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疾病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2019-07-08 02:55侯丽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健康知识疾病防治

侯丽

【摘 要】本文对耳鼻喉科疾病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在耳鼻喉科疾病中,很多疾病的发生会对其它器官产生不利影响,产生一些临床症状,这是由于耳鼻咽喉在机体结构上是以咽部为中心相互连通的,一处发病,往往会涉及其它各处。对于患者而言,了解一些耳鼻喉健康知识,在疾病治疗及自我保健方面是十分有益的。

【关键词】耳鼻喉疾病;健康知识;疾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R730.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2

耳鼻咽喉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大多数人都不同程度的得过此类疾病,如扁桃体发炎、咽喉肿痛、耳鸣等。耳鼻喉疾病发病率高、病情易反复,且一处发病,往往会影响到其它处器官的正常功能,会给患者生活、工作等带来较大的困扰。

耳鼻喉科原名“五官科”,后經卫生部改革正式命名为“耳鼻喉科”。将耳、鼻、咽喉归为一科,有其科学的依据,主要还是从人体结构上来进行的归类。因为耳、鼻、咽、喉这四个器官均以咽部为中心,且彼此相通,任一部位发生疾病,都可能对其它部位产生影响。因此,将其归为一科,有利于进行疾病的临床诊断。

感冒是引发耳鼻喉疾病的一大因素,也是一般耳鼻喉疾病的最大诱因。感冒的经历一般人都有,得了感冒,鼻子会堵塞、流鼻涕,耳膜会鼓起,听声音总是嗡嗡的,还会引发咽喉肿肿痛、咳嗽等。一般感冒,人都会产生多种症状,且一般都会集中于耳、鼻、咽喉部位。其原因就是耳、鼻、咽喉这几个器官是相互连通的,一旦一个器官被细菌感染,极可能会波及到其它几个器官。且在发病后患者一些不科学的行为,也会导致其它部分受到影响甚至产生损伤。如感冒后流鼻涕,有些患者会不停的擤鼻涕,鼻涕擤多了,就会感觉耳朵疼,一擤鼻涕,耳膜会鼓起。这是因为在人的鼻咽部与耳朵之间有条管道叫咽鼓管,咽鼓管是沟通鼓室和鼻咽腔的管道,为中耳传音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咽鼓管的主要作用是调节鼓室中的压力,另外还有引流的作用,把鼓室中的分泌物排出。近鼓室段的咽鼓管经常是开放状态;近鼻咽段的咽鼓管可缩小或扩大,平时是关闭的,当吞咽、打哈欠、唱歌或用力擤鼻涕时才打开。一般的感冒往往咽部充血、水肿,导致咽鼓管肿胀,出现内耳负压引起耳痛,内耳如果充血会出现耳鸣。

耳鼻喉科疾病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特点,“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情形,在耳鼻咽喉疾病中一点也不少见。如得了感冒耳朵难受,得了鼻炎引发中耳炎等,因此,在耳鼻喉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也经常会通过貌似不对症的用药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如耳朵有病,鼻子用药。明明得了急性中耳炎,医生却开出滴鼻液,这并非医生开错了处方。通过咽鼓管,鼻黏膜、鼻咽黏膜、咽鼓管内膜互相连接,其中之一感染,这些黏膜均会发生肿胀、充血,甚至造成咽鼓管狭窄或阻塞。治疗中耳炎时,在鼻腔滴入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液等,可以收缩鼻黏膜和鼻咽部黏膜,利于咽鼓管通气和引流,促进中耳炎的治愈。而鼻炎会引来中耳炎、咽喉炎。由于鼻、耳通过咽鼓管相连接,当鼻炎引起鼻黏膜水肿时,咽鼓管被阻塞,中耳腔的空气会逐渐被黏膜吸收,外界气体不能及时进入鼓室,就可能引起中耳黏膜血管扩张、淤血,出现中耳炎。此外,鼻炎治疗不利,还可能引发咽喉炎。

中耳炎导致颅内感染。中耳的顶壁称为鼓室盖,鼓室与大脑间只相隔这样一层薄骨壁,与小脑间也相隔不远,一旦中耳炎侵蚀、破坏了骨质,感染就可进入颅内,引起脑膜炎症等感染,可能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因此,得了中耳炎一定要及时治疗。

挤痘痘也容易颅内感染。很多人被告知鼻子周围长痘痘不能随便挤,因为这里是“危险三角区”,即口角两侧至鼻根连线形成的三角形区域。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在这个区域内,静脉血管中缺乏阻止血液回流的“阀门”,血液可双向流通。三角区内的血液循环还与颅内直接相通,因此,这个部位的感染有扩散到颅内的可能。若鼻子周围出现疖子、痘痘时,最好不要自行挤压,肿疖没“成熟”时,可涂抹抗生素软膏;若已“成熟”,才可自行戳破,或到医院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处理。

耳鼻喉病由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很多情况下得不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很多患者在发病初期不当回事,认为抗一抗也就过去了,或者是自行买点药。但实际上耳鼻喉疾病由于涉及到人体重要的机能器官,一旦病情发展到严重程度,可能会对人的机体功能产生难以挽回的损失。如耳部疾病,耳朵是人体重要的功能性器官,是人听觉的发生器,一旦耳部产生疾病如中耳炎、耳鸣等,对人的听觉会产生不利影响,如得不到及时的对症治疗,会进一步恶化发展对人的听力产生不可挽回的损失。而鼻子、咽喉分别担任着人体呼吸以及进食的功能,这些器官一旦产生疾病,轻则对人的生活作息产生困扰,重则甚至会对人的生命造成威胁。

人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很多疾病的发生机理在医学上至今都是难解之谜,如过敏性鼻炎、耳鸣等,虽然当前的医学科技已经有了一些对症治疗的方法与手段,但这些疾病到底是因何发生的,作用机理如何,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对这些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总有一天会有一个科学的解释。对于普通人群来说,最重要的如何防止疾病的发生,这一点,笔者认为应当从养成日常良好的生活习惯做起,如戒烟、忌酒、少食辛辣,正常作息不熬夜等,尤其是对一些耳鼻喉疾病患者来说,遵从医嘱,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对于病症的缓解、治疗都是十分有益的。

猜你喜欢
健康知识疾病防治
畜禽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技术要点分析
探讨乡镇畜牧兽医站畜禽疾病防治现状和改进措施
高中生物中渗透的“医学健康常识”的探讨分析
中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比较研究与启示
泥鳅疾病的防治
上海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
上海市2008—2015年15—69岁居民健康素养变化趋势研究
浅谈幼儿健康领域教育活动实施的有效途径
利用太极拳提高教师体质策略研究
关于生猪疾病防治措施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