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学专业学生专业性时政内容学习状况调查

2019-07-09 01:38于光君李琳娜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专业性时政专业课程

于光君 李琳娜

专业性时政内容,是指党和国家近期在其颁布实行的路线、方针、政策中提出的与高校某些专业的课程内容相关度较高、但还没有进入专业课程体系的、既有政治性又有专业性的内容和问题。对于人文社科的某些专业而言,专业性时政内容是专业课程内容的延伸和补充。专业课程内容以及专业理论具有滞后性。一方面,社会实践是常新的,另一方面,党和国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所颁布实行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等,要经过一定程序和一定周期才能进入课程体系,成为某些专业课程的内容。专业性时政内容是专业课程的扩展,是最前沿的专业性课程,做好专业性时政问题的教学,增强学生对于专业性时政问题的敏感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增强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核心意识、充分发挥课程时政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女性学专业是一个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的专业,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妇女发展和妇女工作的重要论述、最近召开的中国妇女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内容、习近平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的精神等,对于女性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既是专业性的,又是政治性的。及时学习这些既有专业性又有时政性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能够使学生准确把握新时代女性问题研究的最新动向。那么,女性学专业学生专业性时政问题的学习状况如何?学生是否具有学习这些内容的愿望和兴趣?笔者对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专业的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问卷法、访谈法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资料收集方法

问卷法。问卷设计了两个类型的题目:一个类型是选择题,共有16 个问题;一个类型是开放性问题,只有1 个题目。问卷第一稿完成,经过讨论对问卷进行了修改后定稿。设计成问卷星的形式,分别发放给女性学专业四个年级的学生。女性学系共有在校本科生131 人,问卷填答人数95人,回收95 份问卷,均填答完整,为有效问卷。

访谈法。共访谈女性学专业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11 人,围绕着学生专业性时政内容的学习状况以及对这类问题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兴趣、信息获得渠道等问题,进行了深度访谈,收集了研究资料。

(二)资料处理与分析方法

对问卷选择题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通过图表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对问卷的开放题收集的资料和访谈法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综合以上内容,得出研究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

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对专业性时政内容知晓度较低;尽管她们认为专业性时政内容与女性学专业学习有关系,但缺乏关心专业性时政问题的意识;网络是获取专业性时政内容的主要渠道,学生们希望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专业性时政内容。

1.女性学专业学生对专业性时政内容知晓度较低

对于女性学专业而言,专业性时政内容主要是指《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妇女十二大精神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有关讲话,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全球妇女峰会内容以及习近平在峰会上的讲话,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妇女发展和男女平等的内容,习近平关于妇女事业、妇女工作和男女平等的重要论述等。这些内容与女性学专业学习的关联度很高,是女性学专业课程的延伸,是女性学专业学生必须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的内容。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没听说过”和“知道这个文件,但没有完整地学习过”的学生占了绝大多数。如,对于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球妇女峰会上发表的《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共建共享美好世界》的重要讲话以及就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提出的中国主张,“没听说过”和“知道这个文件,但没有完整地学习过”的学生共有90 人,占94.7%;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的集体谈话内容,“没听说过”和“知道这个文件,但没有完整地学习过”的学生共有88 人,占92.6%;对于习近平关于妇女事业和妇女工作的重要论述,“没听说过”和“知道这个文件,但没有完整地学习过”的学生共有84 人,占88.4%;情况最好的是对《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的知晓度,“没听说过”和“知道这个文件,但没有完整地学习过”的学生最少,但也有78 人,占82.1%。

相比而言,回答“在课堂上,老师指导着完整地学习过”“在课下,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己完整地学习过”和“在课下,自己主动地学习过”这些专业性时政内容的学生人数寥寥无几,而且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这四个年级的学生对于专业性时政内容的知晓程度不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

2.学生认为专业性时政内容与女性学专业学习有关

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基本上认为以上专业性时政内容与女性学专业学习有关,而且大部分学生认为和女性学专业学习的关系很大。认为“有关,关系很大”的学生74 人,占77.9%;认为“有关,关系一般”的学生18 人,占18.8%;综合这两个方面,认为“有关”的学生共92 人,占97.0%。认为“无关”的学生仅1 人,占1.0%;“不清楚是否有关”的学生2 人,占2.0%。四个年级的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认知并不存在明显差别。在访谈中有学生“希望将时政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以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3.学生希望在老师或专家的指导下学习专业性时政内容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希望学习和了解这些专业性时政内容。“希望在课堂上由老师组织学习”的学生有29 人,占30.5%;“希望聘请这个领域的专家指导学习”的学生有25 人,占26.3%;“希望老师指导,自己在课下学习”的学生有30 人,占31.6%;综合以上三个方面,希望在指导下学习专业性时政内容的学生总共有84 人,占88.4%;“无所谓”的学生有11 人,占11.6%。结合访谈发现,学生觉得在老师或专家的指导下有目的地学习更能抓住重点,比起自己盲目地泛读这些文本,更能深刻地领悟专业性时政内容的精神。如有学生说:“在课上不要只提文件名称让我们在课下查阅,老师可适当讲解文件内容。”“感觉这些都应该成为女性学专业学习的一部分,希望老师能带领着学生共同学习或要求学生学习,使学生对此有所认识并在今后对其保持关注。专业时政问题还是很重要的,是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学习这些对女性学专业学生来说很有必要,如果老师不加以引导,平常不容易关注到。”

表1 女性学专业学生对专业性时政内容的知晓程度 (单位:人)

4.网络是学生了解专业性时政内容的主渠道

调查发现,网络是学生了解专业性时政内容的主要渠道。回答通过网络了解以上专业性时政内容的学生有64 人,占67.4%;回答通过老师了解以上专业性时政内容的有26 人,占27.4%;回答通过同学和朋友了解以上专业性时政内容的有4 人,占4.2%; 回答通过书籍和报刊了解以上专业性时政内容的有1 人,占1.1%。也有学生说:“信息来源不清晰,不知从哪里找”,希望“能有更多渠道了解专业性时政问题”。

5.学生缺乏关心专业性时政内容的意识

女性学专业学生对专业性时政内容知晓得少,原因是什么? 调查发现,回答“个人不感兴趣,缺乏关心专业性时政内容的意识”的有41 人,占43.2%;回答 “没有形成良好的专业性时政内容的讨论氛围”的有37 人,占38.9%。“缺乏关心专业性时政内容的意识”与“没有形成良好的专业性时政内容的讨论氛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回答“没有获取专业性时政内容的来源”的有15 人,占15.8%,说明有少数学生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获得这些信息,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这些学生缺乏主动学习专业性时政内容的意识;回答“老师上课没有提到”的有2 人,占2.1%。在访谈中有学生说:“我觉得主要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形成一种学习时政问题的自主意识,希望自己可以逐渐养成关注时事的习惯,毕竟此类学习还是要靠自己自觉。”

三、原因分析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女性学专业性时政内容与女性学专业学习关系密切,学习和掌握专业性时政内容有利于提高专业素养。但目前的情况却是学生对专业性时政内容知晓度低,而且缺乏主动学习这些内容的意识。这既有课程设置方面的原因,又有教与学方面的原因。

1.课程体系缺乏及时吸收新的专业性时政内容的机制和空间是主要原因

专业课程的设置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又具有一定的变化性。在一定时段内,课程是要保持一定稳定性的,不经过一定的程序,不经过教学管理部门的允许和批准,任何人都不能随意增减课程内容。但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专业实践内容的丰富,有些课程内容因滞后于时代的发展而应被淘汰;同时,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专业实践内容的丰富也为专业课程提供了新的内容和新的元素,这些新的内容和元素应当被吸收进来,成为课程的内容。哪些内容和元素应被吸收成为课程的内容,需要得到同行业专家的认同,经过权威专家论证后,再用学术性话语把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内容和新元素表述出来。课程体系具有一定的封闭性,课程体系的性质以及课程体系的调整程序决定了其缺乏及时吸收新的专业性时政内容的机制,缺乏容纳新的专业性时政内容的空间。而专业性时政内容更多体现的是党和国家的意志,它以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形式呈现出来,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时代性。尽管女性学是一门新兴的专业,但是女性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仍然具有其他专业课程体系所具有的滞后性的缺陷。在女性学专业现有的课程中,没有哪一门课程承担着及时组织学生学习诸如妇女十二大精神、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妇女事业和妇女工作论述的教学任务,只能依靠专业性时政意识较强的老师在课堂上做一些简单介绍,或者学生凭自己的兴趣关注一下相关内容。在访谈中,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有老师的引导,自己没有兴趣学习这些内容,即使学习了,理解得也不深入。

2.缺乏专业性时政内容课程化的意识是重要原因

女性学专业的学生虽然知道专业性时政内容与女性学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但是对专业性时政内容是专业课程的延伸和扩展仍然认识不足,不能从专业的高度认识专业性时政内容的价值。从调查结果看,女性学专业学生对专业性时政内容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并不好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同时,教学组织者也缺乏专业性时政内容课程化的意识,并没有从课程建设的角度把专业性时政内容课程化,也没有把专业性时政内容与当下的课程结合起来,找到恰当的结合点和生长点。此外,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而言,也缺乏课程时政意识,没有充分利用当下的专业性时政内容对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

3.学生对专业性时政问题缺乏兴趣是直接原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就会自觉地、主动地去学习;反之,没有兴趣,就不会主动去关注相关的内容,更谈不上研究性地学习。由于专业性时政内容比较抽象,政治性较强,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背景,要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是有一定难度的。实事求是地说,对于女性学专业的本科生而言,专业性时政内容很难引起她们的兴趣,以致学生对相关内容的了解只限于表面,体现不出专业性的理解深度。在访谈中,有学生坦言:“课余时间更愿意去了解其他的专业相关的问题,对这方面的兴趣不足。”这种观点很有代表性。

四、建议与对策

目前,专业性时政内容还没有进入女性学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应重视专业性时政内容的教学,突出其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专业性时政内容具有非常强的时代性和前沿性,与专业课程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和滞后性形成反差,应该注重利用课堂这个教学的主阵地,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专业性时政内容的有效衔接,把专业性时政内容嵌入专业课程内容中。为了提高女性学专业学生学习专业性时政内容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需要树立“大课程”理念,拓展课程的边界,增强专业性时政内容课程化的意识,以课程化的形式和要求组织学生及时学习专业性时政内容。

1.树立“大课程”理念,拓展课程的边界

要树立“大课程”理念,必须首先要深刻理解课程的内涵。教育界关于课程的概念众说纷纭:伯恩施坦将课程称为“合理的知识”,是“对教学科目的选择及教学科目之间起支配作用的各种原则”[1]85,马斯格雷夫认为课程是“学校有目的地加以组织的经验”[2]37,塔纳则认为课程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全部经验”[3]18,艾格莱斯顿将学校中显现的知识与学习经验均视为课程[4]15,麦汉则将学生在学校中所学一切均视为课程[5]54,英国著名课程论者劳顿把课程界定为“从一定社会的文化里选择出来的材料”[6]163,美国著名社会学家阿普尔则把课程界定为“法定知识”[7]6。

关于课程的研究存在四种范式。在功能主义范式中,课程被视为教育系统之核心部分,其功能在于确保年轻一代接受同其步入成人社会相适应的文化,以维持社会系统的生存。[4]17在解释论范式中,课程不是被视为一种既存的社会现象,而是被视为一种生成的社会现象,课程并非是预定教育目标所能限死的东西,而是在教育知识传递过程中被创造出来的、可变的东西。[8]1-46新马克思主义范式将课程视为传递统治阶级意识形态、进行阶级关系再生产的工具,同时也是经济与文化上的权力群体与希望课程更能反映自身文化和政治传统的普通阶级之间冲突的结果。比如阿普尔认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与其说通过特定的训育传递给学生,不如说是通过将某些观点拒之于课程之外,或通过课堂社会组织在非言明过程中体现的各种价值观而传递给学生。[7]82-88结构主义范式把决定课程结构代码及内隐于教育传递过程中的权力分配与控制方式之间的关系作为课程的研究对象。[1]85-115这四种范式均有其合理之处,也存在着重要缺陷,任何一种范式都不可能对学校课程做出全面与准确的解释。

树立科学的课程观,首先应对课程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不仅研究其与外部社会的关系,而且研究其内部的社会关系;不仅研究社会对课程知识的择定,而且研究教师对课程的重构及学生对课程的适应。[9]122课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10]178课程和学科不同,学科只是课程的一部分或一种含义,课程不仅包括学科,还有其他内容,也不只是内容本身,还有对内容的安排,以及内容安排实现的进程和期限等含义。[11]204课程是由什么决定的,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认为,影响课程的因素有历史传统、文化背景、政治力量、社会需求、世界潮流、教育制度和有关人员等。[12]132

因此,应树立“大课程”理念,拓展课程边界,把专业性时政内容作为潜在的课程内容,形成及时吸收专业性时政内容并课程化的机制,拓展容纳专业性时政内容的空间。“大课程”突破了传统课程自我设定的凝固化的边界,突破了传统课程无论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强调课程的与时俱进性,强调以课堂为主阵地,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融入专业的前沿性内容,不断培育课程内容新的增长点。

2.树立专业性时政内容课程化的意识

教学组织管理者不但自身要树立起专业性时政内容课程化的意识,还要培养学生树立专业性时政内容课程化的意识,及时组织和指导学生以专业的标准和要求学习专业性时政内容,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进行考核。在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中,把专业性时政内容作为学生研究选题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学生的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选题中,也要引导学生关注专业性时政内容。教学组织管理者还要树立课程时政意识,利用专业性时政内容既有专业性又有政治性的特点,立足于学生的专业成长,对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又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在访谈中,有学生建议“将时政融入课堂”,并且“需要开设这么一门相关的课,能够让同学就一些讲话内容发表自己看法,能参与讨论”。

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实践的发展,树立起专业性时政内容课程化的意识,是为了进一步促进专业性时政内容的课程化。毋庸置疑,专业性时政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促进专业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为什么要把专业性时政内容课程化呢? 因为只有把专业性时政内容课程化,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重视,促进学生以专业的视角深入系统地学习和研究,达到专业水准。如何实现专业性时政内容的课程化? 这是一个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问题,但是树立起“大课程”理念,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实现专业性时政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并把专业性时政内容作为考核内容,这是实现专业性时政内容课程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3.培养学生学习专业性时政内容的兴趣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性时政内容的兴趣,首先,要克服狭隘的专业观念,树立“大女性学”理念,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打好文史哲学科基础,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专业敏感性。其次,要培养学生的专业使命感。女性学专业是与时俱进的,及时学习和研究专业性时政问题,丰富女性学的内容,是女性学专业保持其生命力的重要条件,也是女性学专业学生的责任。再次,要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是有自己独立的研究方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由于女性学与女权主义的内在联系,目前在教学中主要是以女性主义理论充当女性学理论,并且在女性主义理论中缺乏中国元素,没有很好地实现女性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的统一。实现女性学的本土化是女性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实现女性学的本土化就要坚定文化自信,吸收中国的元素,而专业性时政内容就是最具有时代性的中国元素。

猜你喜欢
专业性时政专业课程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声博雅徐兆宪 音响零售,品牌+专业性不可或缺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中调协下发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人民调解员登记通知
中宇银太陨石鉴定有限责任公司:专业性陨石鉴定机构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