出富有生命力的动画角色的表演的。“动画绘画”目的是增加学生的动手实践训练以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并非专指纯粹的手绘表现,由于不同动画类型和制作工艺的差异,也可以是通过摆拍或KEY帧等来实现动画角色的表演。例如2013级动画专业杨燕同学在MG动画《爱吾及屋》中,为了片中变魔术的人的表演更加真实自然,该同学首先通过研究真人变魔术的表演视频资料,反复模仿体验,然后对关键动态进行动画绘画表现,最后依据动画绘画中的动态进行KEY帧、调试,成功塑造出了变魔术的人这一角色形象。
3.动画小品创作实践
这是根据动画表演的特点所设计的一个综合表现的环节。既能综合开发学生的潜能,同時也是对学生综合知识学习及动手实践的考核。该实践环节的设计融汇了表演的理论知识,贯通了表演体验于动画小品创作实践过程之中。深受学生欢迎,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能够通过动画角色的表演来刻画该角色的性格特点,使得创作天马行空,无所畏惧。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创作实践中得以回顾,同时又迫使自己主动寻求在创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将以往的被动式学习变得积极主动,钻研进取。大家参与热情高涨,并在愉快的学习氛围完成一个个微型动画短片!并且最终完成的作品是直观可见的,大家在一起观看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创作主题也是千变万化,令人耳目一新。最重要的是每一位同学都有收获,还可将在动画小品创作实践中积累的动画表演的经验,运用到动画创作中去,为创作出优秀动画作品打下基础。例如2013级动画专业周子元同学创作的FLASH动画The Cowboy中,先通过拍摄真人表演,再在动画创作时以真人表演作为动作设计指导,对动画角色的动作适当夸张、简化处理,以达到动画表演的要求,塑造了Cowboy这一生动的动画形象。
动画表演课程的教学设计,是一个共性和个性融为一炉的完整构架,既有对传统表演教学中的理论认知、外在表演及内在表演等内容及形体训练方法的传承,又有以突显学校本身的专业特色的个性设计,譬如绝大多数院校的动画表演课程都比较注重对学生表演理论知识素养的提升。但是,个性化的教学尝试也使得学校之间形成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吉林动画学院动画表演课程在老一辈动画艺术教育者的带领下不断地探索学习,同时通过邀请学者专家举办讲座,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就逐渐形成了具有强烈自身特点的动画表演课程教学体系。
四、结语
对于动画来说,因为他的环境空间的描写无法做到过于真实。所以他的表演的失真,也就被大家所认可。对于传统的动画表演,首先要解决的是动画角色的设计绘制,动画原理、运动规律等,之后才能进行动画表演,并融入动画特有的夸张艺术手法,才能超越真人表演的约束,达到动画表演的“真实”[4]。但随着现在三维技术的迅速发展,动画已经能够构建起真实的情境。所以在表演层面,过于真实的环境就必然会要求匹配真实的表演。走到极致就像侏罗纪公园这样,已经脱离了动画的范畴,而进入到电影的空间。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表演只是一种手段,他最后要达到某种目的。这个目的是,完成导演构思,使观众对构建出来的戏剧情境的认同。更进一步来说,表演无所谓夸张或真实。动画表演是为了塑造动画中的“真实”,只要最终能够通过动画角色的完美演绎将剧中的故事情节完美呈现,即是合适的动画表演。
参考文献:
[1]许南明,富澜,崔君衍.电影艺术词典(修订版)[Z].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12.P85-87
[2]魏微.动画表演[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3.1.P205.
[3]张晓叶.动画表演:动漫游戏[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2.P16-17
[4]薛燕平.羞涩的舞者:动画表演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1.P99
[5]【加拿大】南希·贝曼.国际经典动漫设计教程:动画表演规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8
基金项目:2015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题目《动画专业动画表演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编号:GH1506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