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探究

2019-07-08 23:06赵燕霞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

赵燕霞

【摘 要】目的: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于血常规检验中进行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于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群体中随机选取170例参与研究,将其随机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血常规检查仅应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方法,观察组患者则将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两种方法进行联合应用,对比两组患者血常规检验的具体结果,进而得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开展血常规检测的具体价值。结果:对照85例患者血液标准的漏检率显示为21.18%,阳性符合率为63.10%。观察组患者血液标本检测漏检率为9.41%,阳性符合率为84.25%。P<0.05。结论:医学临床中开展血常规检测时就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联合应用,对比单纯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准确率更加理想,由此可见其具有较大价值。

【关键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血常规检验

【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2

就医学临床的血常规检测而言,其是针对患者血液标本中白细胞、血小板以及红细胞等开展的一系列检测,检测结果与细胞形态、数量等结合起来可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医学临床血常规检测中将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应用的具体价值,具体报道简单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人员明确本次研究的患者人数为170例,其均在我院2017/12-2018/12期间接诊的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测的患者群体中选出。该170例患者被研究人员拆分为人数相当的两个小组,一组被称之为对照组,另外一组则被命名为观察组,两个小组内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的血常规检测方法,并进行两组的复检。对照组中的85例患者中包含男性患者40例,剩余45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年龄由11岁至75岁不等,以此依据就小组内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34±2.15)岁;观察组的85例患者由43例男性患者和42例女性患者组成,10-76岁是该组内所有患者的年龄区间,以所有患者的实际年龄为依据计算该组患者的年龄均数,(55.68±3.11)岁是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平均值。研究人员就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其它基本资料开展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其差异性不是特别明显,不具有对比意义,P>0.05。

1.2 一般方法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的85例患者接受血常规检测时用显微镜计数板计数及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方法进行。于患者肘部抽取2-3ml静脉血后将其于抗凝试管中放置,摇均匀之后对其进行染色和涂片,在涂片之后采用计数板计数并观察标本中的血小板、白细胞以及红细胞等的数量,将其所有检查结果进行详细统计和准确记录。开展血液标本检测时需要严格遵循实验室无菌操作原则,按正确的操作规程进行检测,将患者的实际状况与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如发现检测结果与患者实际状况不太相符时,则需要及时采集患者静脉血再次进行重复计数,涂片染色检测。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两种检测方法,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方法与对照组患者保持一致,在完成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之后再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方法进行上机检测。

随后进行两组患者的复检,对于检测仪器来说应按照规定进行日常保养,随后做好室内质控,质控结果必须在控后才能能够正常检测。实验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保证能够准确的进行形态学检验和分析。对于符合复检规则的患者标本进行涂片染色处理,并在显微镜下进行仔细观察。患者标本采集后应保证能够在4小时之内完成检测。

研究人员负责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记录,随后将两种检测结果进一步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产生的所有数据都采用统计学专用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分析,其中采用n表示计数资料,X?检验,P<0.05则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次研究中两个对比小组内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血常规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漏检率为21.18%(18/85),阳性符合率为63.10%。观察组患者血液标本的漏检率为9.41%(8/85),阳性符合率为84.25%。两组数据对比具有较大差异,P<0.05,符合统计学研究原则。

3 讨论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由此带动了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完善,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先进的科学仪器逐渐在医学临床中进行应用,为医疗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利条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是在此背景下逐渐应用于医学临床血常规检测中的一种先进仪器,其具有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便捷、检测准确率高等众多优势,一经应用受到广大医学工作者的青睐和喜爱。血涂片显微镜检查血液细胞作为现阶段一种常见方式,其应用较为广泛,同时根据相关研究发现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够对血液疾病进行有效判定。就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而言,其通过检验过程中的光电信号完成对血液样本白细胞的分类,其适用于具有正常形态的细胞,如细胞存在病理性变化时仍然需要采用显微镜开展进一步检查,为医生的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因为临床医学血液检测中存在工作人员相对稀缺的情况,而采用显微镜计数板计数及涂片镜检检查无异于大幅度提升了检测人员的工作量,所以开展血液检测时通常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完成正常血液样本的筛查,然后对于一时无法确定、存在疑问或者异常情况明显的血液样本开展进一步检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应用于血常规检测中,可大幅度提升血液样本临床检测的准確性,为医生诊断提供更加科学且可靠的依据,便于患者治疗有效性的提升和预后质量的改善。

为了探究医学临床血常规检测中联合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具体价值,研究人员特在我院2017/12-2018/12期间接诊的患者中随机选取需要开展血常规检测的170例患者作为主要对象,该170例患者被研究人员拆分为两个对比小组,分别就两种不同的血液样本检测方法进行应用,便于两种检测方法临床应用价值的进一步对比。其中对照组的85例患者在本次研究中均就单纯的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方法进行应用,观察组患者除了应用与对照组患者一致的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之外还就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应用,研究人员将两组患者的各项检测数据进行详细统计之后开展进一步对比。对比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血常规检测的漏检率是21.18%,阳性符合率为63.10%。观察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测漏检率为9.41%,阳性符合率为84.25%。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且观察组患者数据处于优势,P<0.05。由此可见,医学临床中开展血常规检测时就全自动分析仪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方法进行联合应用,可切实提升血常规临床检测的准确性,为医生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加科学且可靠的数据依据,便于患者预后质量的改善。

综上所述,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应用的血常规检测方法与单纯应用显微镜计数板计数及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前者检测准确率更加理想。因此,可考虑将此联合应用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模式在临床医学血常规检测中进行积极推广和应用,不仅可切实提升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的针对性,而且有利于改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防止某些血液性疾病漏检的可能性,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检验人员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高艾琴.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疗效评价[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1):237-238.

刘五香.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7):1293-1294.

孔山,忽胜和,范红平,等.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7,30(20):33-34.

猜你喜欢
血常规检验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探究
血涂片复检工作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意义
血常规检验的采血方法及应用价值对照研究
血常规检测在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支原体肺炎患儿与正常儿童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对照研究
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的结果对照分析
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脂肪肝与健康人血常规的检验结果比较观察
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