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丽,李建芳,汪 聪,孙 玲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0)
血液内科病人病情复杂,不确定性的护理风险,贯穿治疗全程,医院与护理人员等因素,都可导致感染与死亡等风险事件,严重阻碍医院现代化建设。与血液内科病人接触,应当注重护理干预模式的个体化与针对性,提高法律与风险意识,尊重病人维权与自我保护观念,根据实践经验,主动发现规避潜在存在的风险因素,以此减少护理差错纠纷,带动专业稳定发展。
将我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期间,收治48例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其中男女各24例,年龄平均46.5±4.1岁;病程平均3.25±1.34年。将未实施风险管理期间,收治59例患者,作为对照对象;其中28例男性,31例女性,年龄平均45.3±4.8岁;病程平均3.11±1.72年。排除精神意识障碍;遗传性血液疾病;近期接受过肝细胞与血小板等输注治疗;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比对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研究组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如下:
1.2.1 更新职责理念
加强服务教育,培养爱岗敬业意识,组织护理人员展开各项规章制度,以及风险事件与风险管理等知识培训。要求其明确风险管理意义,主动识别潜在风险,加强事前防控,与预见性干预,防止出现护理差错。
1.2.2 完善管理制度
总结风险事件因素,制定危险因素评估指南,完善护理常规与管理制度,包括消毒隔离与安全防护等制度。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对休克与药物外渗等事件应急处理,使的护理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有章可循。
1.2.3 专科技能培训
除基础知识技能培训外,加强药物毒副作用,与抢救化疗急症等专科知识技能培训,定期进行化疗相关技术操作,以及理论知识考核。定期展开理论讲座,研究疑难病例与新项目等。
1.2.4 人性化护理
加强心理护理,缓解负面心理与消极情绪。维护病人权益,履行告知义务,做好解释工作。加强隐私保护,构建新型护患关系。
1.2.5 医院感染管理
加强病区管理,设立防滑等标志。加强空气消毒,室内定时通风,与紫外线照射,2次/d,1h/次。室内台面地面与物品,展开巴氏消毒,2次/d。限制陪护次数与人数,对低于0.5×109/L白细胞者,实施层流室隔离。履行无菌操作,控制院内感染,合理利用卫生资源。
1.2.6 收费管理
提供费用日清单,加强解释与信息咨询服务,及时纠正错收费情况,减少医疗纠纷。
1.2.7 规范书写记录
严禁记录且规范书写护理文书,护士长定期检查,纠正错位记录,做到与患者主诉一致。
1.2.8 加强风险监控
在护士长组织下,成立化疗病人管理,以及质控、消毒等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定期检查工作完成状况,以及用品准备等情况,晨会反馈检查结果,消除差错事故可能,规避护理风险。
比对护理风险事件率,与护理质量评分。
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的计量数据,行秩和检验;以百分数表示的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反映组间有显著差异。
表1 比对风险事件率(n,%)
表2 比对护理质量评分(±s,分)
表2 比对护理质量评分(±s,分)
组别 n 感染控制 安全防范 病区管理 设备管理 护理规范对照组 59 71.25±3.25 83.65±4.36 83.65±3.62 84.28±4.16 84.36±3.46研究组 48 89.35±3.58 92.36±3.54 93.58±3.17 94.28±2.46 94.85±2.33 t 27.374 11.164 14.912 14.688 17.946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护理人员方面,首先是业务素质不到位,尤其是低年资护士,专业水平不足,护理缺乏预见性。抢救设备操作不到位,错失最佳抢救实践。其次是缺乏责任意识,查对与交接班等核心制度为严格执行。同时缺乏风险意识,潜在风险不重视,未实现权责利统一。最后是各项操作前,未做好解释工作,患者配合度低。二是医疗费用方面,病情反复,且未达到治疗效果,以引发收费纠纷。三是环境方面,防滑与防坠床等设施不到位,物品摆放不规整,消毒不到位。四是护理文书方面,未突出重点,医护相符性低,记录不及时[1-2]。
通过护理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得以完善,护理人员职责理念与风险观念得以转变,实现了以往以疾病为主,向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护理理念的有效转变,尤其是培训与考核力度加强,护理人员风险应急能力提高,意外事故率得以降低[3]。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提高血液内科护理成效,规避不良风险事件,提高护理认可度;对此,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