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摘 要: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医学教育理念发生了转变,在医学院校当中,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以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对新的教学模式加以构建,从而对现代医疗服务需求更好的满足。在医学院校中,体育教学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其具有契合现代医学人文精神的人文教育理念,由于医学院校在体育教学资源、校园文化环境、培养目标、专业性质等方面都较为特殊,因而在体育教学中,也要更好的体现出医学专业特点,实现良好的体医融合。
关键词:体医融合 医学院校 大学体育 俱乐部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2813(2019)03(a)-0073-02
当前的医学院校当中,在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方面探索不足,如教学模式陈旧内容单一,创新性不足,体育教学资源没有合理整合,体育教学方式不契合医学专业等。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体现出医学专业的特色,因加强推进体医融合,积极开展医学院校大学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1 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问题
1.1 教学模式内容陈旧
在以往医学院校体育教学中,通常注重基础体育知识的学习和体育技能的培养,但对于学生兴趣、特长、个性等方面却缺乏重视,在学生养成锻炼习惯、掌握锻炼方法的过程中,体育教学并没有发挥充分的作用。同时,对于医疗体育和体育锻炼相结合模式、健身运动处方模式等现代体育教学模式,也没有得到应用。在教学内容当中,以转向体育课、普通体育课等内容为主,相对比较单一陈旧,没有与医学特色相结合,对于医疗保健、运动生理、运动养生、运动医学等医学院校特色内容,也没有涉及到[1]。
1.2 教学资源整合不佳
在医学院校当中,医学教师的师资力量雄厚,对于开展康复医学、运动医学、医疗体育、体育保健等课程有着充分的优势,能对医学教师和体育教师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和普通院校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仍采用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对医学院校特有的教学资源没有实现有效的整合。在机构设置、管理体制等影响下,将体育教学也安排在公共课程教学范畴,没有体现出医学和体育的良好融合。体育教学资源和医学教学资源,没有实现良好整合,因而在教学中也不能满足体医融合的要求。
1.3 医学专业契合不高
在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当中,主要仍是由教师传授运动专项技能,学生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掌握技能。但是在教学中动作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分析几乎没有,与医学专业契合程度显然不高,对于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也没有明显的帮助。医学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大多从事保健、预防、医疗等工作,而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没有体现出这些要求,没有实现和医学专业的良好契合。因此,医学院校应当对体育教学模式加以改革,使之与医学专业更好的契合,以提高体育教学的作用效果。
2 医学院校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
2.1 机构建立
在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中,构建专门的组织机构,学生体育社团、体育教研部(系)、院系学工部、学校分管体育的领导等共同负责俱乐部的运行和管理。在各个单项俱乐部中,分别设置1名部长,并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副部长和委员,对俱乐部具体工作负责[2]。
2.2 组织教学
在各个单项俱乐部组织教学当中,结合医学院校实际情况,设置本科6个学期,每周有两个学时,性质为必修课。在班级人数设置上,以30~60人为宜。根据当前课程项目,对相应的单向俱乐部加以建立,并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在教学当中,采取分层教学的原则,根据学生掌握项目的不同水平,分别纳入基础教学和提高教学。在俱乐部教学中,学生课程内容、上课时间、任课教师等自由选择。俱乐部应当和教务部门建立良好的练习,对体育教学资源合理配置。在学习开学前,对授课时间、授课内容、授课教师、考核措施等进行公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行选择,将以往班级、年级的界限打破,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学作用。
2.3 目标设置
合理设置俱乐部教学目标,坚持健康为主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学生掌握健身和锻炼方法,对自己体育锻炼行为进行科学指导。同时,教会学生处理一些简单常见的运动创伤处理方法,提升学生体育文化新生能力,帮助学生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的健康养成。通过体育教学达到心态调节作用,进而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体育道德精神[3]。
2.4 评价考核
对俱乐部教学的评价考核标准加以建立,结合教学目标设定评价内容。总成绩由体育技能、体育理论、体育素质、心理健康、参与程度等项目构成,占比分别为40%、30%、10%、10%、10%。以百分之为评价标准,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阶段,根据相应评价区间评价学生成绩。
3 医学院校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施
3.1 实施途径
在俱乐部教学模式中,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学生兴趣、师资条件、场地器材等充分考虑,稳步有序、扬长避短的开展教学。对条件成熟的运动项目可优先发展,进而为更多项目的实施提供经验。在俱乐部的运行当中,要保证资金充足,确保教学训练的顺利进行。对资金来源渠道灵活合理的拓展,采取学校拨款和资金自筹相结合的方法,同时辅以合理收费、社会赞助等方式,确保资金充足。对授课形式及方法加以改进,在俱乐部教学中如果采用以往的教学方法,明显不适用。教师要结合学生性别、层次、项目等不同信息,采用多元化的授课方式,对学生学习需求加以满足,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3.2 实施措施
在体医融合下的医学院校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施当中,应当确保在学校统一规划下,由相关部门密切合作、严密组织,做好详细的计划,进而有序、稳健的开展。在俱乐部体育教学的实施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设置项目,尊重实际情况,对现有资源合理配置,同时对新的体育课程资源大力开发,进而使体育俱乐部教学管理体系更为完善。在实施中,应加强发动和宣传工作,让师生对俱乐部教学运新机制更为了解,并认识到其优势和意义。对资金支持大力争取,积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可以采取与校外单位联合组织比赛,以赛促建、以赛促改等方式获取资金,支持俱乐部的正常运行。强化培养师资力量,更深层次的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对俱乐部体育教学的实施更好的契合,从而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在医学院校当中,体育教学除了常规功能和作用以外,也应当针对医学专业学生的身心成长与职业发展做出贡献。在当今体医融合的背景下,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已经暴露出很多问题。对此,应结合医学院校的专业特色,在体育和医学之间建立联系,采取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将医学和体育教学资源有效整合,进而为医学专业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更大的助力。
参考文献
[1] 李晨,孙黎曼.医学院校社团建制体育俱乐部运行实践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7):48-49.
[2] 向宇宏,李承伟.“体医融合”下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J].体育学刊,2017(5):27-29.
[3] 袁玎,杜世全.“医体融合”背景下医学院校体育课创新策略探析——以安徽医科大学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