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琳,胡雪莹,杨 娇,蔡 露
(太和医院骨科康复中心,湖北 十堰 442000)
在骨科临床治疗中,治疗方式和种类较为繁多,其中髋关节置换术为常用的治疗方式[1]。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髋部疾病主要好发于中老年人,其发病因素和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有直接关系,在外力的作用下,导致患者出现骨折现象[2]。而且本病具备疼痛感强烈、行走困难等特点,给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不利的影响[3]。因此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可改善预后,提高患者日后生存质量[4]。我院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骨科康复护理技术方式,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选取90例在本院治疗的患者,患者均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根据患者就诊的时间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为48岁,年龄最大的为75岁,患者年龄的平均值为64.5岁,其中男患者29例,女患者16例;实验组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为51岁,年龄最大的为74岁,患者年龄的平均值为67.5岁,其中男患者27例,女患者18例。将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为P>0.05。
对照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的护理模式为为常规护理。
实验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骨科康复护理技术,具体实施情况如下:(1)心理护理:由于本病较为特殊,患者康复期较长,致使大多数患者出现抑郁等心理,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护理;(2)康复护理:在手术结束的第三天,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并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以体位练习、踝关节连续、髋关节屈曲训练、患肢肌力康复训练等,并告知患者在训练中应注意的事项;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事情病情康复程度制定下一步训练方案,并增加训练的强度,逐步的对患者实施离床行走训练;(3)出院运动指导: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当天,应将家庭康复训练计划书交由患者家属,并告知其在辅助训练过程中应该避免哪些状况;护理人员应以演练的方式指导患者家属进行人工髋关节保护。
1.3.1 观察对照组、实验组患者VAS评分情况。在患者手术结束7天以后实施测评。
1.3.2 观察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患者实施随访,随访时间为12个月,在术后7d、术后90d、术后180d、术后360d实施测评并记录患者得分情况,我院采用Harris测评表格实施测评,以测评畸形、关节能力、活动范围、疼痛情况为主,本次测评总分为百分,患者实际得分越高,证明患者恢复情况越好。
实验组VAS评分结果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结果为(P<0.05),差异明显,有对比意义,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VAS评分情况对比(x士s)
对照组Harris得分情况差于实验组,数据结果显示为(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见表2。
表2 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士s)
在临床治疗中髋关节置换术属于骨科治疗的常用方式,能够纠正患者关节的畸形,改善患者肢体功能[5]。随着科学的进展、医疗水平的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需求增多,常规护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患者的临床护理需求。我院为了提升护理质量,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骨科康复护理技术。骨科康复护理技术属于新型的护理模式,在护理过程中通过具体的护理流程和方案,使护理变得细节化。通过术后心理护理干预,有效的缓解患者心理压力,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通过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在此段护理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护理方案和流程,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从而使患者能够加快恢复速度;通过实施出院运动指导,将护理延续到家庭中,通过邀请家属共同参与到护理中来,降低家庭护理意外发生情况,提升护理的质量。为了验证康复护理的优势,在本次调查中发现,选取我院进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90例进行调查分析,给予骨科康复护理,观察其VAS评分和Harris得分,经过调查研究得出结论,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差异明显P<0.05,再一次验证了康复护理存在的优势。
综上所述,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护理中可采取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护理效率,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