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良玉,杨胜楠
(上海长征医院,上海 200001)
脑肿瘤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临床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很容易出现颅内低压综合征。由于取出肿瘤,脑脊液等颅内容物对颅腔内部的压力将明显减少,对患者的康复有着严重的不良影响,可造成患者生活质量的降低[1]。对于颅内低压综合征,在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护理配合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在常规护理方案下,效果并不理想,为此必须采用更为有效的护理方案。故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脑肿瘤术后并发颅内低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常规护理方案与护理干预方案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脑肿瘤患者计84例,随机分为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对照组(n=42)与采用护理干预方案实验组(n=42)。对照组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1~84岁,均数(45.7±5.4)岁,病程1~9月,均数(3.5±0.7)岁,颅内低压发病时间1~15h,均数(4.2±0.3)h,实验组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30~85岁,均数(45.4±5.3)岁,病程1~9月,均数(3.4±0.7)岁,颅内低压发病时间1~14h,均数(4.1±0.3)h,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P>0.05,可比。纳入患者均已经签订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则采用护理干预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其一,心理护理,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脑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案,并告知其术后出现颅内低压综合征的可能,避免其在并发该疾病时,出现抗拒、焦虑等负性情绪,确保其可预先做好心理准备。并告知其出现头痛、呕吐等均属于正常的现象,和肿瘤手术不成功无明显关系。同时也需要告知其颅内低压的治疗与护理方案,并以成功治疗的患者病例给以其信心,尽可能消除患者所存在的负性情绪,维持其生命体征的稳定,避免由于过于激动而引发血压身高、心律不稳等问题。其二,预防脑脊液丢失,术后做好脑室引流的监护公祖,防止出现负压引流的问题,并对引流管做好固定工作,待到患者呼吸、心率、血压等稳定后,可适当抬高患者的床头,以30°为宜,并做好引流液性状的观察,包括颜色、流量、速度等,做好几率工作。如果引流液量在500ml以上,可夹闭引流管[2]。叮嘱患者加强饮水,以淡盐水为宜,每日摄入量控制在3000ml左右。其三,加强用药指导,遵医嘱合理使用甘露醇等药物,缓解患者的脑水肿现象,减少患者的脑体积,用量控制在每次125ml,如果患者存在明显的头疼问题,则体位以平卧或头低脚高为宜。护理人员还需要做好日常巡查工作,对于补液需要及时进行更换,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情况,如果存在异常,需要及时告知主治医师,并辅助其进行处理。
对比两组患者的颅内压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于患者出院前进行评价[3]。
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21.0软件包处理,设定为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颅内压恢复时间为(4.21±0.96)d,明显短于对照组(6.87±1.14)d,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t=11.5668,P=0.0000)。实验组住院时间为(7.96±1.31)d,明显短于对照组(11.42±2.10)d,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t=9.0596,P=0.0000)。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组间对比表(n,%)
脑肿瘤属于临床常见疾病,术后并发症几率较高,常见为脑水肿、颅内高压等,颅内低压的发生率并不高,导致部分医师或护理人员对该并发症的认知不充分,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的问题,不利于患者的康复,为此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必须做好对患者的密切观察,确保可有效的发现颅内低压问题,并及时进行护理干预[4]。而在护理干预的过程中,通过心理护理,则可让患者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有助于消除其所存在的负性情绪,缓解其应激反应。而考虑到该并发症主要为脑脊液丢失所致,故也需要控制好引流量,避免负压吸引,同时做好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并加强病情监控,以此避免患者出现意外。本次研究中,实验组颅内压恢复的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代表该方案效果理想。综上所述,对脑肿瘤术后并发颅内低压综合征患者,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且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