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依钵
【摘要】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压水平和预后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压情况分为四组,分析血压水平和预后间的相关性。结果 三酰甘油、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四组患者差异明显,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勺型组患者明显低于超勺型组、反勺型组;勺型组NIHSS、Barthel评分结果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会有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现象,会对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等预后情况造成影响。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水平;预后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7..02
当前临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该类患者的血压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1]。本研究主要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压水平和预后间的相关性,现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6例,女42例,平均年龄(52.7±4.3)岁,根据患者血压情况分成四组,非勺型组28例,勺型组40例,反勺型组10例,超勺型组20例。四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血压测量
患者保持安静状态进行2次血压测量,选择动态血压监测系统患者的动态血压值进行连续3天测量,22:00~6:00(夜间)测每小时1次,6:00~22:00(白天)每30 min测1次[2],记录收缩压以及舒张压。
1.3 观察指标
患者入院时选择全自动血液生化指标仪对患者临床血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具体有高密度脂蛋白(H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血糖、低密度脂蛋白(LDL)。选择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选择Barthel指数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自理能力[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血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勺型组血糖为(5.2±2.6)mmol/L,总胆固醇为(4.7±0.9)mmol/L,三酰甘油为(1.7±0.4)mmol/L,高密度脂蛋白为(1.7±1.0)mmol/L,低密度脂蛋白为(4.0±0.4)mmol/L,超敏C反应蛋白为(5.2±4.6)mmol/L,非勺型组分别为(5.3±2.5)mmol/L,(4.6±0.8)mmol/L,(1.9±0.3)mmol/L,(2.3±1.1)mmol/L,(4.5±0.5)mmol/L,(7.3±8.1)mmol/L;反勺型组分别为(5.4±2.4)mmol/L,(4.8±0.8)mmol/L,(2.6±0.5)mmol/L,(1.8±0.7)mmol/L,(4.8±0.5)mmol/L,(13.0±10.7)mmol/L;超勺型组分别为(5.2±2.2)mmol/L,(4.9±1.0)mmol/L,(2.5±0.6)mmol/L,(2.1±1.2)mmol/L,(4.9±0.6)mmol/L,(14.2±11.1)mmol/L。三酰甘油、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四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勺型组患者明显低于超勺型组、反勺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NIHSS、Barthel评分比较
勺型组治疗三个月后NIHSS为(1.2±0.1)分,Barthel为(94.2±10.3)分;非勺型组分别为(3.9±1.2)分、(78.6±21.1)分;反勺型组分别为(4.3±1.1)分、(79.4±22.2)分;超勺型组分别为(4.5±1.5)分、(79.0±22.6)分。勺型组两项结果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主要有腔隙性脑梗死、脑栓塞、脑血栓形成。患者在急性期,收缩压显著增高,预后不良,高血压会有更高的发病率[4]。正常状态下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对血压昼夜节律通过共同作用进行调节,表现为勺型曲线,可以保护机体的肾、脑、心等器官。但是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除了会出现血压增高,还会影响血压昼夜规律[5]。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通常会出现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表现,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神经功能会产生较大影响等。
参考文献
[1] 丁卫祥,周小平,李学忠,等.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水平变化对预后影响的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2):157-160.
[2] 张运超.3种不同病因类型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2):75-76.
[3] 余传庆,张 梅,朱 蕾,等.不同病因首次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13):1-5.
[4] 陈 敏,金良凤.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水平变化对预后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6(4):588-591.
[5] 古 豫.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水平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3):74-75.
本文编辑:刘帅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