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天津 300202)
内容提要: 目的:观察PDCA模式在提高腹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过程中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未实施PDCA模式前清洗的腹腔镜器械330件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实施PDCA模式后清洗的腹腔镜器械330件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清洗器械的合格率以及可追溯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腹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以及可追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实施腹腔镜器械清洗的过程中PDCA模式的运用,可以显著提高其清洗合格率以及可追溯率,规范了腹腔镜器械的清洗流程,提高了腹腔镜的清洗质量。
PDCA模式是一种标准化、程序化且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其包括计划、执行、检查以及处理四个阶段[1,2]。腹腔镜器械结构精细且复杂,不容易进行彻底的清洗,而如果器械清洁不到位则可能影响到医疗质量和安全,因此,为了提高器械运用的有效性就应该分析PDCA模式在其清理过程中的运用效果[3]。本次实验研究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未实施PDCA模式前清洗的腹腔镜器械330件与2017年1月~2017年12月实施PDCA模式后清洗的腹腔镜器械330件作为实验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了PDCA模式在提高腹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过程中的效果,相关内容分析如下。
本次实验研究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未实施PDCA模式前清洗的腹腔镜器械330件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实施PDCA模式后清洗的腹腔镜器械330件作为观察组,两组腹腔镜器械之间具有可比性(P>0.05)。
对照组腹腔镜器械采用常规流程进行清洗,观察组运用PDCA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计划阶段(P):分析腹腔镜清洗工作的现状,查找原因,具体的原因如下:器械清洗缺少及时性和彻底性;清洗流程存在错误;腹腔镜器械不合理损耗以及器械护士责任心不强,可追溯性低,对腹腔镜器械清洗的培训较少,应该根据这些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措施。
执行阶段(D):洗手护士应该对使用后腹腔镜器械进行预处理,并及时送到相关部门进行彻底的清洗,同时应该规范清洗岗位的具体操作流程,制定清洗、灭菌以及保养的规章制度,明确岗位工作职责,认真做好器械的清洗以及保养工作,保证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在此基础上也应该建立器械清洗登记本,增加器械的追溯,及时补充、更换或者是维修损坏的器械,并开展培训考核,定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
检查阶段(C):成立质量控制小组,清洗质量检查的方法包括细菌计数、蓝光试验、潜血试验以及放大镜检测[4]等。目前,放大镜检测加目测为较为常用的检查方法,将腹腔镜器械外关清洁光滑、无残留物、血迹以及水沟,器械关节和齿槽无锈迹作为判断器械合格的标准。
处理阶段(A):由质量控制小组进行质量检测,不符合要求的器械应该退回重新进行清洗,器械存在功能损坏或者是锈蚀应该及时维修或者是报废,同时,应该分析器械清洗不合格的原因,持续进行质量改进,注重每一个清洗缓解的质量评价,保证每一个环节均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观察和统计本次实验研究中两组腹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以及可追溯率,为实验统计分析提供数据基础。
腹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和可追溯率分别参照相关文献基础上由医院自行设计的《内镜清洗合格率》[5]和《内镜清洗可追溯率》[6]调查表进行评价。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实验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检验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组间结果具有显著差异。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腹腔镜器械330件,观察组腹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以及可追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腹腔镜器械的清洗效果是保证灭菌质量和医疗质量的关键,而腹腔镜器械相对于其他器械来说更加的特殊和精密,其清洗难度相对较大[7]。腹腔镜器械的清洗由于其精密性具有更高的要求,其相对较难拆卸,清洗较为困难,因此改进其清洗方式是势在必行的[8]。
PDCA模式在腹腔镜器械清洗过程中的运用找到了传统清洗方式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明确了清洗的流程,保证清洗工作更加的规划和科学,同时,也丰富了清洗人员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其工作的效果,保证了问题得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9]。PDCA模式也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保证相关人员之间可以密切的合作,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保证了清洗的有效性和质量[10]。在本次实验研究中,观察组腹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以及可追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在实施腹腔镜器械清洗的过程中PDCA模式的运用,可以显著提高其清洗合格率以及可追溯率,规范了腹腔镜器械的清洗流程,提高了腹腔镜的清洗质量。
表1. 两组腹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和可追溯率分析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