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瑞娟 杨 成
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唤起大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更好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基于问卷调查和采访,对当前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以期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采访两个环节,主要针对全国在校大学生,通过问卷星APP进行发放问卷,调查对象覆盖本科各年级学生、研究生及博士,本次调研发放问卷570份,实际回收570份,回收率100%。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归纳和概括,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把握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视阈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从而深刻剖析问题存在的根源。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只有少数不明确、极少数不清楚。具体如图1所示。由此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已经确立了自己的价值观,少数学生不明确,个别学生不清楚。
图1 大学生价值观明确情况
在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因素中,各个因素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比例相差较大。如图2所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最为重要,而媒体教育与朋友圈子对大学生的影响较小。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所以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最为重要,主要原因可能是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站,学校教育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场所,而且学生在学校和家里的时间较长;媒体教育与朋友圈子对大学生的影响较小原因可能为大学生对媒体的价值观栏目关注度不够,而朋友圈子则以记录生活为主要用途,从而导致媒体教育与朋友圈子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较小。
图2 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因素
对于“你是否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这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同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理念,都已知晓。如图3所示。这说明绝大部分大学生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已经达到了内化于心,从而为下一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外化于行”夯实了基础。
图3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了解
对于“自己是否已经培育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已经培育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数学生还没有培育,极少数学生培育的其它价值观。如图4所示。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自觉培育,少数学生还没有培育。这就要求我们下一步还要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中间落地生根。
图4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情况
对于“身边的大学生是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言行”这一问卷,从调查结果来看,有50%的大学生认为身边的大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言行,而另外50%的大学生则表示自己没注意或者不是。这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没有真正实现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落地生根,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大学生之行”的具体措施。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大学生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85.83%的学生认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只有6.25%的大学生不太了解。这说明绝大部分学生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只有少部分学生经常参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大部分学生偶尔参加。对于“你是否参加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这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经常参加的学生不多,偶尔参加的占大部分,极少数学生从不参加,如图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还没有得到大部分同学的重视,还没有成为他们的经常性活动。这也反映出活动举办的宣传是否到位、活动形式是否能吸引学生。与课堂授课相比,通过开展书法比赛、诗歌朗诵、绘画、知识竞赛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应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只要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就能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的参与中使大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正唤起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图5 大学生参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情况
关于“大学生参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意义”这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培养担当精神、增强爱国情怀的学生占32.5%,认为完善人格、培育高尚情操的学生占24.17%,认为加强社会关爱教育、培育高尚道德品行的占22.92%,认为磨炼坚韧意志、增强意志品格的占13.75%,只有5%的学生认为实现人生价值。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大学生带来正能量,能够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精神食粮。
关于“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这一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图6所示。可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多样,可以从教育、诗歌朗诵比赛、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知识竞赛等诸多方式进行,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较大。
图6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
大部分学生认为利用当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传统节日、网络资源和举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比赛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
图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式
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哪些功能”的问卷调查,结果如图8所示。可见,大部分学生认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推动功能、承载功能、资源功能、落实功能,这也充分证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动力。
图8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具有的功能
关于“您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哪些资源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问题,从统计的结果来看,大致有三种观点:第一,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例如家国情怀、尊老爱幼、诚实守信、重义轻利等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艰苦奋斗精神、矢志不渝信念、奉献精神、励志品格等能够助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第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精神、厚德载物胸怀能够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关于“你更愿意通过哪些途径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查,结果如图9所示。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认为学校教育、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志愿者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途径,少部分同学认为家庭教育、社区宣传教育也是可行的。
图9 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
通过以上对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的活动不够多,且形式不够丰富、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当下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更好地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规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华民族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内化为中国人民的内在信念,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作为未来的希望,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发展和定格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科学价值观的引导。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主流是正确的,大学生的价值观总体上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存在信仰危机、价值迷失、心态失衡、道德滑坡等价值观偏离的现象,在传统文化认同中,必须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夯实大学生的价值观基础。
在高校,社会实践活动能促进大学生更快更好的成长成才。2013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时对青年人投身社会实践又提出了殷切的期望,指出:“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要坚持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在社会的大学校里,掌握真才实学,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通过社团活动、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使大学生在了解社会、了解国情的基础上,更加信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使大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品性得到锻造、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得到增强,积极、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实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
大学是传承人类文明、提升人类精神、守护人类尊严的地方,它的核心价值就是追求真知和真理。它负有引导社会价值观,并从道德精神上规范社会行为的使命。大学对学生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校园文化方面,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既有强制的行为规范的要求,又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高校校园文化既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校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在高等教育活动中,校园文化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为学校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是课堂教学育人功能的必要补充,是最具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的。因此,为了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积极探索与尝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使得校园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就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1]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充实大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大学生的技能,还能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因此,高校可以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努力提高校园文化品位,营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氛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学生受到教育与陶冶,提高其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而4G时代的掌媒,将移动通讯与互联网结合,使得手机等掌上媒介实现了网络互联。当下微博、微信的广泛使用,掌媒的优势无可比拟,掌媒摆脱了对网络连接设备的依赖,且更具有自由性和经济性,大学生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沟通、讨论。因此,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顺应掌媒网络时势,因势利导,融入和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资源。大学生行住坐卧于弥漫着浓郁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中,无形中能促进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认知和文化认同,增强其文化自信,形成文化自觉,进而促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2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2]因此,通过开展书法比赛、诗歌朗诵、绘画、知识竞赛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应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只要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就能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的参与中使大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正唤起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担当精神、增强爱国情怀,又能够完善人格、培育高尚情操。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加强社会关爱教育、培育高尚道德品行、磨炼坚韧意志、增强意志品格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