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花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新一轮推进,更多新型教学模式被引进小学语文教学中,经过不断实践研究,发挥出独特价值。由于农村语文教育的特殊性,为了确保其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对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进行有效分析,采用合理策略促进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更高层次提升。
【关键词】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农村小学语文学科;有效策略
一、引言
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在农村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学校和教师以实际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基础,结合当前教育形势和发展规划,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层次进行语文教育的过程,可以充分满足农村语文学科发展需求,有效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构建教研、科研和培训一体化的多角度整合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农村小学语文学科综合水平。
二、农村小学语文学科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现状
众所周知,农村学校中师资力量和硬件设备都会与城镇学校存在一定差距,而且教学观念和方法相对落后,缺乏对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投入的足够重视。这种教育现状导致农村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校本研修呈现出过度的形式化,没有发挥出自身真正的实用价值。另一方面,农村小学在开展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活动时,经常会与区县进修组织大型教研活动,授课、听课、评课等环节都有待加强,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重模仿轻创新,重展示轻实践参与,阻碍了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效果在农村小学语文学科中的进一步提升。
(一)缺乏明确主题
即便部分农村小学已经认识到了校本研修的重要性,并加大了对其开展、研究力度,专题研修意识得到有效增强,但是每学期该定什么主题,如何定,成为校方和教师的难点问题。这种情况下,往往是想到什么就以其为主题,未能充分考虑农村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际需要以及现阶段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真实进展,随意性相对严重[1]。并且常会出现一个研修主题组织一次活动,解决一个问题,从而导致整个学年中农村小学语文学科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次数较多,结构紊乱,主题不明,缺乏紧密的内在联系,削弱了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的有效性。
(二)形式过于片面
现阶段常见的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形式有很多,像观课议课、反思总结、同伴互助、专家讲座、课例分析和沙龙论坛等,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只是择其一,或进行组合,为后续教学活动顺利稳定开展埋下隐患。长此以往,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会引起师生疲于应付的心理,无法对症下药,也会令农村小学语文学科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形式过于片面化,难以体现其本身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三)主体力量不足
在农村小学语文学科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中,教师是主体,同时也是最直接的教育受益者。但是根据调查实践,大部分农村教师由于职业素养和意识的影响,往往并不热衷于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因此缺乏足够的自主研修积极性[2]。另外,在农村小学语文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活动中,代表发言、学术探讨、课例展示等都是同样的几位年轻教师。由此可见,农村小学校本研修面临着严峻的师资主体力量不足的问题,直接导致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收效甚微,无法进行下一步的实践反思。
三、农村小学语文学科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有效策略
为了充分将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落实在农村小学语文学科中,合理有效的策略必不可少,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结合创新教育观念,不断加强农村小学校长和相关研修教师小组的正确培训。一方面有效突出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树立一线教师充足的研修意识,尽可能营造浓郁的校本研修氛围。
第二,树立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的长远发展眼光,进一步推动其在农村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顺利应用。全面拓展教师的常态工作思路,对教研任务展开基本的创新。同时,教师素质提升和教学管理双管齐下,做好农村小学的引导工作,为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提供发展平台。
第三,教师在进行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时,要聚焦课堂,重视教学技巧,以便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农村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高教师的核心职业素养。
第四,明确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活动内容和主体对象,可以利用城区校本研修模式作为示范,逐渐带动农村学校的进一步提升,争取在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方面做到城乡均衡发展。
四、农村小学语文学科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模式
(一)做好教学反思与改进工作
要想切实发挥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在农村小学语文中的实用价值,教师务必要做好自身反思和改进工作[3],在教學中逐渐发现不足,有针对性地加以改正,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果。比如在识字教学中,合理利用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策略,不仅可以充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而且可以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例如,在教学《荷叶圆圆》中,出现一个生字“篮”,与常见的“蓝”是同音字。基于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理念,教师可以充分结合自身经验对其进行分析,然后找出最佳教学方式,在不同教学思维的碰撞中,可以得出摇篮的“篮”和蓝天的“蓝”虽然发音一样,但是部首和字义都不相同,引导学生正确区分,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同时强化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全部职能
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主体是教师,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指导职能,一方面有效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促使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逐渐步入正轨。另外,要注意课堂氛围的营造和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将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实际应用情况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中,活跃教师思想,不断完善农村小学语文学科中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模式。
(三)校本研修背景下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是反映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语文中应用进度和效果的直接途径,与教师的职能发挥以及日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紧密联系,能够充分发挥激励作用,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和素养[4]。通过自我评价、同伴互助评价、学校评价等方式,教师能够发现自身不足,学到他人优点,从而收集分析真实有效的教学反馈,在提高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水平的同时,切实打造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教育新形势下,利用合理策略实现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在农村小学语文学科的落实,具有实践必要性,让学生可以集思广益,拓宽知识视野和语文思路,切实推动农村小学语文的更高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祥媚.小学语文教学中同伴互助学习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2017(22):33-34.
[2]张笑予,程莉荣.同伴互助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26):245-246,251.
[3]王蕾.研修一体,智慧共生——例谈课题研究式校本研修的探索与实践[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6(12):57-60.
[4]阳志荣.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校本研修的有效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