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典型错例分析及矫正策略

2019-07-05 01:37陈波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词语能力学生

○陈波

汉 字

【习题例举】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调(diào)动 薄(báo)膜 纤(xiān)弱

B.猜度(dù) 载(zài)人 群雄角(jiǎo)逐

C.教诲(huì) 树冠(ɡuàn)削(xiāo)弱

D.旋转(zhuàn)翘(qiào)首 苦心孤诣(y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威协 妄图 美妙绝纶

B.辜负 蜿蜒 美不盛收

C.帐篷 慈祥 温文而雅

D.急躁 韧性 莫衷一是

3.请你帮小精灵“xī”找到孪生姐妹,使语句通顺。

我清( )地记得:当年儿伴们在( )阳( )下时,趟过没( )的小( ),大家( )笑着,( )( )哈哈地到达彼岸,踏上了乡间的( )径。

上述第一题考查对多音字和易读错字音的辨析能力,第二题考查对形近字、同音字的准确把握程度,第三题是结合具体语境考查同音字的积累、辨析和运用能力。

【易出错误】

第一题,“树冠”的“冠”、“薄膜”的“薄”与“旋转”的“转”等多音字的读音学生容易读错,不能准确判断;“苦心孤诣”的“诣”往往读成“zhǐ”,犯“字读半边”的错误;“教诲”的“诲”和“载人”的“载”,学生往往读错声调。

第二题,“蜿蜒”的“蜒”与“蜻蜓”的“蜓”字形相近,容易混淆;“威胁”的“胁”和“协作”的“协”、“帐篷”的“篷”与“蓬乱”的“蓬”、“慈祥”的“祥”和“安详”的“详”等同音字,学生容易张冠李戴,相互混淆。

第三题,学生容易出现如下错误:“清晰”的“晰”的偏旁写成“目”,“膝”写成“漆”“小溪”的“溪”右下边写成“小”,“嬉笑”的“嬉”和“嘻嘻哈哈”的“嘻”、“蹊径”的“蹊”和“小溪”的“溪”相互混淆。

【诊断分析】

一是提示不够。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小学生知觉的精确性不够,知觉的分化水平低,在识字过程中往往只能记住字体的粗略轮廓,而对于细微的部分,如没有必要的提醒往往容易忽略。如“帐篷”的“篷”写成“蓬乱”的“蓬”,“清晰”的“晰”偏旁写成“目”。

二是习惯不佳。小学生自控力不强,写作业容易心浮气躁,做完不检查,学过的字遗忘时,不能耐心地分析、追忆,或是向字典请教,而是以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

三是引领不够。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学生产生读音误读和错别字往往是不懂汉字的构字规律,或不理解字义造成的。教学中,如果不重视有关构字规律的揭示和识字方法的引领,学生则很容易混淆。

【矫正策略】

1.强化首次感知。学生首次感知新知,进入大脑的信息多不受前摄抑制的干扰,长驱直入,印象深刻。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期内则难以清除。因此,教学新字时,要针对学生的感知特点,突出容易忽视的成分,如用彩笔标出读音易混、字形易错易混部位或笔画等,以强化感知。

2.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改掉粗枝大叶、草率马虎的缺点。教育学生树立责任感、自信心,力争写一字,对一字,促使其养成细心观察、规范书写、自觉检查、及时纠正、勤查字典等好习惯。

3.注重方法指导。平时教学中,对字音、字形易错的字,教师要把生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联系、比较、总结,以发现规律。还要教给学生识记的方法,以形象、生动、灵活的教学手段,激发他们主动识字的兴趣。比如,学生把“急躁”的“躁”写成“燥”字,则可告诉他们:“躁”是足字旁,当人脾气急躁时常要跺脚的;而“燥”是火字旁,火烤了当然要干燥,“燥”是“干燥”的“燥”。

【习题拓展】

1.下列带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树冠(ɡuān) 教诲(huì) 悄(qiǎo)然无声

B.挑衅(xìn) 狞(línɡ)笑 猝(cù)不及防

C.魁梧(wǔ) 歼(jiān)灭 感激涕(dì)零

D.玫瑰(ɡui) 过滤(lǜ) 绽(dìnɡ)放笑容

2.下列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惬意 蜿蜒 喧腾 恼羞成怒

B.和蔼 重叠 沾湿 雪照云光

C.敏捷 敬畏 威协 莫衷一是

D.幻想 慷慨 蕴藏 滥杀无辜

3.下列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炽(chì)热 鸡冠(ɡuān)花 再接再励

B.依偎(wēi) 诸候(hóu)国 迫不急待

C.侮(wǔ)辱 薄(bó)雾 半途而返

D.临帖(tiě) 提供(ɡōnɡ) 明查秋毫

4.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填上字词。

(1)盛夏时节,人为的zào( )声源越来越多,让本就酷暑难耐的市民感觉更加zào( )热,心情也变得特别烦zào( )。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除了zào( )成听觉损伤外,还会诱发多种疾病。

(2)小王一度沉mò( )寡言,对人态度冷mò( ),像对mò( )生人一样。原来,他的大学梦像泡mò( )一样破灭了。爸爸的开导让他明白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道理,从此,他不甘寂mò( ),拜师学手艺,追逐起新的梦想。成功后mò( )然回首,他感到了自己当初的幼稚。

(3)大自然的四季rú huā sì jǐn( )。春天,桃红柳绿,wēn wén ér yǎ( );盛夏,shuò shí liú jīn( ),热情似火;金秋,shuò ɡuǒ lěi lěi(),雍容华贵;隆冬,yín zhuānɡ sù ɡuǒ( ),含蓄内敛。自然万物无不给我们以精神的zī yǎnɡ( )。稻穗低头,是启迪我们要qiān xùn( );水滴石穿,是点拨我们要jiān rèn( );雁阵南飞,是教育我们要hé ɡuī()……

词 语

【习题例举】

1.下列词语意思相近,感情色彩相同的一组是( )。

A.慷慨激昂 慷慨大方

B.横行霸道 负隅顽抗

C.坚强不屈 艰苦卓绝

D.惟妙惟肖 活灵活现

2.下面句子中带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是( )。

①他徘徊在十字路口,进行了尖锐的思想斗争。

②他的眼光很尖锐,一眼就能看出问题的关键。

③子弹发出尖锐的啸声,他飞快地往河边跑。

④对他所犯的错误,同志们作出了尖锐的批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下列句子中带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宇语重心长地对同桌李明说:“上去竞选中队委吧,我支持你!”

B.我们一定要讲究卫生,否则病菌就会乘虚而入。

C.看着小品演员夸张的表演,我笑得前仰后合,爸爸也忍俊不禁。

D.铺天盖地的狂风横扫过原野,刮得车间的玻璃窗“哐啷哐啷”响。

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最恰当的词语是( )。

①这项工程的建设进展顺利,___九月中旬,已完成全部施工计划的大半。

②为了迅速扭转连年亏损的局面,厂领导决定_____精通业务的退休科技人员。

③她一连几次想和女儿谈谈心,可女儿的_____却很冷淡。

A.截止 启用 反应 B.截至 起用 反应

C.截止 起用 反映 D.截至 启用 反映

5.用“精”组词填空(不重复)。

这次学校艺术节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啊!李辰制作的泥塑作品( )极了;赵永捏的面塑小娃娃特别有( ),王明对数码摄像比较( ),每次活动都能把其中( )的镜头拍摄下来;陈红还( )设计了新年邮票,那( )的图案让人越看越喜欢……

上述第一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感情色彩的辨别能力,第二题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对多义词的理解和辨析能力,第三题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运用成语的能力,第四题考查学生对同音词和近义词的理解、辨析和运用能力,第五题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积累词语、准确运用的能力。

【易出错误】

第一题,题干有两个要求,选择意思相近且感情色彩相同的一组词语,但有学生不认真审题,只注意到其中一个要求,A选项两个词因为都含有“慷慨”,有学生会选择这一组。

第二题,学生不能很好地区分“尖锐”在不同语境下的意思,导致出错。“尖锐”的意思在词典中有:尖而锋利,如尖锐的长喙;形容物之挺拔峻峭者,如尖锐的高峰;形容声音的尖厉,如第3小句;敏锐,灵敏而深刻,如第2小句;紧张、激烈,如1、4小句。初看,第1、2、4小句意思相近,仔细辨析,就会发现1和4更接近。

第三题,A选项中的“语重心长”用得不正确,但学生会认为王宇是在真诚地劝说同桌参加竞选,所以觉得是对的;D选项的“铺天盖地的狂风”这个用法有学生会认为错了,而选择此项;C选项的“忍俊不禁”,有学生可能不理解意思,也认为有错,而选择此项。

第四题,“启用”“起用”是同音且意思相近的,最容易混淆;“截至”和“截止”读音和意思都相近,也容易混淆;“反映”“反应”两个词虽然意思不同,但因为读音相同,学生也经常混淆不清。

第五题,“精美”和“精彩”与后面的词语往往搭配不当,有学生用过的词语多次使用,忽视了“不重复”的要求;当然,也有学生一时想不出那么多词语。

【诊断分析】

一是缺乏推敲。词语练习,通常考查的是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准确运用。题2对学生来说有些难度,学生对“尖锐”接触不多,对“尖锐的思想斗争”和“尖锐的批评”的用法感到陌生,如果答题时对词义细微差别不去仔细推敲,便难以正确判断。对成语的理解,不少学生习惯于记忆字面意思,关注了成语的认知信息,忽视了它的情感色彩。意思相近的成语,对词义的异同、词语的适用范围、对象不加区别和推敲,因此容易出错。

二是理解含糊。同音词学生不能正确选择,多是对词语意思理解含糊。如题4中的“启用”与“起用”,词义相近又有区别:前者侧重于“启”,开始使用;后者侧重于“起”,重新任用。“启用”多与机关印章或新的设施、设备等搭配,而“起用”多与人搭配。“截止”是动词,表示到一定期限停止;而“截至”常用于尚未结束的过程。题中说到九月中旬,工程才完成了施工计划的大半,还未结束,所以用“截至”。“语重心长”多表示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的劝解、教育、指导和嘱咐,不能用于同学之间。选择D选项,表明学生对“铺天盖地的狂风”意思不理解。选择C选项,多是对“忍俊不禁”陌生或不理解。

【矫正策略】

1.重视方法指导。引导理解词语,要渗透理解方法。除了使用工具书,拆词再组词、近义词替换、联系上下文、造句等方法都可以试试。要让学生明白,字和词,都要结合语境理解和运用,让理解、运用、积累融为一体。对成语,既要理解字义,又要理解原义,还要理解比喻义或引申义。当然,有些词语还要了解其感情色彩。

2.重视语感培养。训练语感,是提高词语理解运用能力的重要方法,要予以重视。对含有重点词语的句子,可引导反复朗读,在朗读中品味、在品味中表达,真正在朗读中领悟意思和用法。对含有成语的句段,也多要反复朗读,联系语境正确诵读,以形成对成语运用的良好语感。

3.重视实践运用。运用是词语理解积累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为此,须想方设法让词语运用起来。教学中,要利用各种机会,充实训练内容,丰富训练形式,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准确理解、内化吸收。词语运用,还要重视温故知新,对学过的词语相继盘活,与新的词语构成联系,让它们共同走进词语运用的运动场。

【习题拓展】

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毋庸_______,杭州有着良好的治安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②谁来为这些弱势人群________正义?

③我正在欣赏着这里的景致,一位穿长袍戴小帽的老先生骑着一头小毛驴_____走过我的身旁。

A.质疑 声张 泰然自若

B.置疑 声张 泰然自若

C.置疑 伸张 悠然自得

D.质疑 伸张 悠然自得

2.下列句子中,带点词的感情色彩与其它句子不同的一句是( )。

A.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B.他们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

C.父亲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托他们只是白托!

D.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张老师慷慨激昂的演讲,博得了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B.桂林那些巧夺天工的奇山胜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C.这位书法家的字龙飞凤舞,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D.虽然小草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钦佩。

4.结合语境,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成语。

科技节上,同学们个个使出了( ),都想尽情地展示自己。科技制作展台上,各种手工制作、科技模型( ),令人( );科学幻想画展板前,( ),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绘画作品,仿佛把我们带到了( )的太空;小种植展示区,一位六年级的大姐姐( )地站在展板前,( )地为我们解说着;电子百拼比赛场上,选手们正( )地拼装着,个个动作娴熟,看上去志在必得。

【习题例举】

1.下列词语搭配全对的一组是( )

A.改正方法 改变态度 场面壮阔 草地开阔

B.发扬传统 树立理想 明确目的 发生事故

C.严格批评 严厉打击 开辟道路 开发智力

D.增长体质 提高质量 恢复健康 鼓励士气

2.选出下列句子中,依次使用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 )。

①( )天寒地冻,雪花纷飞,满山的松柏( )依然挺拔。

②( )夸夸其谈,( )现在就付诸行动。

③( )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 )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A.①因为……所以 ②与其……不如 ③只要……就

B.①虽然……但是 ②宁可……也不 ③因为……所以

C.①尽管……还是 ②与其……不如 ③如果……就

D.①虽然……但是 ②与其……不如 ③如果……就

上述第一题,是借助词语搭配,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理解和运用的能力;第二题是借助关联词填空,考查学生对句子前后关系的理解能力。

【易出错误】

第一题,有学生不知道“改正”和“方法”不能搭配,而认为A选项是对的;B选项正确,但有学生以为“明确”只能和“目标”搭配,因而排除了这个选项;还有学生没有看出“增长体质”“鼓励士气”搭配不当。

第二题,有学生没有注意到“虽然……但是……”“尽管……还是……”在句中应该处于不同位置;有学生对“与其……不如……”和“宁可……也不……”这两组关联词语不熟悉,而乱选一气;还有学生没有认真读完全句,结果选了“因为……所以……”。

【诊断分析】

一是缺乏积累。第1题的词语搭配,不少词语可以和多个词语搭配,但学生因为缺乏积累,对于看起来陌生实质正确的搭配不能准确判断。“与其……不如……”和“宁可……也不……”这两组关联词语平常见得不多,学生头脑中没有库存,因而答题便容易出错。

二是区别不清。学生因看不出词义的细微差别,而无法准确判断。如,“鼓励”指激发、勉励,着重劝勉人努力;而“鼓舞”强调某一具体事物或品德、精神对人的积极影响;“鼓励”多是对他人,而“鼓舞”还指外界事物对自身的积极影响。第2题中,“虽然……但是……”“尽管……还是……”都表示转折,不过用法有区别,“还是”可用在后一个分句句中,“但是”只能用在后一个分句句首。

【矫正策略】

1.引导品词析句。阅读教学中,可通过词语搭配、替换对比、结构分析、来源追溯等方法,帮助学生弄懂新词的意思,引导学生在认真品析中具体理解、形象感受、清晰辨别,以提高他们对词语的理解、感受、运用能力,让词语教学成为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面。

2.加强积累运用。教学中,要依托教材,指导学生适时积累一些意思相近、相关、相反的词语。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在日常生活里,有意识地积累新词,同时由点带面,不断激活,让以前学过的相近、相似的词语不断复现,通过盘活促进积累、理解和运用,让词语成为学生的活的库存。

【习题拓展】

1.下列词语搭配有错的一项是( )。

A.态度(严肃)要求(严格)形势(严峻)

B.(策划)已久(蓄谋)已久(由来)已久

C.生活(优越)作风(优秀)待遇(优良)

D.不胜(欢喜)不胜(感激)不胜(枚举)

2.下面一段话中,组合最恰当的一组关联词语是( )。

周正同学( )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时刻把班级的事情放在心上。( )发现谁有困难,他( )想方设法去帮助。自己( )苦点、累点,( )心里很踏实。

A.因为 所以 如果 就 虽然 但是

B.如果 就 无论 都 只有 才

C.之所以 是因为 无论 都 虽然 但是

D.不仅 而且 只要 就 虽然 但是

句 子

【习题例举】

1.仿照例句,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在于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_________的魅力不仅在于___________,更在于___________。(提示:可写某个人或某个地方的魅力、大自然的魅力、书画的魅力、音乐的魅力、书的魅力、科学的魅力、网络的魅力……)

2.阅读下面的文字,注意带点的词,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1)人人需要关心,需要快乐,需要祝福。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份关心,那我就送你一个东海;如果______,那我就______;如果_____,那我就_________。

(2)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_________

,像_________。

第一题考查学生依据课文中的句子迁移仿写的能力,第二题第(1)小题考查学生句子的理解能力和结构形式、表达方式的运用能力,第(2)小题考查学生模仿句式写比喻句表现事物特点的能力。

【易出错误】

第一题,有部分学生不能领悟句子间的递进关系,关系填写颠倒;还有些学生不认真审题,直接抄写原文,或者生吞活剥例句。

第二题,第(1)小题有学生不会审题,不能按照句式要求写,或者词语次序颠倒,或者不注意意象之间的同类及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或者结构不明确,句子不完整。第(2)小题,要求写的是打比方的句子,但是有学生不认真审题,写的或者不是比喻句,或者虽是比喻句,却并非“像……那么”的句式。

【诊断分析】

一是审题能力不强。本题考查的是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严格的仿写,要做到结构相称,词性相对,内容相关,修辞一致。但少数学生读不懂例句,难以把握句式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的特点,不能从“形似”和“神似”两方面展开联想和想象。如第二题第(1)小题写成“如果一朵花代表一份关爱,那我就送你一座花园。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份帮助,那我就送给你一个太平洋。”没有按照“快乐、祝福”的顺序写,而是另起炉灶。

二是想象能力不强。第(2)小题中对于岸边满是高过马头的五彩缤纷的野花像什么,学生缺乏丰富的联想,思路比较狭窄,要么还是在同类事物上联想,不能算是打比方;要么想象的事物与描写的事物之间缺少相似性,没有表现出事物应有的特点。这表明,学生一方面对语言中的形象画面没有足够的把握,不知道五彩缤纷的野花形象怎样丰富、色彩怎样艳丽;一方面对生活中的形象画面没有足够的库存,语言中的形象难以激活生活中的形象,并寻找相似、构成联系。

【矫正策略】

1.引导关注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只有在生活中观察、分析、体悟,在实践中得到心灵的熏陶,有了丰厚的生活经验和真切的生活体验,才会用鲜活的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仿写时自然就没有无米之虞,思如泉涌。因此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从生活中丰富知识,获得思想,明白事理,提高认识,品尝“我眼看世界,我手写我心”的甜头和乐趣。

2.加强仿写训练。教材上的文段多是文质兼美的,从内容、语言到表达形式多为学生提供了范例。经常引导仿写优美文段,不仅可以促进句段的深刻理解和深度感悟,还能激活学生的生活库存,拓展他们的生活空间,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因此,要重视读写结合,精选训练内容,引导品味句段,体会写法,学习迁移。仿写时,要加强联想、想象创新能力的训练,鼓励创新和个性化的表达。

【习题拓展】

1.照样子,仿写句子。

(1)例:如果,你是山岭,我乐意是装点你姿容的青草。

如果,你是小鸟,我乐意是______________;

如果,你是____,我乐意是_____________。

(2)例:“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问”常常是__________,是__________。

(3)例: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边。

大海_________,不论_____,所以________。

2.仿照划线的句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1)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_______,再搏一下,_________;________,再搏一下,_________……

(2)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暖暖香香的阳光;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______;如果你是_______,那快乐就是_________……

【习题例举】

1.下列名句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你要想真正了解黄山,就得走进山中登山赏景。

B.“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书是一扇神奇的窗,它能让你看到整个世界,了解远古和未来。

C.老年人多多运动,可以延年益寿。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D.“华山自古一条道”,这道题只有唯一的解法,你就别再钻牛角尖了。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

B.她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内。

C.通过读书,我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D.蝙蝠的耳朵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

3.下列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一直在选择,谨慎地选择。选择博爱,____;选择回忆,___;选择诚信,____;选择坚强,____;选择关爱,我们因几颗心同时跳动而愉悦不已。

①我们品味多样的人生

②我们感受苦尽甘来的喜悦

③我们度量往事的厚重

④我们畅享生命的真真切切

A.②①③④ B.①③④②

C.④③②① D.③①②④

第一题考查学生对名句的理解、积累和迁移运用的能力,第二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第三题考查学生对句中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和对语言的直觉感悟能力。

【易出错误】

第一题,应该选择A,这里引用的句子是错误的,应根据“得走进山中登山赏景”这个关键句子,选用“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但是学生往往根据“想真正了解黄山”,认为这就是“欲知山中事”说的意思,因此排除了A选项。

第二题,应该选择D,其余三个选项的标点错误都不太明显,具有迷惑性,几乎每个选项都有学生选。A选项“九一八”是需要强调的日子,应该加上引号;B选项中间应该用破折号,后面部分是对前面的补充说明;C选项里的问号都用错了,“什么是美”这几句都是跟在“我知道”后面的,所以就变成了陈述句,不能用问号。但是学生答题时,往往不去联系比较,整体思考,因而容易出错。

第三题,应该选择B。第二空相对来说容易一点,学生看到“回忆”会想到跟上“往事”,但是对其它几个词语,有学生不明白其涵义,或者不能把“博爱”“诚信”与选项中的关键词“多样”“真真切切”联系起来,所以乱选一通。

【诊断分析】

一是理解不够透彻。常用的名言、俗语、谚语、诗句,都具有简洁精炼、意蕴深刻的特点,但不少句子有比喻义和引申义。如果平时学习满足于字面意思的理解,实际运用就必然出错。如第一题,“想真正了解黄山”有多种途径,问山中打柴人可以。但联系“得走进山中登山赏景”仔细推敲,就知道不能选“须问打柴人”,而选“近山识鸟音”。

二是语感有所欠缺。选择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句子,主要考查的就是学生的语感能力。对词句的理解能力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要靠综合的直觉判断,也就是语感能力。缺乏语感的敏锐性,就会误读、误判,甚至将意思弄反。因此,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能力,完成这类句子练习才能得心应手。

【矫正策略】

1.注重语言积累。对常用的名言、俗语、谚语、诗句,要鼓励学生主动接纳,多加积累;联系语境,深刻理解;结合实际,灵活运用,让其逐步成为他们的有效积累。要告诉学生,经典名句,结构紧凑,语言凝练,微言大义,意蕴丰厚,写作中适当运用,可使语言表达更加精炼、明快,让人感觉到语言的简洁美。除此之外,教者要做好三件事:一是主动推荐,让学生知道积累;二是帮助解难,让学生理解意思;三是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习运用。

2.注重语感培养。要重视语感训练,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灵敏度和顿悟力。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在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整体的领悟中培养语感;通过比较品评,让学生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甚至不同标点的比较中,发现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评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以培养语感;通过潜心涵咏,反复揣摩、咀嚼语言文字,“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鉴赏玩味,推敲比较,获得审美情趣和意蕴,以培养语感。借助联想和想象,化干枯的文字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通过表象重组,创造新的情境和意境,以获得丰富深切的语感。

【习题拓展】

1.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诗句。

(1)当有人推荐王冕入朝为官时,他深知官场的丑恶,告诫自己:“_________,________。”

(2)狱中的革命者,面对敌人的毒刑拷打,抱定“_________,______”的坚定信念,坚强不屈。

(3)敏敏的作文言之无物,常常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烦恼。老师告诉他:“生活是写作的源泉,‘__________,_________’。要写出清新鲜活的作文,就得投身于生活实践活动。”

(4)旭日东升,莲叶田田,荷花绽放,面对此景,你可以大声赞叹:“_____,____。”茫茫秋水,落日余晖,鸥鸟振翅,观此美景,你可以动情吟诵:“_____,____。”中秋佳节,身居异乡,举头望月,你可以遥寄祝福:“____,___。”感谢古诗词,丰富了我们的语言,提升了我们的气质。

(5)古诗中不乏蕴含着深刻道理的诗句。朱熹的诗句“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只有不断汲取新鲜知识,思想、智慧才会永不枯竭。而苏轼《题西林壁》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则强调习作要多角度观察,多方位描写,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2.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与例句中引号的作用相同的一句是( )。

例:蝙蝠的耳朵又怎能“穿透”黑暗,“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A.今天我想跟大家谈谈“诚信”的话题。

B.像他这种专门设计害人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的好。

C.阅览室的墙上挂着刘向的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D.人的内脏器官会发出各种声音,医生用听诊器检查各个“乐器”的演奏是否走调。

3.下列关于标点符号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句中引号的作用是特殊含义。

B.“在我们的心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C.“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列举的省略。

D.“倘若刘老师已经不在了……不,不会的。”句中省略号作用是语意未尽。

4.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______;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B.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段 落

【习题例举】

1.某校六年级举行了“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如下任务:

(1)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你仿照前半句的句式,把后半句补充完整。

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读好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和小华在探讨交流读书方法时,有如下发言:

小明:网络时代,信息量很大,可以看的书很多,但是,面对茫茫书海,我不知从何下手。

小华:我读过很多书,但读后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

针对以上发言,请你给其中一人提出合理的建议,注意语言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西游记》阅读交流中,小东说,猪八戒好吃贪睡,爱占便宜,耍小聪明,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你怎么认为呢?请依据《西游记》中的故事,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小辩论会:水是善还是恶?

正方:水是善的。 反方:水是恶的。

下面是双方的一段辩词,请根据不同的立场做出有针对性的反驳。

正方:水是善的,她有许多优秀品质,比如她遇方则方,遇圆则圆,随机应变。

反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反方:君不见洪水滔滔天上来,毁良田,淹村庄,吞噬无数生命。对方辩友难道视而不见,依然说水是善的吗?

正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和在具体情境中口语交际的能力,第二题考查学生在模拟辩论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易出错误】

第一题第(1)小题学生往往不按前半句的结构和字数要求写,有的写成“读书让……”或“读书使……”。第(2)小题要求给其中一人提建议,有学生却把对两人的建议揉在一起;有的建议没有针对性,或者过于简单空洞,无实际内容。第(3)小题有的不能兼顾题中的所有要求,有的谈观点但缺少故事支撑,有的讲了故事但没有表达自己的观点。最易出的问题是把小东发言抛在一边,少了交流的味道。

第二题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学生不能根据不同的立场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驳,而是自说自话,不能捕捉对方观点中的破绽进行有的放矢地反击,没有形成正面的交锋,撞击不出辩论的思维火花。

【诊断分析】

以上两题属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考查的是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这方面的训练平常教学中相对占的比重较轻,教师普遍重视不够,学生缺少必要的训练,自然不能有条理、有层次、有深度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次,学生对于此类题目的审题能力欠缺,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原因。

【矫正策略】

1.认真审题。对于交际类题目,要注意审清题目,注意人称、措辞和说话的语气。另外,还要充分利用题干中的内容,以保证最基本的要求能顺利达成,如交际的目的、字数的要求等。比如,题1中,根据小明同学的发言可知,网络时代书籍丰富存在无从下手的现象,因此可向他提出“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告诫;而根据小华同学的发言可知,遇到读书囫囵吞枣、印象不深的问题,则可向他提出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建议。当然,作答还要注意称呼和说话的语气,力求考虑周到全面。

2.关注生活。一是指向生活。综合性学习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语文基本能力,也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新需求,要切实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中,教者也要做有心人,对学生的倾听、表达和沟通、应对能力进行训练,为他们走向生活奠定基础。二是引向生活。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会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以主动适应开放性的社会环境。

【习题拓展】

1.综合学习。

一手漂亮的钢笔字能让人赏心悦目。写好钢笔字既是语文课的教学要求,也是同学们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钢笔字的知识,提高写钢笔字的水平,六(1)班准备开展“走进硬笔(钢笔)书法”的主题活动。

活动一:宣传 为了帮助同学们明确练习硬笔(钢笔)书法的意义,营造人人参与活动的氛围,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分享 如果同学们推荐你为本次活动的发言人,你打算怎样介绍自己练写钢笔字的方法经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专题探究。

(1)荷又名______

(2)老师要求上网查找关于荷的资料,在某网站当你发现下面这样评价荷的言论时,请根据学习的收获谈谈自己的反对意见。(不少于40字)

网友言论:我讨厌荷花,从淤泥里汲取营养,长大开花,却吹嘘“出淤泥而不染”,这是自命清高,多少还有点忘恩负义的味道。

我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口语交际。

讲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可是偏偏有些人待人没礼貌,出口成“脏”。面对这种情况,你准备怎样劝诫他,并教他一些日常交际用语。请至少用上一句合适的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著名作家安徒生的生活很俭朴。有一次,他戴着一顶破旧的帽子在街上走,有个行人嘲笑他说:“你脑袋上的那个玩意是什么?能算是帽子吗?”安徒生不动声色地回敬道:“你帽子下那个玩意是什么?能算是脑袋吗?”行人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安徒生的回答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阳光体育运动”在小学越来越受到关注。大多数学生积极参加,但是也有小部分同学不愿意参加运动。为了动员更多的同学加入“阳光体育运动”,学校决定征集宣传口号。请你也来设计一条。(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题例举】

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

开学以来,开展了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大家阅读了《诚信从我做起》一书,参加了演讲、唱歌、制作手抄报……等活动。这些活动虽然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而且增加了我们的语文实践能力。由于活动开展的绘声绘色,电视台的记者专门进行了采访报到。

本题是一道综合改错题,错误包括用错的标点、错别字、句子不完整、关联词搭配不当等,主要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并规范使用修改符号正确修改的能力。

【易出错误】

题中有八处错误,但未提示有几处错误和错误类型,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第一处的活动主题,有学生不知道把书名号改为引号;第二句话中的省略号和“等”字学生知道不能同时用,但本题删除“等”是不对的,应删除省略号。两处错别字也有学生改不出来,一是“的”和“得”混淆,一是“报到”与“报道”混淆。语病有多处,“绘声绘色”用词不当,一些学生能够发现,但改成了“丰富多彩”,找对了“症状”,但开错了“药”,应该改为“有声有色”或“轰轰烈烈”才对;还有“增加”和“实践能力”搭配不当,也有学生不能发现错误。

【诊断分析】

一是细心不够。本题虽没有提示错几处,但此类综合改错题不外乎标点、错别字、病句等类型,且语段中的不少错误是比较明显的,比如两处的标点错误,第一句缺少主语,“报道”误写成“报到”,还有几处搭配不当等错误,只要仔细阅读和推敲,是能发现并修改的。而学生答题多缺乏耐心,少了细心,粗略地看,泛泛地改,结果是顾此失彼。

二是训练不够。综合改错能力,只能在相应的训练中形成。事实上,虽然这方面的专项训练并不太多,但学生平常写作训练中的修改并不少。只是很多时候,教者嫌麻烦、图省事,对学生习作中的错误都是包办代替,使学生失去了修改训练的契机,且养成了依赖心理,懒于推敲词句、查错纠错。

三是语感缺乏。完成这样的综合改错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语感能力。语感好的学生,只要专注地看一眼,或者在心中默念一遍,就能敏锐地感觉到语言文字中别扭的地方,发现存在的问题。而语感弱的学生,就算反复读上几遍,也还是没发现有什么问题。因此,大凡改错不全的同学,还在于他们缺乏敏锐的语感能力。

【矫正策略】

1.培养自主修改的能力。作文教学中,教师不要做“超级奶妈”,包办学生的修改,而应该把修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修改的意识,让他们掌握自主修改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改习惯,形成自我修改能力。同时也要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在作文的自改和互改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修改的能力。

2.培养字斟句酌的习惯。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推敲语言,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学会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汲取养分,在反复的诵读中积淀语感,习得规范的表达方式,学会在日常的习作、口语交际中正确运用,并养成字斟句酌的习惯。一旦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增强了,完成上述综合改错题就不在话下了。

【习题拓展】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看了《中国诗词大会》决赛,使我心潮澎湃,决心也要像武亦姝一样,在吟诵中华经典诗词中,际遇更美好的人生。

B.“你应该吸取教训,避免不发生类似错误。”老师意味深长地说。

C.经过激烈比拼,六(7)班战胜了六(1)班,获得了拔河比赛的冠军。

D.有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全校同学和少先队员都参加了这次活动。

B.他这个人说话做事太果断,不愿听取群众意见。

C.我们按照高老头画的那张简图,顺利地找到了深山中的那位猎手。

D.考试前切忌不要疲劳过度,应该养精蓄锐,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考出好成绩。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华好诗词》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

B.这个问题你应该原原本本解释清楚,否则不可能不让人产生怀疑。

C.为了使大家生活在文明祥和的环境中,业主委员会讨论并通过了《小区文明公约》。

D.我们即将小学毕业,学习更紧张了。

4.综合改错。

(1)“六一”庆祝会上,宣读了优秀少先队员的名单,特别发扬了刘华的先进事迹。听了这个消息,同学们纷纷向他庆祝,刘华十分激动极了,他表明自己的决心:今后一定要再接再励,刻苦钻研,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共六处错误)

(2)这学期,课外阅读对我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阅读了“简·爱”“鲁滨逊漂流记”等……课外书,这些书的内容和文字都很丰富。大量的阅读使我们增强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我们班还被学校授予“课外阅读先进班级”。(共七处错误)

阅 读

【习题例举】

在冬夜里歌唱的鱼

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去了(沉寂 沉静)的北方。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山冈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在昏暗中裹挟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

②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种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父亲微薄(báo bó)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绳时“嘿嘿”几声。在夜色中,他的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整条的鱼被分成数小块,娴熟而又忙乱。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散开来时,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狂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yè yàn)的叫声,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上做作业;二姐的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气升高,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在幸福的预感中虚张声势。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⑤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噘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气。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地盖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气闷在锅里,但仍挡不住(溢出 渗出)异香。

⑥鱼熟了,母亲只吃鱼汤泡饭。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在我们茫然的眼神里走出弥漫着鱼香的房间。

⑦寒冷跟随着温暖的小碗,跟随母亲推开那间草屋的门。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冰冷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

⑧同样是一个冬夜,这位孤寡老人孤单地走了。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最后的时刻,有这家人的照顾。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

⑨很多年后的冬天,黄昏时我们不再去那个山冈张望。我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了。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那年,在冬夜里歌唱的鱼,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

1.用“”画去短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读音或词语。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虚张声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贪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第④自然段写母亲烧鱼时孩子们和父亲的表现,说说他们此刻的心理活动。

①孩子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父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①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回答问题。

文题《在冬夜里歌唱的鱼》中的“歌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①自然段中写到:“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山冈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请分析这处景物描写在文章表达方面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在冬夜里歌唱的鱼,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这句话的含义深刻,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易出错误】

第1题,一些学生不能弄清“咽”和“薄”的读音,不能正确区分“沉静”和“沉寂”。第2题对“虚张声势”理解,不少学生没有解释出“虚张”的意思;“贪婪”的意思,一些学生理解成了“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丢掉了最关键的“想要得到更多的”;还有少数学生还没有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不能准确表达词语的意思。第3题要求说说孩子们和父亲此刻的心理活动,应该具体写出心里想的,而一些学生却用概括归纳的方法答题。第4题不少学生只答出“心脏”的一层含义,没有深入思考,漏答了另外的要点。第5题对“歌唱”的理解,不少学生只能答出一个要点,不能从多个角度深入思考。第6题对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学生死搬硬套常用的表达作用,没有结合本文的内容和情境去理解。第7题,有学生没有真正读懂句子,没有抓住一个点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诊断分析】

从学生方面来看,原因主要在于:

一是阅读能力欠缺。阅读题是语文测试的重头戏,它考查的是学生阅读理解感悟和语言表达的综合能力。从答题情况看,不少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强:难以整体联系,进行概括;难以抓住重点,把握精要;难以深入透视,理解内涵。还有不少学生答题缺乏章法:或是顾此失彼,不注意整体联系;或是颠三倒四、不注意简洁明了;或是语不达意,不能清楚表达。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学生完成阅读综合题多容易出错。

二是阅读习惯不佳。少数学生没有养成静心阅读、用心品味、深入思考、圈点批注、主动积累的良好习惯,常常只重情节,不求甚解,读书走马观花,一目十行。平时如此,到了考场上完成阅读练习时,往往表现为审题不清,题意不明,就匆匆下笔;读文不细,浮光掠影,一知半解,就立马答题。内心的浮躁,造成很多学生阅读不走心,对文本内涵不能准确把握。这样,答题出错就不足为奇了。

从教师方面来看,原因主要在于:

一是忽视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不少教师思想不够重视,训练难以到位。怎样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做得不够,章法不多,往往把阅读仅看作是读懂一篇文章而已。阅读指导多以理解文章内容为目的,且这种理解又常常满足于泛泛的读悟,满足于碎片化的理解,学生缺少潜心会文,深度参与;缺少系统训练,巩固强化,相应的阅读能力还是没有形成。当他们独立阅读时,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文本内涵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二是忽视方法指导。阅读方法的指导与训练,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但不少教师对学生缺乏正确的、多元的、科学有效的读书方法的指导,往往只注重引导学生去阅读、理解文章的涵义,而忽略教给学生完成这些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方法,或者课堂上对于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迁移、运用,缺少训练的时间和空间。怎样解词释句、怎样概括内容、怎样体会情感等等,这些阅读方法,课上没舍得花功夫,用心思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就往往会无所适从。

【矫正策略】

1.重视能力训练。要处理好知识和能力的关系,把能力培养渗透到各个环节。要围绕能力训练,确定教学重点,精选教学方法,凸显教学过程。教学中,教师要有强烈的训练意识,给学生提供各种阅读实践的机会,给阅读训练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形成理解内容、体悟情感、整合归纳、表达运用等方面的能力。还要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让学生潜心会文,用心读书,以获得个人的理解、体验和感受。

2.重视方法渗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渗透和指导,教给学生认识汉字、理解词语、概括段意、理解句意、领会内涵等方法。同时,还要引导梳理归纳,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练习,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把握方法,在运用中形成能力。这样立足课堂,习得方法;借助阅读,运用方法,其效果肯定不言而喻。

3.重视习惯培养。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须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性工程,必须不断进行强化训练,常抓不懈,逐步培养学生静心阅读、静心思考、圈画批注、主动积累等良好习惯。只有养成了好的阅读习惯,才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习题例举】

青少年上网的爱与痛

材料一: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总数已达7.10亿,19岁以下网民占全体网民的23%,其中年龄低于10岁的网民超过2059万。与2015年底的数据相比,10岁以下儿童群体占比有所增长,互联网在低年龄段继续渗透。

材料二:青少年上网调查。据相关调查得出:几乎所有学生会上网,并且经常上网,大部分学生家里就有电脑和网络。上网绝大部分时间用于玩网游、看电影、下载音乐和聊天。__________

材料三:半年前,刘某四人上网聊天、玩游戏时相识。10月29日晚8点,哥儿四个囊中羞涩,没钱上网了,遂萌生了歹意。四人在呼兰县打了一辆出租车,当车开到城郊结合处时,四人动了手,出租司机胸部连中2刀,被扔至路边土沟里,四人带着抢来的几十元现金,开出租车逃跑。当晚,他们拿着抢来的钱,在网吧过了一宿游戏瘾。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四人最终都被抓拿归案。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你的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找一找联系,说说青少年上网有什么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青少年上网好不好,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上网的青少年写一句温馨提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不同形式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练习,主要考查学生能否根据阅读要求,在读懂每一个单独文本的基础上,围绕目标指向,通过对文本的合理联系、具体分析、发现规律,从而准确答题的能力。这样的习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易出错误】

第一题,要求阅读前两个材料,说说发现,而有学生只从一个材料中提取信息。第二题,有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谈青少年上网的危害,没有从二三两个材料中寻找联系,所谈的危害偏离了材料内容。第三题,要求综合上述三个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发表观点,而学生大多数是说上网不好的一面,其实综合所有材料可知,不能只说不好,还应该谈上网有利的一面才符合题意。第四题,主要是要提醒青少年认识到上网的利弊,不要沉迷网络,但是有学生的提示语中使用的是“禁止”“远离”等字眼,这样有失偏颇了。

【诊断分析】

一是缺乏整合能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测试,考查的是学生根据材料提供的线索和情境获取、分析和解释信息,对信息做出判断、评价和运用的能力。有学生不能从单个材料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多个材料组合在一起时,更难以寻找、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规律,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如上述第三题,如果学生能关注文本的标题,联系材料二图表中的“听音乐”“学习需要”等综合考虑,就不至于单说上网的弊端了。

二是缺乏必要训练。之所以学生对上述习题难以作答,重要原因还在于平时缺乏这方面的训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需要学生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评价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这是现代信息社会必备的一项综合能力。但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比较少。而非连续性文本相对于连续性文本显得枯燥无趣,学生不大感兴趣,就难以保证训练效果。这样,训练数量和质量的问题反映到考查中,学生答题出错也就无需大惊小怪了。

【矫正策略】

1.加强方法指导。在增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量的同时,要切实重视该类文本阅读方法的指导,不仅要教学生善于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还要促使他们通过分析比较、简单推理、联系思考等整合信息的方法。比如,可让学生按照如下方法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一是抓住标题,发现主题;二是逐个分析,提炼概括;三是比较甄别,发现差异;四是寻找联系,发现规律;五是整合信息,尝试推论;六是回读材料,准确判断。有了方法的指导,并进行了一定量的训练,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自然能得到提升。

2.培养整合能力。要善于挖掘、整合、活用各种资源,培养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一是挖掘语文教材资源。可运用课本上的插图、书后的“作家卡片”“名著便览”等,组织学习交流,训练学生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二是整合其他课程资源。数学、科学、品德等学科的文本大都是以图、文字、表格等相结合的形式出现的,可对这些文本加以改编,成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资源。三是活用生活资源。生活中的广告纸、说明书、购物发票、旅游导览图、安装图等都是训练的好材料,可凭此开展综合性学习。

【习题拓展】

“手机依赖症”

【事件回放】高考前,南京考生小李跟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原来,父母担心影响考试,5月就没收了他的手机,可是已用惯手机的小李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和焦躁不安,甚至动辄跟家人吵架,并声称没有手机就不参加高考。

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表示,这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现在患上此症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有这样的“患者”来寻求帮助。

【调查统计】某调查机构对我国某市上班族和学生族使用手机情况调查统计表______________

1.根据以上信息概括什么是“手机依赖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的调查统计表中,你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分依赖手机会产生哪些不良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哪些办法可预防“手机依赖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天使用手机时间_1小时以下________1到2小时3到5小时5小时以上________比例___19.23%_21.15%44.23%15.38%_依赖手机的原因_通信需要_______放松需要上网查资料生活无聊空虚___比例___21.15%_42.31%19.23%17.31%_

作 文

【网友声音】

安娜:饭菜上桌前,捧着手机边娱乐边等待;上桌后,不是拿起筷子一尝美味,而是先拿起手机拍照传微信;吃饭时,一只手动筷子一只手按着手机键盘。一桌人都对着手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现在的饭桌已经被手机“绑架”了。

木棉:没手机时,我还能记住重要的人的电话号码、生日等,现在,完全记不住了,全靠手机来记。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没事儿的时候就想掏出来看看,不知不觉中时间就过去了,而原本计划在现实中要做的事却一件也没干。

【专家观点】

手机上瘾的人要学习如何“数字节食”,合理使用手机,把视线转移到大自然和现实社会中,适当地强迫自己远离手机。

——郁加凡

“手机依赖症”涉及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消除并根治“手机依赖症”带来的弊病,需要来自包括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

——鲁春晓

智能手机厂商要尽到社会责任,比如在手机说明书的醒目位置,指出过度使用手机可能造成的危害。

——毕爱红

【习题例举】

1.文题:我渴望______

提示和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上“自由”“理解”“成功”“尊重”“进步”等。(2)可以用一、两件事写清渴望的原因,充分表达内心的感受。

2.文题:那次,我流下了______的泪水

提示和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幸福”“激动”“伤心”“后悔”“痛苦”等。写清流泪的原因和那一刻的内心感受。

3.生活的酸甜苦辣,世界的纷繁复杂,让我们将多少事情和想法藏在心间。请以“心事”为话题,写一篇习作。

【易出错误】

一是选材老套。题1写自己的渴望,很多学生写上六年级了,妈妈给自己报了很多补习班,于是渴望自由。题2所写的感动的事多是“雨夜妈妈送我上医院”“雨中同学送我回家”“我摔伤了,同学扶我去医务室”等;写伤心的事,多数学生写被冤枉、受委屈;写后悔的事,很多人写的是因为做了错事不敢承认而后悔,甚至还有写打碎了花瓶撒谎而后悔的。

二是内容空洞。这三道习作题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要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但叙事过程中,学生不能紧扣重点,把自己所选择的事描写真实具体、生动细致,内容叙述是平铺直叙,内心感受是言不由衷,没有表达出真情实感,给人记流水账之感,读起来索然无味。

【诊断分析】

一是缺乏生活积累。学生习作为什么会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没有养成积累生活素材并及时把它记下来的习惯,随着空间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除了印象特别深刻的以外,其余的都会渐渐模糊、淡忘,甚至消失;其二,从众心理作祟。课上,前一个学生的取材常常会影响尚未想到材料的学生,他们懒于动脑,经常是直接照搬、机械模仿。

二是缺乏生活敏感。不少学生缺乏对生活的敏感,一个细微的动作、一句不经意的话语、一点细小的事,总难以在他们平静如止水的心湖上漾起涟漪,似乎非得“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在内心掀起波澜。由于缺乏敏感,生活中那些本该拨动内心情弦的鲜活素材学生没有在意,当然也没有真切的感受,所以写作时,他们就无法细致地描绘当时的场景和内心的感受了。

【矫正策略】

1.重视生活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矿。为此,我们该追求“生活中作文,作文中生活”的习作教学。让充实的、鲜活的生活为学生习作提供丰富多彩、源源不断的素材,让习作成为学生提升生命质量和人生智慧的一种生活方式。要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关注生活,让眼睛成为生活的“摄像机”,让大脑成为生活的“云盘”。还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帮助他们开源活流,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笔,不断有所发现。

2.培育敏感文心。习作指导须培育学生的“文心”,应努力去呵护学生的敏感心,并加以培育。要让学生以观察、思考、回忆、推测为基础,以唤醒、激趣、发现、训练为途径,培养他们时时能“眼前一亮”“定睛一瞧”,处处有“托腮沉思”,天天可“奋笔疾书”的敏感力,真正实现“我手写我心”的目的,达到“见物即观,观物有感”的写作境界。当学生在观察、审视、表达中培育出了一颗对生活的敏感心,生活的素材矿就真正成为他们言语活动取之不尽的源泉了。

3.重视有效指导。要讲究指导的重点和有效。审题指导,坚持要言不烦,让学生知晓作文的方向;选材指导,重在思路拓展,让学生选出独特的素材。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训练独立思考、提炼生活、分析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上述题1写自己的渴望,就可引导突破提示,比如渴望回到从前,渴望一次旅行,渴望快快长大,渴望拥有神笔等等。重点指导,重在指向中心,让学生明晰写作目的。要培养学生根据文题选择材料、谋篇布局、学会照应的能力。

【习题拓展】

1.生活中,冲动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在班级、在家里、在路上……在其它很多公共场所,都可能因为冲动引发“战争”。你亲身经历或亲眼目睹过这样的事吗?请你围绕“冲动”这个话题,写一件事。

2.文题:生活因______而美好

追求心中的梦想,沐浴爱的阳光,畅游书的海洋……在分享中品尝欢乐,在思考中发现精彩,在拼搏中拥抱未来……啊,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请选取最难忘的一件事或一个场景,表达你对“美好”独特的感受。先把题目补充完整,说真话,抒真情,书写工整,标点规范,不少于500字。

3.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甚至是一句名言、一首歌、一个眼神、一抹微笑、一句鼓励、一次挫折……都有可能给我们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请以“_______影响了我”为题写一篇作文。

猜你喜欢
词语能力学生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赶不走的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学生写话
一枚词语一门静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