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课堂建设视角下民办高校师德建设的困境与建议

2019-07-05 14:06章雪颖
山东青年 2019年4期
关键词:和谐课堂师德师风立德树人

章雪颖

摘 要:课堂是高校育人的主要阵地,也是体现高校师德师风的重要窗口。民办高校需要重视师德修养,加强师德培训;合理优化师资结构,促进教学团队合作;健全激励机制;树立和宣传师德榜样等方面着力。逐步走出和谐课堂构建中折射出的师德困境。以课堂教学中优良的师德师风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关键词:民办高校;立德树人;师德师风;和谐课堂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我国民办高校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立德树人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立德”具有双重思想指向,既包括学生德育,又包括师德建设;树人,就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前清华校长梅贻琦曾说过:“大学者,非大楼也,乃大师也。”要办一所好的大学,教师队伍质量首当其冲。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特殊的劳动。课堂是师生交流最传统、最频繁、也是最直接的场所,是教师人格魅力与道德风貌在学生面前展现的一个重要途径和窗口。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于构建和谐课堂有着关键的意义和作用。

二、民办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在和谐课堂建设中存在的困境

(一)教学中对“立德”重视不足

高校的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最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思考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主阵地。”在全球知识更新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课堂教学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和要求。和谐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整合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改善教育方法。

现实中,有些教师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认识不充分,“教学”与“立德树人”成了“两张皮”,放弃了课堂这一学生“立德”的重要阵地。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师“立德”。而和谐课堂的建设要求教师将全新的教育理念融化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与人格魅力。

(二)存在功利思想倾向

韩愈在《师说》中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道德影响力上,教师这个职业的职业道德比其他行业的职业道德在影响上更加宽泛、更加长久。而市场经济带来的功利化的触角也逐渐延伸向高校,部分民办高校教师在思想冲突中产生对教师角色的迷茫感。他们愿意将自身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更多地放在经济性、功利性的创收行为上,而将学校里课堂教学仅仅看作是谋生的手段之一,缺乏对教育内容、教学效果的探索与研究。民办高校在定位上大多为教学型院校,然而在实际考评、职称晋升等关系教师切实利益的评价体系中,教学工作所占比例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课堂上的师德“失范”现象折射出了教师价值取向的“困境”。

(三)缺乏团队凝聚力

高校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对于提升教学水平,推动专业学科建设,以及教学中“和谐课堂”的构建有着明确而重要的意义。青年教师需要不断吸取前辈的课堂教学经验,老教师也可以在合作互动中接触更具活力的教学理念。民办高校教师流动相对于公办高校较大,这也直接导致师资队伍缺乏凝聚力。同时在教师结构和比例上来说,外聘、返聘教师所占相对较高。人员的不稳定性使得部分民办高校教师只把上课作为一种兼职,投身民办教育事业、 教书育人的热情不够。此外,部分民办高校往往过于强调教师之间的竞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团队合作作为短时效的行为,合作常常流于形式。

(四)师生关系存在疏离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要真正使学生“信其道”,教师必以人格感染、情感交流使之“亲其师”。课堂上,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愿意亲近老师,才能信任老师,接受教育。和谐课堂的构建离不开教师课前课后的悉心指导,平时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课下互动也是课堂教学互动的一个重要基础。课堂上师生关系的冷漠,缺乏互动交流是教师作为教育者构建和谐课堂的“能力”短板。民办高校在学生管理上更倾向于严格、封闭的管理模式,部分民办高校全员育人的氛围并不浓厚。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环境以及复杂多样的学生身心特征,如果教师对师生关系重要性缺乏深度认识,对和谐课堂建设是十分不利的。

三、对民办高校师德建设困境的反思与建议

加强民办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教师群体的思想道德修养,并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从多方面做坚持不懈的努力。

(一)重视师德修养,加强师德培训

提高教学质量,构建和谐课堂,从根本上都离不开师德师风的建设。部分民办高校现有的人事制度以及人才的培养体系不能给教师以良好的“归属感”。民办高校存在只注重人才的使用,不注重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对教师的培训投入严重不足的现状。民办高校需要进一步重视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的建设。以往对新教师培训中,注重专业知识和教学业务培养,忽视师德培育。高校需要运用不同的形式、途径, 分步骤,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营造一种宽松、积极、尊师重道的校园文化环境,培養教师的敬业精神。民办高校不仅重视人才的使用,在“人尽其才”的同时,注重德行兼修,培养有才有德,爱岗敬业的教师群体。

(二)合理优化师资结构,促进教学的团队合作

合理优质的师资队伍结构对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有这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提升教师“立德”,推动教育教学中“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民办高校需要着眼于构建合理优化的师资结构。加强教师间的团队合作,建立多样化的团队合作模式,鼓励教师在课程中开展团队合作,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合理调整教师队伍,完善职称结构、加强对外聘返聘教师的管理。学校搭建多样化的平台,促进教师间的团队合作,增强教师的凝聚力。进一步的稳定教师队伍,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加强,也将在教学过程中使课堂体现出更多的互动性。正确处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 营造生动活泼、知情并重的和谐的课堂气氛。

(三)健全激励机制,引导教师加强对“立德”的重视

有效的师德考评以及激励机制能够强化师德建设,并在课堂教学的投入程度上起到导向作用。民办高校在明确教学型定位的同时,在制度建设上应该健全激励机制,向教学作适当倾斜,把对课堂教学的重视体现在实际的考评当中。把教师职业道德的一般性要求转变为切实可行的岗位职责要求和业务操作规程,完善关于课堂教学的规章制度。对教师课堂上良好师德师风的体现给予激励,使那些热爱课堂、热爱学生的老师受到肯定与表彰。营造教师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差异, 建立和睦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提升,性情的陶冶,完善人格的熏陶。

(四)提倡“慎独”,树立和宣传师德榜样

“慎独”是一种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也是一种道德境界。对教师而言,指的是无人知晓、无人监督的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都能够信守高校师德规范的要求,不做任何有损师德的事情,自觉地保持高尚的教师人格。为人师表,“慎独”更是师德修养所要达到的一种师德境界。“慎独”体现了教师对师德师风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高校教师在高等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自主自觉地按照高校师德规范要求自己,并能够从身边的、具体的、微小的事做起,努力达到教师的高尚人格境界。表彰在师德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树立先进典型。利用好师德先进的引领带头作用,特别是在青年教师中加强对道德模范教师的事迹宣传,营造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舆论氛围, 激励更多的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

[参考文献]

[1]齐琦.正确认识和解决新形势下高校师德问题[J].江苏高教,2018(7).

[2] 李炳义.高校教师立德树人的实现途径[J].教育探索,2014(5)  .

[3] 张伟. 构建民办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J].教育探索,2014(12).

猜你喜欢
和谐课堂师德师风立德树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加强卫生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
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新课改下中职校和谐教学课堂的构建
二级工会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如何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