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民政局
重庆市儿童爱心庄园是集孤残儿童集中收养、保育护理、康复治疗、特殊教育、科研培训等为一体的市级儿童福利机构。为提升在园孤残儿童生活质量,最大化促成其成年后回归社会生活,在融合教育背景下,庄园以园内特殊儿童和健全儿童为对象,积极推行“残健融合”服务模式摸索,探寻福利机构儿童服务新路径。以此提升特殊儿童的知识技能,培养其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
环境融合,搭建互动平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要求儿童与社会环境领域,首要目标即营造尊重、爱护儿童的社会氛围,消除对儿童的歧视和伤害。在融合教育实践逐渐成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趋势的当下,“特殊儿童向健全儿童”的单向融入方法显然已经无法满足融合的需要,应该提倡“特殊儿童向健全儿童”“健全儿童向特殊儿童向融合,以更加宽广的胸怀特殊儿童营造包容、接纳的融合环境。庄园充分利用现有生态资源,积极构建“生态化社区”,打造稳定的融合平台,为融合教育开展创造条件。一是在庄园内营造温馨的“家”文化,创建包容、接纳、尊重“家”文化,让园内的儿童是肢体或轻度智力残障儿童感受到关注和爱。二是以园内的孤残儿童需求为导向,设立儿童成长学习、休闲娱乐空间,如阅览室、烘焙室、绘画室、手工坊、缝纫室、烹饪室、爱心农场、游戏室、唱吧等。
生活融合,建立情感联结。残障儿童因智力、感官、情绪、肢体、行为或语言等方面的偏常状态,其个人发展遭受限制,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低下。为此,在寒暑假期,让特殊儿童和健全儿童“结对”开展生活技能帮扶活动,促进双方情感交流。对具备行动能力及学习能力的特殊儿童,健全儿童主要辅助其进行相关生活技能学习,如内务整理、个人清洁、美食制作等;对行动能力、学习能力缺失或部分缺失的特殊儿童,健全儿童则协助保育员对其进行生活照料或陪伴,以此建立情感联结。
暑期“公益岗位”制作绿豆沙
活动融合,增强有效沟通。庄园以节假日为契机,如春节、六一、国庆等重大节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引导特殊儿童和健全儿童互动、交流,共同享受节日带来的愉悦。以特殊儿童和健全儿童双方的需求为导向,开展自护、青春期知识、生活技能以及人际交往等教育,在融合中促进双方各项能力提升。综合评估儿童身体情况,在寒暑假组织健全儿童和具备一定行动能力的特殊儿童开展素质拓展,培养儿童乐观、积极、坚韧的品格,激发儿童潜能,锻炼儿童之间、儿童与教师、社工、志愿者间的合作、沟通能力。无论健全儿童还是特殊儿童,均能从中获得成就感。
职训融合,助力能力提升。自2014年以来,为满足儿童的职业需求,庄园积极探索职业方法,形成了从职业适应性分析、职业探索、职业规划、职业能力培养到就业指导,一整套完整的职业引导服务流程。依托于此,针对特殊儿童,建造爱心农场、烘焙室、模拟家庭等供其开展职业训练的场所。同时,在职训场所中设立公益岗位,组织健全儿童从事公益职体验活动,协助特殊儿童开展农场劳作、饮品制作、家政劳作等训练,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他们共同饲养的家禽、种植的果蔬,制作的饮品、蛋糕、牛轧糖等,以“爱心义卖”形式售卖给爱心人士、周边居民或机构工作人员,得到了一致肯定。健全儿童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提升了自身技能,同时也促进了特殊儿童的职业发展,为其社会化创造条件。
基于“残健融合”服务探索,庄园从儿童的成长环境、生活技能、社会交往、职业发展等层面出发,已基本形成以环境融合、生活融合、活动融合、职训融合为主体的融合体系,庄园儿童获得了长足发展。未来,庄园将发挥自身志愿者资源优势,整合多方力量参与到融合教育中来,实现融合共建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