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篮球是中学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篮球运动也是普通高中体育教学内容的重点,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篮球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和品质。作为体育教师,需要充分掌握高中篮球教学的特征与教学路径,针对性地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明确教学路径,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其终身体育的意识。
关键词:高中体育 篮球课 特点 教学路径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篮球教学可以为教育工作提供有效的途径。高中阶段是学生发展时期的重要阶段,他们已经开始形成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心理也相对成熟。这一阶段的教学工作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状态。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合理的指导理念也能为教学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高中体育篮球课的特点
(一)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高中篮球课注重对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灌注,除了基本的能力需求外,还涉及到品德、思想、天赋等,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引导者的作用,不断挖掘学生身上的篮球运动天赋和潜能,并利用篮球这一项集体性质的活动来建立良好的教学体系,并让学生对篮球具有新的看法和观点,获取新的感悟。总而言之,高中篮球课对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意义显著。以实际训练内容为例,作为一项技术性较强的综合运动项目,包含运球、传球、投篮、防守、移动等多个动作组成,篮球技术也是篮球课的基础性内容。在技能练习环节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技术动作练习直接影响到其篮球技术的提升,但对于战术训练、体能训练、心理训练方面的内容则拓宽了学生的能力空间,以便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
篮球本质上是一项集体运行,运动员之间通过相互配合、共同拼搏获取比赛胜利,这也是当前高中体育篮球课的显著特点。在教学课堂之上,教师充分关注学生间的互助精神培养,以各种实践方式来展开教育课。例如以简单的队内方式让学生自行参与比赛,从比赛中了解团队精神与集体荣誉感的现实意义。
(三)缓解学生的精神压力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普遍面临着学业压力,各个学科的日常文化课比例较高,学习任务较重。对于学生而言,体育作为一门非高考必修科目,在学习之余可以成为缓解精神压力的有效方式。他们通过自己喜爱的篮球可以获得愉悦的体验。所以教师通过篮球课也能让学生了解到篮球运动的乐趣,以各种教学辅助来量化理论性知识,学生可以更快地接受教学内容[1]。
二、影响高中篮球课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主观因素
从主观因素的角度来看,篮球教学的主体包含教师和学生,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思想直接影响到教学工作的展开。对于体育教师来说,他们的教学经验、个人素养与教学习惯会直接影响到篮球课的展开,尤其是具体到篮球课堂教学过程时,教师始终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活动会受到不同条件的限制,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下,更多地提倡让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应作为引导者存在,然而在教學实施的具体环节当中,教师主导课堂的情况普遍存在。
(二)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需要从教育体制与重视程度方面展开研究。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得知,有许多学生对于体育运动非常热衷,并且希望在体育课程中能多了解一些有关篮球的基本信息。但是现实当中的高中学生并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这与教育模式有必然的联系。体育并不是高考必修科目,其内部环境的缺失也直接影响到了正常教学工作的展开[2]。
三、高中体育篮球课教学路径
高中阶段是当前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时期。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下,体育与健康课程之间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推进体育教学篮球课的改革,转变思想观念,完善当前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通过合理的教育评估制度来为篮球课和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从篮球教学的方向来看,篮球课教学工作需要符合学校教育特点与学生特点,不可盲目进行。实际上,盲目的教学改革工作必然会导致实践过程产生混乱。学校在探索新型教育模式的同时,应该借鉴优秀的成果,通过创新的手段来明确篮球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注重教育工作的稳定开展。
篮球虽然是一项实践性强的学科,但篮球教学手段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创新教学体系。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课程紧张,但篮球教学仍然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教学工作的首位。例如在技术动作的学习方面,仅仅通过教师的语言指导难以取得有效的作用,且过分浪费时间也会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因此,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将篮球的技战术要求与基本技巧等内容进行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些内容,有利于技术动作的形成。
(一)身体协调练习
身体协调练习是篮球课的基础性内容,同时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巧。对于篮球运动这一门运动项目来说,考验的是他们的平衡能力、移动能力和跳跃能力等,所以在日常篮球课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性地采取练习措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重点加强肢体关节的基础性练习,包括躯干部位、上肢部位、脚关节发力等,始终将肢体反应联系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让肢体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例如,可以通过传球、运球、控球等来实现力量型与灵活性练习,让学生的神经反应能够逐渐适应篮球运动的实际需求[3]。具体而言,即基于现有的基础水平来进行,如果是初学者需进行无球教学,如以形成动力定型,则需要从动作细节出发,将错误的部分进行纠正,以此为基础保障投篮命中率等,另外跑步是其中最简单,最易操作且对普通人群而言比较好的耐力训练项目。
另一方面,身体协调联系还可以针对平衡性练习展开,这也是篮球训练中的基础性科目。例如当学生在进行投篮练习时,其身体处在运动状态下,从开始投篮到投篮结束,都需要始终保持身体的平衡性,以保障投篮时的技术动作和投篮命中率。因而,日常教学中应该强化身体部分的协调练习,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巩固,让学生逐渐感知移动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平衡技巧等。
(二)意识培养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性质的运动,除了对于技术动作的要求之外,意识的训练同样不可或缺。篮球比赛中,抢篮板、传球、参与进攻、抢断等动作都需要战术素养的支持,即战术意识,意识训练也成为了影响比赛结果的首要因素。教师在日常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应该着重让学生了解如何具备团队意识与战术意识。当然这一项过程是长期的活动,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样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4]。
当然,熟练的篮球技术无法在短时间内学习,即便是水平高如美职联篮球赛的运动员来说,他们的篮球课体系也非常完善。篮球技术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目标,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得到提升,然后在比赛中将这些技巧进行运用,逐渐地在比赛过程中发挥平时学习的成果。在实际比赛环节,教师需要有较高的战术意识,才能对学生严格要求,并注意将学生的常见错误进行总结归纳,让其技术意识体现在每一次的教学和比赛当中。
在观察意识的培养方面,主要体现在与同伴之间的配合,所有动作能否完成,都取决于队友之间能否作出正确的判断,以临场反应能力为基础,保障意识训练的正常开展。篮球运动的特点在于无球时间较长,在务求状态下的技能练习与应变能力需要成为重点,包括大局观培养、场上形势判断等。
(三)教师素养与威信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也需要有相对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才能在训练过程中保持高水准。在日常练习环节需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并减少可能产生的人为影响因素,将学生的错误心态纠正,让其形成良好的习惯。另外,针对于教学、比赛中出现的突发状况,也要作出正确判断,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才能讓学生彻底信服教练员。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之下,教师也应该通过网络渠道来获取信息,以便于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5]。
四、结语
体育对于学生的现实意义非常显著,而学校作为学生技能培训的重要场所,应该密切联系当前的基础改革教育与教学内容评价体系,在各个方面进行调整,以满足未来的教学要求。未来的教师需要针对性地进行篮球技巧与教育意识创新,并着重培养学生的篮球教学技术与能力,让其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强.经典激趣、活动夯基、实战提效——浅谈高中体育篮球教学方法[J].新课程(下),2017,(04):68-68.
[2]郭伟巍.核心力量训练对高中女子篮球运动员投篮命中率影响的实验研究——以温州中学女子篮运动员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4,(18):25-26.
[3]周华.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比赛心理训练与调适的研究分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08):55-56.
[4]姚迎兴,颜军,陈爱国.中等强度篮球锻炼和心理训练对大学男生心理压力的影响[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07):39-43.
[5]张宏雄.浅谈宁夏育才中学男子篮球队篮球意识及基本战术的训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04):43-45.
(作者简介:刘永德,大学本科,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体育教师,主要从事高中体育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