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国民族弹拨乐的发展现状

2022-06-24 15:15符妮
艺术评鉴 2022年10期
关键词:创作实践发展

符妮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中国的传统民族乐器发展日新月异,传统民族弹拨乐器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代表了民族文化在发展中留下的印记。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影响下,如何更好地从传统艺术中吸取养分,将我国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是当前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民族弹拨乐中不同乐器的发展情况,了解我国民族弹拨乐的发展与演变,并结合当前国内弹拨乐的具体实践,分析在实践中的不同方向与探索,最后对我国未来弹拨乐的发展做出展望。立足民族文化发展的角度,针对现阶段我国民族弹拨乐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让更多的人关注到民族弹拨乐发展。

关键词:民族弹拨乐  创作实践  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10-0025-04

民族弹拨乐是我国音乐在历史发展中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世界各国之间交流的日益增多,不同的文化思想之间产生碰撞,弹拨乐与西方乐器相比,在普及程度上依然存在差距。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就需要梳理性的学习理念,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因此,本文从不同弹拨乐器入手,了解乐器发展的同时,分析其文化价值。要做到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准确把握民族弹拨乐的独特性表达,在保留传统精华元素的基础上,又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进行创新,增强民族弹拨乐的艺术表现力。这样才能更准确地了解蕴藏在民族弹拨乐中的文化意义,同时也可以彰显时代特征,增强民族音乐的社会影响力。

一、中國民族弹拨乐的起源与演变

(一)乐器起源

据文献记载,弹拨乐器在周代就已经出现,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汉代的弹拨乐器被广泛运用在音乐实践中,至隋唐时期,民族弹拨乐进入繁荣发展阶段,在乐器种类、作品形式与演奏技巧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琵琶

琵琶在民族弹拨乐器中极具代表性,在古代,根据乐器形制的不同也分为“秦琵琶”“汉琵琶”等,魏晋时期,“琵琶”才被正式定名。南北朝时期,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曲项琵琶”和“五弦琵琶”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随着发展不断演变,在乐器性质、演奏方式等方面都做了改进,最后才逐渐演变为我们现在的琵琶。据文献记载,结合考古发现的石刻画像等资料,在唐代中后期,琵琶就以民间合奏的形式出现在山东地区,即弦索乐“碰八板”,乐队中包含琵琶、古筝、扬琴和如意钩四件乐器。在山东地区,以琵琶演奏家王露为代表成立了诸城派,对于琵琶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古筝

古筝又叫秦筝,是我国弹拨乐器中历史较为久远的乐器。秦代古筝就非常流行,以十二弦居多,至唐代,随着中原地区同周边国家与民族之间文化交流增多,西域音乐得到进一步发展,筝也成为重要的民间乐器。古筝在发展中也衍生出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流派在风格与代表曲目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很多以古筝为伴奏乐器的民间艺术形式也有很多,这些曲子多以宫调式为主,有些是继承了古典的乐曲,有些则是通过民间的小曲、小调以及其他器乐作品改编完成的。

3.柳琴

柳琴又叫“柳叶琴”,属于高音乐器,最初产生于山东临沂一带,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流行。柳琴是很多地方戏曲表演中的主奏乐器,如柳琴书、柳琴戏、泗州戏等。柳琴在形制与演奏方面都与琵琶较为相似,最初仅有两根弦,音域也比较窄,演奏一些较复杂的作品时,不便于转调。到1958年,对柳琴的形制进行了改革,由两弦增加到三弦,音柱也增至24个,不仅在演奏中便于转调,音域扩大后增强了乐器的表现力。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了四根弦的柳琴,原来的高粱秆改用竹子代替,将丝弦换为钢丝。这些改革使柳琴各方面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使得柳琴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开始作为一件独奏乐器出现在民族音乐的舞台上。

4.阮

据史料记载,阮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但直到唐代末期才开始使用“阮咸”这一名称,此前都被称为“汉琵琶”。唐代的阮造型精美,在形制上也有不同的变化,出现了阮乐器家族。从汉代至清代,阮也在发展中不断改进,音域扩大后,乐器的表现力也大大增强。

5.扬琴

扬琴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击弦乐器,音色鲜明,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可以为其他乐器或者民间艺术形式伴奏,也可作为独奏乐器出现。扬琴在我国已有近五百年的发展历史,在发展过程中,也在形制上有了不同的变化,如高音扬琴、低音扬琴、转调扬琴等,不论在乐器制造还是作品演奏方面,都带有非常鲜明的民族风格与特色,并在发展中与不同的民间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了很多不同的流派。

(二)合奏形式

纵观我国历史的发展,音乐在发展中与政治、文化、历史等因素息息相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音乐也担负了不同的历史职能,古今中外,音乐在发展中都带有功利的一面,就是音乐对人类的作用。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为了生存会举行不同的祭祀仪式,音乐就常常被运用在这些仪式中,人们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与“神”沟通,至春秋战国时期,音乐又作为统治阶级维护以及巩固自己统治的重要工具。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音乐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代以来,我国的音乐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很多传统的器乐不再紧紧依附于传统戏曲存在,也受到了人们更多的重视,很多传统器乐作品重新进入到大众的视野,这其中民族器乐合奏作品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以山东地区为例,很多艺术形式的发展中都有民族弹拨乐的存在。如弦索乐、山东琴书、吕剧、柳琴戏等。

弦索乐又称为“丝弦”,以弹弦、拉弦以及击弦乐器的组合形式演奏,有时也会依据作品的演出需求增加打击乐器。弦索最初指的是乐器上的弦,金元时期以后,成为琵琶、三弦等弦乐器的统称。之后随着发展,成为我国民族器乐演奏形式中的一种。山东地区很多的俗曲小令都是以弦索乐器伴奏,经过发展后成为地方戏中的代表。至20世纪50年代,弦索乐中出现了不同的组合形式,主要有“打场曲”和“碰八板”;山东琴书是山东地区非常重要的地方戏曲代表,发源于元明时期的民间小曲,农民们会在节日或闲暇时间自娱自乐,因此也被称为“庄家耍”,扬琴是表演中主要的伴奏乐器。经过长期的发展,山东琴书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吕剧就是由山东琴书演变发展而来,因此又称“化装扬琴”,属于我国八大戏曲剧中之一。吕剧在发展之初,伴奏乐器主要以扬琴和坠琴为主,之后又加入了其他乐器,如三弦、琵琶等,逐步完善了演出中的乐队配置;柳琴戏也是我国传统的地方戏剧作品,因演出时用柳琴伴奏,也称为“柳琴书”。

二、当代弹拨乐的创作实践

(一)当代作品的创作与挖掘

我国当代弹拨乐在发展中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代表作品,如在弹拨乐室内乐创作领域,音乐家章红艳的创作实践就非常具有代表性,她会在创作中结合演奏家们的感受,鼓励创作者们从传统音乐中寻找思路,挖掘出很多优秀的弹拨乐作品。《西域流光》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乐曲,是作曲家李博禅在重走丝绸之路的过程中有感而发创作的,乐曲的呈现也是以游走的方式展现出了古老的思路面貌,在乐曲的创作方面,着重表现了琵琶演奏技法的同时,融入了打击乐器,增强了乐器中慷慨性的表达,也丰富了乐曲内在的艺术张力。作曲家在创作中以《敦煌琵琶谱》中的音乐元素为素材,有效的将民族个性化的元素融入当前的音乐创作中,这既体现出了民族文化的艺术魅力,也体现出了文化在传播中的生命力。

弹拨重奏曲《胡旋》也是弹拨乐创作实践中非常优秀的代表作品,最初是作曲家姚盛昌为电视剧《唐明皇》创作,之后才改变为弹拨乐版本。乐曲带有浓郁的西域风格,同时又带有唐代宫廷音乐的风格特点。作品开始就以琵琶营造了一个由远及近的效果,极具画面感的表达将乐队引入,作曲家在创作中选择了西域音乐元素,这也体现了作曲家巧妙的创作思路,将弹拨乐形成的模式以艺术化的方式呈现在作品中。

因此,在当前我国弹拨乐的创作实践中,更好的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并结合当代音乐的审美趋向性,关注到弹拨乐作品的可听性与艺术价值体现,这样可以让观众更多的了解传统音乐的文化积淀,用当代人的视角去感受历史的厚重,以这样的方式更好地传承传统民族音乐文化。

(二)经典作品的重新演绎

在我国数千年的文化滋养中,创作出了很多经典的弹拨乐作品,如《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等,通过对经典作品的重现演绎,可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

《十面埋伏》是一首经典的琵琶武曲作品,主要是以历史上著名的“楚汉之争”为背景,讲述了垓下之战的情景。乐曲以章回式结构展开,分十三个段落呈示,将战争的激烈通过复杂的琵琶演奏技巧呈示出来,将戏剧冲突刻画得淋漓尽致。很多演奏家们也对该作品进行过改编,在《国乐大典》上曾演过一个版本,由演奏家方锦龙与著名民族乐团月之源共同完成,改编之后的作品不仅将同样是以“垓下之战”作为创作对象的《霸王卸甲》融入其中,还加入了中国的大鼓,使整部作品的演出效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观众从刘邦的情感视角中一下转移到了另一个维度,在乐曲中感受整场战争胜败双方不同的情感与心境,这种创新性的设计丰富了作品的情感表达,也能让观众更直观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历史信息。

(三)弹拨乐与其他乐器的合作

弹拨乐中包含着丰富的乐器品种,但在器乐作品的合奏中对音色的统一以及音量的平衡有着严格的要求。不同的弹拨乐器有着非常丰富的演奏技巧,要想使不同的乐器统一在一个声部,并能够与其他乐器达到有机统一,需要一些技巧性的处理。因为弹拨乐器在演奏时值较长的乐音时是以点连成线的方式,以“点状”发音为主,但不同的乐音都有重音表达,余音在处理上相对较弱,使用“长轮”的技巧可以有效延长时值。弹拨乐器的音色较具辨识度,这在乐曲的演奏中既是优点也是缺点,如何将其更好的融入到乐队中,与其他乐器相融合,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减弱弹拨乐器的个性,二是通过技巧将个性更好的发挥出来。如在实际演奏中可以减少古筝、琵琶等乐器的个性,增加阮类乐器的运用,一方面可以有效弥补民族弹拨乐器低声部欠缺的部分;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平衡乐队的整体音响效果。

三、中国民族弹拨乐的发展

我国民族弹拨乐的繁荣发展可以有效推动我国传統文化的传承,立足于我国当前民族弹拨乐的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促进民族弹拨乐更好的发扬,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重视程度

对于我国民族弹拨乐的传承与发展,必须要从思想层面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了解不同文化的类型与特点,只有在发展中将民族文化进行内化,并在意识思想领域成为定式,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落实到行为方式上,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民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很多音乐工作者们在创作实践中并未认识到传统音乐文化以及民族音乐素材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在创作时思维就容易被当前的音乐文化限制住,同时,创作者们与艺术表演者们还有注重对传统民族音乐的搜集工作,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采风与调查,拓宽音乐材料的搜集渠道。这样才能在创作中更多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要多多增加与民族音乐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更多面感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音乐在形式、风格方面的特点,才能了解不同的音乐文化背后所涵盖的文化理念。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贴近人民生活的作品才具有更旺盛的生命力。一个音乐家或者艺术工作者,要想有更长远的发展,创作出更多有价值的艺术作品,除了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更宽的学识视野。注重对传统音乐资源的搜集与整理,并以不同的方式对这些材料进行记录,这样在后续音乐创作中才可以更直接地获取到中国素材,对相关的艺术研究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丰富传播方式

弘扬传统音乐文化离不开宣传,宣传的方式有很多,通过宣传可以加深大众对传统民族音乐的了解与认知,让更多的人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传统文化,在这一过程中,也有很多音乐爱好者会参与到其中。传统的民族器乐学习方式主要以面授为主,传统的课堂模式便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但对学习群体的覆盖面相对较窄,学习传播的速度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在当前网络教学逐渐普及的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大众对传统器乐的学习需求,加上学校、政府以及社会相关群体的配合,可以有效加强对传统器乐音乐的宣传力度,通过创作思维方面的创新,既可以丰富民族器乐的发展,还可以有效增加民族音乐的传播载体,依据更现代化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现在很多传统文化在发展中也有借助很多新的传播手段,如传统的器乐音乐、戏曲音乐,通过电视节目、短视频平台等方式获得了更高的关注度,也让当下很多年轻人了解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在潜移默化中发扬传统民族音乐。

(三)加强文化交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与优秀资源,在对我国民族弹拨乐的发展与传承中,可以充分借鉴不同民族音乐文化与素材,在创作与演奏实践中将其充分利用。很多新文化元素就是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产生的,音乐文化的发展也是如此,民族弹拨乐在发展中也要不断与其他文化形式展开交流,可以吸收其他文化形式中的精华部分,以促进自身更好的发展。但这也需要政府等有关部门的统筹工作,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演出活动,增强弹拨乐自身的知名度。因此,政府部分要积极发挥好相关职能,将传统的弹拨乐艺术与民间音乐文化进行深入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也可以有效借鉴其他艺术形式,与打击乐甚至西方的管弦乐器之间的交流。可以多举办一些不同艺术团体之间的交流演出活动,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弹拨乐可以从作品的创作、演奏等层面获取更多元化的信息,也可以更好的提升民族弹拨乐的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在普通高等院校以及社会艺术类培训机构的教学实践中,也可以邀请国内弹拨乐演奏领域的专家、老师进行表演与教学,让更多人感受到民族乐器的艺术魅力,通过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增强青少年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兴趣。

(四)树立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发展中具备强大的吸引力与生命力。弹拨乐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对于弹拨乐的传承必须树立强大的文化自信,坚信民族音乐在传承中所发挥的魅力与价值。在当前文化多向交流与融合的背景下,西方的音乐文化大量涌入国内,很多青少年也受到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这样不仅不利于传统器乐的传承,也无法很好地让他们认识到传统音乐文化的力量。通过对民族弹拨乐的学习,可以对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升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发展中可以通过对不同弹拨乐器的学习,了解不同弹拨乐器的传承历史与文化内涵,加强文化自身的思政教育功能,从思想层面提升学生的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就必须要深刻领悟民族音乐中蕴含的价值与智慧,并了解弹拨乐在我国传统音乐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因此,我们要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不仅要关注到传统弹拨乐的发展情况,还要关注到弹拨乐在当前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可以让更多的人关注到民族弹拨乐,使其在传承中有更好的发展。

四、結语

民族音乐文化是一个民族情感、智慧、力量与意志的综合反映,我国的民族弹拨乐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传统曲目也是数不胜数,一直以来都广受大众喜爱。当代社会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万事万物都是向前发展的,当然音乐也不例外,但是在其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也不能舍弃我国的传统文化。我国新时期民族弹拨乐器不仅要创新发展,还要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本文主要从弹拨乐目前的发展情况出发,通过分析弹拨乐创作实践的不同方式,探讨在后续的发展中如何把握正确的方向,在继承的基础上融入传统元素,创作出一首首经典的弹拨乐作品。当然,民族弹拨乐在后续的发展中也会面临不同的挑战,在结合不同乐器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吸收新的元素,以促进民族音乐的繁荣发展。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让更多的人关注到民族弹拨乐的发展,对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也有更深入的了解。

参考文献:

[1]陈明志.现代民族管弦乐配器的“互动”思维——以国乐剧场为例[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3(03).

[2]王鑫,孟子厚.中国民族弹拨乐器声音协和性评价方法[J].声学学报,2013(04).

[3]李云涛,刘小覃.阮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的应用[J].齐鲁艺苑,2013(03).

[4]朱裔文.民族乐器改革不可盲目西化——记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制作专业委员会2012年扩大会议[J].人民音乐,2013(06).

猜你喜欢
创作实践发展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中国工笔人物画形像表现与创作实践
中国当代美术理论与创作探析
自卑情结与文学创作
区域发展篇
节日影像志创作实践初探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