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忆影
【摘 要】陶行知是中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文集《中国教育改造》把改造乡村教育作为改造中国社会点出发点。时至今日《中国教育改造》中有关乡村教育的思想对当代中国乡村教育的建设与发展依然有着深切的启发。
【关键词】陶行知;乡村教育;中国教育改造
一、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产生背景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外有列强侵扰,内有军阀混战。在国家如此内忧外患,同胞深陷水深火热的惨痛境遇中,许多仁人志士发挥所学,试图从各个方面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以期求亡图存,振兴中华。
而在教育方面,这不仅表现在新型学制的确定,而且还表现在先进知识分子教育观念的更新上。他们不满足于把教育作为从事救亡图存的工具,而是寄希望于以教育为中心带动整个中国社会的整体性变革。在这种观念的导引下,一批受过西学熏染的新型学人纷纷走出斗室书斋,迈向广阔的山乡社会,企望从教育入手去从事面向全体国民的社会改造事业。
陶行知正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他是20世纪上半叶活跃于历史舞台上的“人民教育家”,也是一位始终致力于社会改造事业的爱国学者。他曾说:“我们研究学问,非只为增加一点个人的幸福,目的总是要改造社会。”因此,为了改变农村经济落后,人口愚昧的现状,陶行知先生在中国的农村开展了属于他的乡村教育试验。
他著书立说,发表言论,批判这种不合理、不公正的现实,为大多数处于贫困和蒙昧状态的农民争取利益。他积极的投身当时农村办学实践,以自己的行动去做出努力,力求改变农村积贫积弱的现状。在实践中,他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根据所在农村的实际情况作为实施教育的出发点。他坚持理论和实践结合“教学做合一”,主张大力發展农村师范教育,培养大量的具有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专家型的教师,使得他们成为发展农村,改造农村的主力军和带头人。
二、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认为,中国乡村教育的出路是建设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活教育。
在《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中,陶行知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它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它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它教人分利不生利。它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它教富的变穷,穷的变得格外穷:它教强的变弱,弱的变得格外弱。前面是万丈悬崖,同志们务须把马勒住,另找生路!”中国封建社会历来都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偏见,即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兴办乡村教育的时候也,都以读书识字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目的。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人口素质的提高。但对于农村社会的发展来说,这样的教育显然会让大量的人口离开农村,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建设。对此陶行知大声疾呼:要建设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活教育。
(一)活的乡村教育旨在去发展学生的活本领。
陶行知认为学校教育要教“人生利”,即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教会学生一些生活中的琐事。比如说,在《半周岁的燕子矶国民学校》中陶行知说到这些里的学生会负责一些打扫、泡茶栽树等琐事。在这些生活杂事的处理过程中学生培养了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活本领。学生不仅仅可以在学校中学习到知识与文化,还可以学习到从事劳动生产的一技之长,毕业之后也可以为农村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二)活的乡村教育必须要有活的教学方法。
陶行知说“活的乡村教育要有活的方法:活的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陶行知希望用活的乡村教育去改变当时中国文言充斥,经济落后的局面,这就要求改革后的教育教育出来的学生不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而应该是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新农民。
那么该如何进行活的教学方法呢?即教学应在实践场地中进行,比如先生教授种水稻应该在稻田里教学,先生讲种水稻的知识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种水稻这种技能,学生学习种水稻也是为了学生能够种水稻,教与学都是为了做,这也就是种稻的教学合一。这种教学方法可能会影响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点学习,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也培养了学生基本的生活能力和一定的农业生产实践能力。
(三)活的乡村教育需要活的乡村教师。
他认为“乡村师范的主旨就在于造就有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这种教师必然用最少的金钱,办最好学校,培养最有力的农民。”这样的教师不仅能够教书育人,还能改造乡村,改造社会。即乡村教师应当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乡村教师不应该关起门来,脱离乡村社会的办学,而应肩负起社会改造和发展的责任。
(四)活的乡村教育需要社会的“大规模联合”。
陶行知认为中国乡村的这种活的教育,不是教育界或者任何团体单独办的成功的。我们要有一个大规模联合才能成功,那最应该的就是教育与农业携手。中国乡村教育之所以没有成效,是因为教育与农业都是各干各的,不相问闻的。教育没有农业就变成空洞的教育。农业没有教育就失去了促进的媒介。活的教育需要培养出有活力的学生,就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乡村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乡村教育需要乡村为其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使其自身得以存在和发展。同时,乡村教育也必须适应香脆的经济建设,是乡村教育为农村的各行各业服务并促进其发展。
三、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评价
(一)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先进之处
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旨在改善当时走入歧途的乡村教育,并立足于实际提出了改造乡村教育的主张,这对于我国乡村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而且,基于当时的时代背景这样的探索有一定的先进性。不仅如此,他还将自己的乡村教育思想在晓庄学校和燕子矶幼稚园进行实践。他所主张的以改造中国乡村教育为中心来改造乡村社会,推进乡村建设,不失为一种旨在改造中国社会的有益探索。在这个同时也启发了知识分子走下乡村,与农民群众一起改造乡村,也促进了当地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
而且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中的的很多理念,比如说“生活是一部生动的教材”等,对今天的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仍存在很多启发的地方。
(二)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历史局限
但是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中将农村学校教育认为改造农村社会的重要力量,这种行为明显过于理想化。学校首先是一个教学机构,对于改造社会的功能恐怕是无法完全承担的。这也和当时的求亡图存思想有关,各行各业的人都试图用自己的行业来改造中国。但是仅靠一个行业来改变中国的想法显然并不现实,乡村教育也是如此。
而且根本的原因在于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当时中国的根本问题远不是一个乡村教育的改造问题,而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军阀问题。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势力严重阻碍乡村社会的发展,这绝对不是靠建立一两所乡村教育学校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应该被改造的是中国社会,而不仅仅是中国乡村教育。
【参考文献】
[1]梁淑美等.对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评述与反思[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1:49-54.
[2]李荣新.试谈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中的乡村教育改革思想[J].梧州师专学报,1995,1:45-47.
[3]涂雪峰.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改造思想和实践评述 [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6,8,2:9-12.
[4]谷波.陶行知的乡村教育对我国农村教育改革的启示 [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2:22-33.
[5]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