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友清
摘 要:古诗词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古诗词的吟诵在我国由来已久。中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学生要有一定量古诗词的阅读背诵,其中吟诵教学能够更大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关键词:古诗词 吟诵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163-01
现代语文教学中,要求每个年级的学生都要阅读一定量的古诗词。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生实际,笔者在古诗词教学和阅读中,着重培养学生吟诵古诗词的能力,其间颇有感悟,在此略陈管见。
1 打好基础,掌握吟诵要领
吟诵有共同的基本规则,对于古诗来讲,就是平长仄短、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这种规律可以概括为两种形式:一是平起绝句:除韵脚字必须长吟外,其长吟处应在二四四二字,即第一句的第二个字;第二、第三句的第四个字和第四句的第二个字上。如李白《朝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二是仄起绝句:除韵脚字必须延长外,其长吟处应在四二二四字,即第一句的第四个字,第二、三句的第二个字,第四句的第四个字上。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如果是律诗或排律,就按上述方法循环。如遇折腰(叫阳关体、顺风调)等变体调,就要改变节奏形状。如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就成为二四二四式,因为该诗第三句失粘造成的。对于词的吟诵,除了掌握平长仄短的规律外,更重要的还要注意声音的高下起伏,抑扬顿挫、音韵流转。
当然,对于学生来讲,也许一开始觉得很难把握,但是,只要坚持一段时间,要求学生多吟诵,理解意蕴,融会贯通,久而久之,水到渠成,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2 师生共吟诵,其境乐融融
掌握了吟诵的基本要领,老师要多作示范,甚至可以和学生一起吟诵,口口相传,在实践中把握韵律和抑扬顿挫,声音的高下起伏、曲折变化、停顿转折。吟诵时,凡抑扬顿挫得当的,奏节就鲜明,旋律就优美动听;反之,吟诵时凡抑扬顿挫失当的,声音就或杂乱,或平板、单调,形不成鲜明的节赛和优美动听的旋律。如,杨慎的《临江仙》(《三国演义》开篇词),师生就可以一起共同吟诵: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上片开始两句,将滚滚长江水与历史英雄一起托出,词人的豪情壮怀溢于言表,吟诵时宜是高亢入调;“是非”一句,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荡气回肠,吟诵时应语调稍降;“青山”两句,象征历史的亘古悠长,尽管朝代兴亡盛衰,循环往复,但青山夕陽不会随之改变,人生易逝的悲情愁绪油然而生,吟诵时轻徐、舒缓。下片的“白发”两句,意寓于任他“惊涛拍岸”、“千古风流”,只在意于春风秋月的淡薄与宁静,但“惯”一字又无奈的表现出诗人莫名的孤独与苍凉,吟诵时既要有悠然之意,又要注意声音的抑扬顿挫,苍凉之意。“一壶”一句,朋友相聚,自是高兴,吟诵时应高声入调;“古今”两句,曾经的金戈铁马,曾经的浴血厮杀,都已随历史远去,都已成茶语饭后的笑谈,何足道哉,吟诵时声调由低沉舒缓而至高亢激越。
3 独自吟诵,自我陶醉
古诗词的吟诵要有方法,而且要讲艺术,要让学生知道在吟诵什么,怎么吟诵,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吟诵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曾生动地描写了当年三味书屋里读书的情景: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于是学生七嘴八舌念了起来,先生自己也念:“……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俨然一副“摇头晃脑”,如醉如痴,物我两忘的样子。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每个人在吟诵时,当领悟到诗词的言外无穷意味时,都自然会有“神爽飞动”、“摇头晃脑”甚至“手舞足蹈”之状。不管“摇头晃脑”也好,“手舞足蹈”也罢,都是全心投入,意蕴无穷的表现。
4 歌吟结合,增强吟诵兴趣
最早的诗与歌是不分家的,吟与歌也没什么区别。司马迁说“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古诗词吟诵是要讲究韵律格调的,声音的长短疾徐、轻快重缓、平仄押韵都有一定的规律,如果没有统一的韵调,你唱你的调,我弹我的琴,这个拉长,那个缩短,这个高亢,那个低沉,可能就是“呕哑噪杂难为听”了。所以古诗的吟唱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创作。现在有很多古诗词都谱了曲,便于传唱,也便于记忆了,邓丽君的专辑《淡淡幽情》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中央电视台有个栏目《经典咏流传》,深受观众和学生的喜爱,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班级专门搞了一个古诗词歌曲大赛,没想到学生欢呼雀跃:“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红藕香残玉箪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一剪梅》)“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相见时难别亦难,春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没想到同学们能够会唱这么多的古诗词歌曲,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台,各显神通。更没有想到的是,有些同学还把一些古诗词自己谱曲或套一些歌曲曲谱,唱得有模有样,十分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