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花,周 燕
(新疆博州人民医院,新疆 博乐 833400)
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作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多见肾功能障碍、蛋白尿等状况,对机体身心健康、生命安全存在威胁。目前,血液透析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式,以改善躯体症状为前提,增强患者生活质量。但是,由于诸多患者因对血液透析的错误解读,且在身心因素的干扰下,诱发心律失常、低血压等问题,影响治疗效果、预后效果[1]。但是,由于本院患者相对较多,随机抽取2017.03到2019.01时间段内诊疗的100例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血液透析护理疗效。现总结如下:
取我院2017.03到2019.01时间段内诊疗的100例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以1:1比例分为参照组50例、试验组50例。即参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为25:25;最小年龄为45岁,最大年龄为71岁,中位数为(57.67±10.39)岁。试验组患者中,男女比为26:24;最小年龄为44岁,最大年龄为72岁,中位数为(57.95±10.43)岁。各数据间比较相似(P>0.05)。
参照组:协助患者保持合理、舒适体位;于血液透析期间定时为患者翻身,避免压疮;营造安静且整洁的住院环境,定期做好病房内通风、换气和消毒等工作。
试验组:(1)血透前:借助空气消毒机的使用,做好血透室消毒处理,且将室内温湿度控制在预期范围内;明确透析机操作流程及技能,熟练掌握各项指标,达到预计状态后可执行透析;充足配备急救药物,如50%葡萄糖和地塞米松等药物;构建血管通路,若为动静脉内瘘,则应对穿刺方式及保护方式予以全方位掌握,避免患者出现栓塞、感染和出血等问题,而管路更应时刻保证无菌及清洁;以亲切、温和的语言,和患者间做好交流,使之能够在明确血液透析必要性、注意事项的前提下,提高治疗依从性[2]。(2)血透中:血液透析期间,全面掌握患者体征变化,例如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等,以30-60min时间间隔进行体征测量,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告知医师予以处理;遵医嘱设定透析脱水量、脱水时间、使用抗凝剂种类与剂量,辅之“三查七对”原则予以核对;做好穿刺点检查,若出现渗血和肿胀,则应立即处理;科学调整患者透析脱水量,若表现为低血压则应取头低、脚高体位,严控脱水速率,及时补充生理盐水[3]。(3)血透后:血液透析结束时,强化患者做好各项注意事项,如禁止过量运动、过度劳累、时刻保证内瘘干燥;及时纠正患者不良事件,避免和其他群体接触;多食低糖、低脂和高蛋白类食物,日食盐摄取量不可超过3g,优质蛋白摄取为1.0-1.2g/kg·d,且对磷钾等元素摄入量予以稳控;合理调节患者情绪,预防便秘,且在家属协同护理的前提下,对患者予以鼓励、安慰,增强治疗信心和康复信心[4]。
比较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即生活质量评分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物质生活;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包括低血糖、低血压、凝血。
通过统计软件SPSS 21.0,对本文数据予以汇总处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s、%表示,组间数据以t、x2检验。P<0.05时,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患者生活质量评分[n、±s]
表1 比较患者生活质量评分[n、±s]
组别 躯体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试验组(n=50) 82.49±7.7182.58±7.23 83.18±7.26 83.48±7.51参照组(n=50) 75.56±6.9176.70±6.8076.26±6.5575.90±6.83 t 4.7330 4.1890 5.0042 5.2799 P<0.05 <0.05 <0.05 <0.05
参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0%,试验组则为4.00%,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n、%]
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是由肾功能损伤引起的肾功能衰竭,最终对他器官组织、系统造成累及,增加患者致死风险。而在此过程中,有效的血液透析救治,虽可延长患者生存周期,但因疾病认知偏差、医药费高等风险因素,导致患者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合理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则可在强调护理全面性、灵活性价值的同时,杜绝血液透析过程中各类风险[5]。总之,针对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血液透析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在改善机体生活质量的同时,减少或预防不良反应的出现,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