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林
【摘要】目的 探究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中心血管造影(ACG)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经心脏彩超检查证实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00例,均给予介入治疗,其中,室间隔缺损35例、动脉导管未闭54例、肺动脉狭窄11例。手术前,所有患者均通过ACG和超声心动图(CDFI)检查,对缺损和狭窄处直径进行测量。术中,应用ACG,对封堵器/球囊安放情况进行监测,同时,通过心脏彩超,查看是否存在残余分流。结果 对比ACG与CDFI测量的病变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以造影为依据,对封堵器/球囊位置进行适当调整,24 h后,所有患者无残余分流现象。结论 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中,与CDFI一样,ACG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ACG;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541,R81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7.0.02
先天性心脏病(CHD),属于先天性畸形范畴,其中,常见的类型有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和肺动脉狭窄(PS)。近几年,介入治疗呈现出不断发展趋势,并在CHD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相较于传统手术,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和认可。然而,正确评估患者病情是介入疗效的保障[1]。为探究介入治疗CHD中ACG的临床应用,本院以经心脏彩超检查证实的CHD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ACG与CDFI检查,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相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经心脏彩超检查证实的CHD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47例,女53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6.81.49)岁。其中,VSD 35例、PDA 54例、PS 1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CHD诊断标准。
1.2 方法
(1)ACG检查:采用日本东芝DSA造影机,将其调至ACG模式,并调整相对应的参数。应用Seldinger技术,实施造影检查,待导管校正后,使用自带软件,获得以下数据:VSD缺损直径;PDA最窄处直径;PS瓣环直径。(2)CDFI检查:采用美国PHILIPS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心室、心房和主要血管的位置、结构以及连接关系进行判定。在此基础上,使用多普勒血流图,对心内、外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并记录两种检查方式下,不同类型的病变直径,分析研究CDFI与ACG对CHD的诊断价值。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录入SPSS 13.0中,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病变直径
基于不同检查方式作用下,对比VSD缺损直径、PDA最窄处直径、PS瓣环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ACG与ECHO诊断CHO
本次研究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诊断,即ACG与CDFI,其准确率均较高,均能清晰显示病变位置、形态以及大小。基于ACG作用下,指导介入手术,合理选择封堵器/球囊,手术结束后,出现残余分流的患者有3例,经由心脏彩超跟踪检查,于24 h后,均恢复至正常状态。
3 讨 论
CHD属于先天畸形范畴,指于胚胎发育时期,因心脏和大血管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所导致的解剖结构异常,或者是出生后,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的状况[2]。
空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以及肺动脉狭窄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类型,且均属于潜伏青紫型,以左向右分流为主要表现形式。基于静息状态下,左半侧心脏体循环明显大于右半侧肺循环压力,血流由左向右分流,且不会出现青紫现象。基于大量运动、屏气时,肺动脉或右心室压力呈现出上升趋势,远高于左心压力,致使血流由右向左分流,静动脉血出现混合,表现出暂时性青紫状态,以鼻尖、口唇表现较为突出[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不断进步,介入诊疗技术呈现出迅速发展趋势,逐渐取代传统手术,成为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介入手术治疗前,采用ACG和CDFI检查方式,对患者病变位置和程度进行判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目前,诸多学者普遍认为:ACG是诊断CHD的金标准[4]。
本次研究以本院收治的经心脏彩超检查证实的CHD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包括VSD 35例、PDA 54例、PS 11例,介入治疗前,患者均通过超声心动图和心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超声心动图检查下的VSD缺损直径、PDA最窄处直径、PS瓣环直径略高于心血管造影结果,但差异不显著。
综上所述,诊断CHD时,CDFI与ACG均属于有效的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何 浩,徐 健,顾 虹,黄向阳,苏 浩,袁 奇,杨冬妹,张小玲,严 激.超声诊断及心血管造影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联合应用[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01:24-26.
[2] 胡 晖,蒋 威,王 飞,莫 展,杨希立,钱明阳.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213例疗效评价[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02:179-181.
[3] 赵 璐,刘 芳,吴 琳,何 岚,齐春华,侯 佳,陆 颖,黄国英.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残余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及中长期随访[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4,05:371-376.
[4] 张晓军,张新荣,唐文伟,左维嵩,卢文燕.心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联合应用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03:177-180.
本文编辑:徐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