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婵娟
【摘 要】目的:观察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实施临床优质护理的实际价值。方法:将93例本院于2018年1月-2019年2月内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临床优质护理,观察护理前后血压水平、妊娠结局。结果:较护理前而言,护理后血压水平明显下降,P<0.05(t=32.1261、58.5892)。经护理后阴道分娩率高达96.7%,且妊娠结局较好。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建议采纳临床优质护理,可降低血压水平的同时改善妊娠结局,值得推广。。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临床优质护理;血压水平;妊娠结局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2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属于妇产科危重症之一,也是女性妊娠期特有的一种病,患者一般会在妊娠20周后出现血压升高、水肿等临床表现。症状较轻者,轻度头晕,血压上升幅度不大;症状较重者,血压会出现大幅度上升,并且会存在明显的恶心呕吐、头晕、水肿等症状;随疾病进一步发展,患者会昏迷、抽搐,严重威胁母婴身心健康,故,采取科学、有效、积极的干预措施至关重要[1]。此研究选取我院93例患者展开,重点分析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实施临床优质护理的实际价值,现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93例本院于2018年1月-2019年2月内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区间25-45岁,平均(35.23±8.11)岁。孕期21-35周,平均(27.00±5.11)周。比较93例患者一般资料,可比性较高。
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均符合妊娠高血压疾病诊断标准;(2)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家属知情者。排除标准:(1)心、肺等重要脏器存在重大疾病者;(2)全身感染者;(3)依存性、配合度较差者。
1.2 方法
其一:基础护理:①环境:热情接待患者入院,并辅助其完善各项检查;而后为期营造干净、温馨、舒适的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安排光线柔和、空气流通性较好的独立房间。②基础:叮嘱患者保持良好的日常生活作息,确保充足睡眠。待其病情稳定后进行适量运动,加速排尿的同时促进身体新陈代谢,从而减轻水肿。指导其日常休息时尽量采取左侧卧位,减轻压迫的同时增加子宫胎盘血供量。
其二,心理联合健康教育:提前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而后根据评估结果展开心理护理干预,加强沟通与交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并确保患者全面了解并掌握妊娠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帮助其建立、巩固治疗积极性、自信心。在缓解、消除患者不良情绪的同时联合健康宣教,将妊娠高血压疾病病理相关知识通过视频、讲座等形式告知患者,细致、耐心回答患者问题。提前将妊娠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装订成册后发放,方便患者阅读。
其三,饮食:将饮食干预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叮嘱其日常饮食多进食营养物质,合理搭配肉类、蔬果摄入量;通过饮食干预来弥补机体蛋白质缺乏现象。同时增加维生素、叶酸等物质的摄入。但需注意:若出现营养缺陷现象,则需遵医嘱服用药物。并且钙代谢异常也是引发妊娠高血压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饮食中需注意补充钙质食物,前期通过饮食来补充 ,后期通过药物来补充。
其四:预防并发症:①低蛋白症:密切监测患者日常排尿量、体质指数,做好记录,根据记录补充蛋白质。②缺氧、缺血: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指征变化情况,做好日常记录,避免其出现异常情况。③流产:密切监测胎心,若患者出现宫缩、见红等现象时及时上报,做好干预措施。
1.3 观察指标 观察93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水平、妊娠结局[2];
1.4 统计学 SPSS22.0软件,其中连续性变量资料“t”计算,“”表示。定性数据用“χ2”核实,百分比形式(%)表示。两组患者所产生的全部数据资料以P<0.05(P值在0.05区间)表示统计学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阐述血压水平、妊娠结局
其一:血压水平:护理前:舒张压(104.35±4.33)mmHg,收缩压(155.36±4.00)mmHg;护理后:舒張压(88.14±2.22)mmHg,收缩压(130.14±1.11)mmHg。较护理前而言,护理后血压水平明显下降,P<0.05(t=32.1261、58.5892)。
其二:妊娠结局:阴道分娩90例,分娩率高达96.7%。平均分娩孕周(34.66±0.41)周。新生儿体质量(3.14±0.15)kg。产后24h出血量(285.00±15.15)ml。
3 讨论
近年来,受生活方式、行为习惯、饮食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妊高征成为产科常见、高发急重症,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同时也是造成产妇、胎儿死亡的根本因素。目前临床尚未阐明该病具体发病机制,但研究发现年龄、高血压疾病史等因素与该病发生率密切相关。目前临床治疗该病,多实施针对性治疗措施;但
绝大多数产妇对自身疾病、治疗措施存在认知不足,所以在接受治疗时会存在普遍的紧张、焦虑情绪,在以上情绪的影响下,导致临床疗效大打折扣的同时还会对胎儿正常生长发育产生直接影响。故,在治疗期间对患者辅以科学、优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至关重要。以往临床多通过常规护理模式对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实施干预,但护理效果欠佳。调查发现常规护理模式缺乏一定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导致临床效果、妊娠结局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3]。
为确保母婴安全、改善妊娠结局,我院对93例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开展了优质护理干预。结果示:护理前舒张压(104.35±4.33)mmHg,收缩压(155.36±4.00)mmHg,护理后舒张压(88.14±2.22)mmHg,收缩压(130.14±1.11)mmHg。可见经护理后患者血压水平下降幅度较大。且经护理后93例患者阴道分娩90例,分娩率高达96.7%,妊娠结局较好。可见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实施临床优质护理可行性较高。提示:优质护理干预是常规护理模式的改良、深化版,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在常规护理模式上不断延伸和发展;在实际护理中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贯穿始终,确保患者可以得到优质护理的同时改善其妊娠结局。较常规护理而言,优质护理干预更具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杨惠恋,沈仪.产科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7,36(36):160-162.
王琼琳.产科护理干预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27):183-184.
冯少棉.产科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1):2132-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