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不断繁荣,信贷运行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对银行来说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银行需要不断提高风险内控水平。本文将结合信贷风险成因,讨论规范审批流程、抵押物动态监控、完善追责制度、实施权责分离、强化破产处理等管理策略,为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保证长期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内部控制;银行;信贷风险
2006年开始,我国金融市场正式对外开放,受到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冲击,银行信贷工作受到更多风险威胁,银行作为国家金融体系的主导角色,能够起到推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在进行信贷活动时,要重视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合理调控现有信贷资源,保证银行资产收益不断提高,促进自身稳健、安全的运行。
一、银行信贷风险成因
相比较于其他民营借贷机构来说,银行信贷经营时不仅仅要确保自身经济收益,同时还要按照国家金融行业要求,扶持社会中的经济实体发展。银行信贷活动衍生的风险从根本上是指某项放出贷款,受到主观或客观因素而没有在预期时间内收回,最终获取信贷利润与目标存在差别,造成银行贷款资金受到负面影响。信贷风险具有很强的波动性与隐秘性,一旦资金不能按时回笼,逾期、呆账等问题都会影响银行日常运营。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银行信贷业务常见风险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以及人为操作风险。市场风险通常是指因利率或汇率变动而导致股票价格波动,信贷资金因此受损。根据《巴塞尔新本协议》撰写内容分析,市场风险最为常见且对银行运营造成的影响最大。人为操作风险则是受到业务环节、业务流程、人为因素的影响,例如:诈骗、員工徇私舞弊、管理系统漏洞等等。一般人为操作风险都出现在贷款发放过程中,风险对象大部分都是信贷人员或银行管理人员,为了谋求私利而违规操作,导致银行成本风险加大。信用风险多来自于信贷客户方面,例如:在办理借贷活动时出示虚假信息,不能按时归还贷款或利息,恶意套取款项等等。信用风险的出现还关系到债务人信用情况以及履行合约的能力。对于银行方面来说,优质的信用是自身经过长时间发展累计下来的宝贵财富,也是提高用户黏性度,保证社会知名度的根本。信用可以促进经济往来合作,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因此防控信用风险十分必要。近几年,我国金融市场管控力度日渐严格,2018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日后三年,我国要重点防范并处理重大金融风险,强化监管协调系统,加大力度监管“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控股公司等。银行作为国家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要重视内部控制管理,发挥榜样与表率作用[1]。
二、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策略
(一)规范审批流程
当前我国很多银行都在信贷活动中缺少刚性制度条款,权限审批流程过于表面化,导致风险内部控制无法发挥出应有效果。例如:银行方面过于重视资料审核,下款之前会要求客户提供对应流水资料,只有满足信贷条件才能下方贷款。但是在下方贷款后,银行监督力度不足,一旦客户资金链紧张,银行承担的风险也会增加。另外,还有一部分银行员工会为了个人经济利益或者个人销售业绩,而降低对客户信息的审查力度,私自简化放贷流程。为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尽快规范借贷审批流程,做好制度宣传工作,例如:实施有奖举报热线或内部投诉机制,一旦发现审批过松或徇私舞弊现象就要对相关员工采取处罚措施。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条款处理,情节严重者送往法办。银行还可以积极寻求第三方审计单位的协助,核对客户信用审批过程中,是否存在资料核查不严,流程宽松等问题。
(二)抵押物动态监控
银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对于部分借款人逾期无法偿还借款时,会采用抵押物拍卖的方式来追回借款资金。但是在实际进行抵押物拍卖时,常常会发现有权属不一、一物多压的情况发生。造成银行资金风险加大,甚至还有一部分风险承担能力较弱的银行会因此倒闭。因此在完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时,必然要加强对抵押物权属的审核,积极做好现场调查工作,确保调查进行的深入、全面,保证最终调查结果的精密度与质量。当前很多银行调查人员不愿意实地考察抵押物情况,导致还款源确认环节存在漏洞,引发放贷风险,采集信息内容较为单一,存在缺失、片面等问题。因此提高了贷款审核人员的放款难度,不利于放款真实性与安全性。为缓释银行资金风险,就需要做好抵押物(第二还款来源)的监控,抵押物可以说是借款人偿还资金的最后一道底线,例如:房产、汽车等等。风险内控部门要重视对抵押物权属问题的核查,避免虚假证书出现。进入到实地调查,核对书面证明文件,资料住址与实际情况是否一致等等,必要条件下,银行方面可以定期盘点抵押物情况,降低资金风险。
(三)完善追责制度
作为银行员工,需要明确自身的职责与义务,在平时工作中,要加强自身对风险的敏感度,一旦发现风险因素就要及时向上级汇报,协助管理部门制定管控措施。强化责任规范,做到责任与权力的相互融合,贯彻落实银监会对行业提出的要求。完善职员奖惩制度,将个人绩、考核结果与个人收支情况有效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职工在岗的积极性。坚定爱岗敬业原则,深化诚信、严肃认知。对于一些意志薄弱,徇私舞弊,玩忽职守,不能正确管控借贷风险而导致银行蒙受经济损失,情节严重的负责人,需要依法追究其责任。
(四)实施权责分离
权责分离制度的实施有利于约束信贷流程,贷不管审,审不管贷,积极发挥出市场引导作用。做好信贷活动的权利、职责约束。约束机制中银行顶层管理人员的分配调度工作。积极引入激励机制,建立信贷委员审查机构,其中人员组成要多样化,例如:行长、市场人员、信贷人员都要加入在其中,确保集成信息的多元化,减少决策失误的可能性,确定风险承受能力。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分层授信制度,将风险点前移。
(五)强化破产处理
现阶段,我国经济市场竞争激烈,很多中小型企业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难以维持,企业生存时间比较短,常在3-5年内就宣布破产。当前我国银行信贷活动中,贷款资金下放到个人账户后,银行工作人员仅仅能够在日常对贷款人行为进行监督,而不能直接干涉其企业决策。公司管理不正当行为也不能受到约束,这也就导致企业决策风险加大,致使企业不能利用资金款项盈利,最终造成企业倒闭。银行就要对应承受资金风险。此类企业往往都是信贷活动的主要受众,因为上述原因而造成经营效果不当,自身竞争力与业务能力下滑,甚至会在还款期还没到的时候,就已经倒闭,银行必须要承担对应的经济风险损失。因此中小型企业的不成熟、不稳定也是风险控制需要关注的要点。对此银行方面就要在完善风险内容体系时,重视破产处理制度,如果此类企业因为经营错误或受市场影响而无法偿还借款时,就应该按照法律程序及时宣布破产,将借款人现有资产都用来偿还银行债务,约束借款人消费水平,不能再次出现类似商业行为或过高消费[2]。
三、结论
综上所述,结合国家对银行信贷活动提出的标准与要求来说,提高对信贷风险的管控意识,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经济损失,强化应对风险的能力。不仅仅能够推进银行经济发展,同时也能更好的促进银行商业融资,补充自身信贷活动体系的疏漏,丰满理论知识,将其与实践活动融合起来,帮助银行解决更多问题。
【参考文献】
[1]方伟芳.网络金融发展背景下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04):325.
[2]张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控[J].金融经济,2018(18):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