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芳 陈菁 冯玉华
摘 要 “班干轮换-结对”是一种将传统的班干轮换与结对帮扶进行高度融合以促使学生共同进步的班级管理方式。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对小学生的自信心培养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实施“班干轮换-结对”这一班级管理方式能够显著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水平。研究对行动过程进行了详细陈述,文章最后还对实施“班干轮换-结对”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班干轮换 结对帮扶 自信心 小学生 行动研究
2016年9月13日,由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众多高校近百位专家组成的“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发布了其研究成果《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其中指出“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是“健全人格”的重要体现[1]。可见,自信心是个体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儿童人格的发展与成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个体的自信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与后天的教育培养密切相关。车丽萍的研究指出,个体自身的生理状况、自我认知与评价、成败经验与归因,他人的替代经验、态度与期望、教育训练等都对自信心的形成有重要影响[2]。对于学龄期的儿童而言,学校的教育活动对儿童自信心的形成显得尤为关键。“班干轮换-结对”是本研究结合班干轮换的优点并借鉴结对帮扶模式所提出的一种在全体班级成员积极参与的前提下,学生通过自主选择、教师推荐或综合运用的方式来确定自己的班干部职位后,教师根据班干的职位类别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与结合学生个人意愿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进行组间轮换,而在轮换过程中组内学生依据“以强带弱”的原则进行结对帮扶,最终实现共同进步的班级管理方式。因此,本研究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儿童在小学阶段人格发展的特点,提出了通过“‘班干轮换-结对的班级管理方式使小学儿童(中年级)获得成功体验与替代经验,并感受到教师的期望与同伴的肯定态度应当能够促进小学儿童自信心发展”的假设,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来探索该班级管理方式对儿童自信心培养的实际意义,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培养儿童的自信心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被试来自广西玉林市X小学四(2)班的39名学生。该班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好,且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其中,男生17人,女生22人,年龄在9~11岁之间。
2.研究工具
本研究为更好更全面地了解到被试的自信心水平,采用两种方式对被试的自信心水平进行测量,具体方法如下:一是采用罗森伯格编制的《自信心量表》对学生的自信心水平进行测量[6]。该量表由10个题项组成,采用李克特4点量表计分法,得分在10~40分之间,得分越高表示自信心越强。量表把得分划分为四个区间对被试者的自信心水平进行解释并据此将被试划分为四种类型,具体为:得分在[10,15]为自卑者,得分在[16,25]为自我感觉平常者,得分在[26,35]为自信者,得分在[36,40]为超级自信者。二是自行编制的观察量表,观察内容有“课堂上积极参与提问”“课间主动与同学交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敢于展示个人特长”“独立完成班干值日任务”,每条观察内容以“极少、偶尔、不经常、经常”为衡量标准。
3.研究过程
(1)需求分析与准备阶段
为了解该班学生自信心的现有水平,在实施“班干轮换-结对”这一班级管理方式前,采用《自信心量表》对学生的自信心水平进行了测量,结果为:自卑者0人(0%),自我感觉平常者28人(71.79%),自信者10人(25.64%),超自信者1人(2.56%)。可见,在实施“班干轮换-结对”前,该班级中属于自卑者和超自信者的学生所占比例极少,自信者也是占少数,大多数学生均属于自我感觉平常者。
(2)行动实施阶段
①行动前培训与思想动员。在实施“班干轮换-结对”行动研究前,需要对学生进行培训与思想动员,旨在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班干轮换-结对”并积极参与。
②自主选择+合理调整,确定各类班干职位的具体人员。为了既尊重学生的意愿,又保证班干队伍的合理分配,班主任可依据以下方法确定具体名单:一是鼓励学生自主竞选并初步统计学生职位竞选的情况;二是根据班级人数、职位种类并结合学生特点进行职位人数及具体人员的合理分配,最终确定各职位具体人员的名单。在调整过程中,一要确保每类职位的任职人数差异不大;二要根据自信心的测评结果以及学生的班干任职经验情况进行合理配对,尽可能保证自信心强弱比例协调,即每组自信心强弱人数尽可能各占一半。
③组间轮换+组内结对,开展“班干轮换-结对”。为了确保轮换-结对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确定班干轮换的顺序,如本研究中研究者按照常规班干职位排列顺序给每一类班干职位编号,学生按照编号顺序每两周自觉依次轮换,实现班干轮换自动化;二是要做好组内结对工作,各组按照“强带弱”要求,两两自由结对,根据具体情况,组内可有多对结对对子;三是确定组内人员的分工并选出小组组长,并通过小组讨论拟好任务分配清单。
④多元评价,共同进步。为了真正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学生一致通过自评与他评的方式检测自己是否进步,同时为了更好地激励各组同学,研究者建议在对个人进行自评与他评的基础上加上对互助小组进行他评,最后将评分最高的一组評为最佳组合,并授予荣誉证书。
(3)行动调整阶段
①“班干轮换-结对”首次实施成效。在实施“班干轮换-结对”行动方案的半个月后,采用《自信心量表》对学生的自信心水平进行第二次测量,结果发现,实行“班干轮换-结对”后,自我感觉平常者和自信者的人数与前测时的人数相比发生了变化,自我感觉平常者由原来的28人变为了26人,自信者由原来的10人变为了12人,但是变化幅度并不大。
为进一步了解“班干轮换-结对”的实施效果,研究者对两次测量的数据进行了T检验,结果整理如表1所示。从表1可知,第一次行动后学生自信心水平的平均值大于行动前的均值,并且T检验的结果表明这种差异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可见,实施“班干轮换-结对”后,整体上学生的自信心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在实施“班干轮换-结对”后,研究者还采用自编的观察量表对前测中得分最低的学生进行了跟踪观察。经过半个月的跟踪观察发现,该同学除了在“课间主动与同学交流”这一项内容上由原来的“极少”变为现在的“偶尔”外,其他内容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②行动调整。虽然在实施”班干轮换-结对”半个月后,学生的自信心水平有显著提高,但研究者通过观察并与班主任访谈以及反思发现,行动方案在部分细节上仍需进行改进:第一,结对范围过于局限,只在组内结对不能很好地交流其他职位类别的经验。第二,组间的交流过少,不利于好方法的互相分享。针对以上不足,研究者对行动方案进行了调整改进,提出了在实施“班干轮换-结对”中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与跨组结对,并进行第二阶段的行动研究。在第二次行动方案实施过程中发现,由于经验交流会的分享时间过短,导致部分学生没有发言的机会,对此,研究者提出在班上设立一个经验分享平台,即在班上的图书角放一本笔记本,专门用于学生分享管理心得。
(4)行动效果评估
在“班干轮换-结对”实施一个月后,为检验行动方案的施行效果,研究者对学生进行了第三次自信心水平测量,结果为:自卑者0人(0%),自我感觉平常者20人(51.28%),自信者17人(43.59%),超自信者2人(5.12%)。可见,实行”班干轮换-结对”一个月后,自我感觉平常者、自信者和超自信者的人数均发生了较大变化。由此可知,”班干轮换-结对”对小学中年级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有一定促进作用。
为确定实施“班干轮换-结对”对小学中年级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是否有显著的提升效用,研究者对三次自信心测量的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整理如表2和表3所示。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Mauchly检验拒绝球形检验的假设(?字2=21.221,d?蕊=2,p=0.000),因此采用校正方法进行估计,结果见表2所示。从表2可知,不管是采用不加校正的结果,还是采用三种不同方法的校正结果,得到的结果均显示,在实施“班干轮换-结对”后,在不同时间点测量的小学生的自信心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
從表3的增长趋势分析结果可知,随着“班干轮换-结对”行动方案的实施,学生的自信心水平不仅有极显著(F=50.49,d?蕊=1,p=0.000)的线性增长趋势,且二次增长趋势也极显著(F=17.23,d?蕊=1,p=0.000)。
综合上述结果可知,“班干轮换-结对”对小学中年级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研究提出的假设得到检验。
1.实践反思
(1)“班干轮换-结对”中的学生思想工作问题
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是顺利开展“班干轮换-结对”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行动研究过程中有两个阶段需要特别重视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一是实施自信心前测阶段。该阶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研究,学生对于研究者将要开展的工作可能会有所抵触,因此在开展研究前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开导。二是调整组间人数与组内配对阶段。在该阶段中为了保证各组人数和自信心强弱比例协调,研究者需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人员的合理调整。对于小学生而言,当自己的选择遭到外界的否定时可能会产生自我质疑,因此,在对部分学生进行调整前需做好思想疏导工作,让其明白其中的原因,并乐于做出调整。
(2)“班干轮换-结对”中的组内自行分工问题
本次研究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权,研究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完成组内自行分工任务。但对于小学生而言,自行分工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因此研究者建议应对学生的分工进行指导,尽可能让其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自己能胜任的任务,且教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合作谦让,并鼓励学生敢于挑战自我。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对整个分工进行合理把关。
(3)“班干轮换-结对”中的结对帮扶问题
研究中大部分结对小组都能实现通过自信心强的学生带动自信心弱的学生更好地发展,但有个别小组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现象:在许多决策上,自信心弱的学生更多以自信心强、管理经验丰富的学生的意见为主,很少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扮演自信心强学生意见的执行者,没有真正发挥结对的积极作用。针对这种现象,研究者需要指导学生如何与他人合作,并鼓励自信心弱的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2.注意问题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班干轮换-结对”的有效实施不仅能显著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班级管理的方法,将班级建设得更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自信心培养及班级管理方式。但为了保证“班干轮换-结对”的有效开展,在开展前、开展中以及开展后的具体实施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积极引导,鼓励为主
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是顺利开展“班干轮换-结对”的前提,一方面要鼓励自信心不强的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事务中来;另一方面要鼓励自信心强且管理经验丰富的学生主动帮助自信心不强且缺乏管理经验的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2)师生共议,建立规范
“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立民主有效的管理机制是“班干轮换-结对”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师生共同参与“班干轮换-结对”管理规则的制定,有利于维护学生的民主权利,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班干轮换-结对”的有效性。
(3)大胆任用,合理调整
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具有无限的潜能,教师要对学生充满信心,给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机会;同时因为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注意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合理调整,不可放任学生乱来,真正做学生的引导者与合作者。
(4)定期交流,归纳总结
“班干轮换-结对”主要是学生自主管理互相学习的过程,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各方面的经验仍不足,在具体的管理中不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定期交流,通过组员与组员之间、组别与组别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分享,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总结方法,帮助学生找到合理有效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学生自信心。
(5)多元评价,共同成长
采用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一方面有助于更加客观地看到学生的不足并帮助其及时改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激励学生更好地发展,实现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
[2] 车丽萍.自信的概念、特征及影响因素[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3(06).
[3] 佚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C]//横店·全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研讨会论文集.2004.
[4] Maslow A H.A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J].Psychological Review,1943,50(01).
[5] 张春兴.张氏心理学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6] 闫双红.团体辅导对四年级小学生自信心培养的实验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15.
[作者:杨振芳(1987-),女,广西玉林人,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陈菁(1974-),女,广西玉林人,广西玉林市玉东小学校长;冯玉华(1993-),女,广西玉林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教师。]
【责任编辑 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