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历史文化资源的调查与研究

2019-01-26 16:49董建霞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济阳先行济南

董建霞

2018年以来,济南在黄河北岸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国家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这是济南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和重大挑战。随着先行区建设进程快速推进,现代建筑次第兴建,新兴产业逐步落地,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将加速渗入,先行区所涉区域内的面貌、生产生活将发生急剧变化,而区域内的民居、生产生活方式、历史文化大部分会逐渐消失或被遗忘。长远来看,失去历史文化的支撑,先行区将成为无历史文化底蕴的新城;失去历史文化的滋养,先行区文化建设也会失去自信与创新之源。故而,在规划建设之初,应对该区域历史文化资源进行调查和研究,以助于其全面科学的规划与建设。

一、先行区的历史沿革

2018年7月,济南市委市政府正式明确了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代管范围:将原天桥区泺口街道办事处所辖黄河北五居(鹊山东、鹊山北、鹊山南、梅花山、月牙坝) 划归天桥区大桥街道办事处代管,大桥街道办事处及济阳县崔寨、孙耿、太平共4个街道办事处划归先行区代管。这样,先行区基本形成南至黄河、北至徒骇河、东至济阳县回河街道办事处边界、西至天桥区桑梓店街道办事处边界的区划范围,总面积约450平方公里。

大桥镇因济南黄河公路大桥建于境内得名。明清及民国时期,这里隶属历城县,1944年改属齐临县抗日政府。1950年5月至1958年9月又为齐河县第九区管辖,1958年9月改为齐河县大吴人民公社,1984年又改称大王乡。1989年12月,齐河县大王乡、靳家乡和桑梓店镇划归济南历城区管辖。1995年,大王乡改称为大桥镇。2000年1月,大桥镇、桑梓店镇、靳家乡皆划归天桥区管辖。2001年5月,又撤销靳家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大桥镇。2016年8月,大桥镇改为大桥街道办事处。

崔寨镇之名出现较晚。1945年以前,今崔寨镇所在境域,一直属于历城县的版图。1945年,山东省政府进行区划调整,将历城县的清宁、马家两区管辖的黄河以北及滩区内的 73 个村庄,划给济阳县并建立青宁区。1957年,县下撤区,济阳县下直接设乡镇。同年,分青宁乡部分区域设崔寨乡。几经调整,2001年3月崔寨乡与青宁镇合并建立崔寨镇。2017年5月崔寨镇改为崔寨街道办事处。

孙耿镇为历史古镇。据《宋史·地理志》载:“建隆元年(960),河决公乘渡口,坏城。三年,移治孙耿镇。”也就是说宋代初年,临邑县城因为遭受水患,曾将县治移到孙耿镇,后又移走。金代天会七年(1129)济阳县设立时,孙耿镇被划归济阳县管辖。历元、明、清相沿不改。直到1944年1月,划归新置的齐临县(后改属齐河县)。1950年5月,重新划入济阳县。 2001年4月,孙耿镇与辛集回族乡合并,仍称孙耿镇。2017年5月改为孙耿街道办事处。

太平镇,直到民国时期始有太平乡的记载,属济阳县第四区。1950年重新划区,因区公所设在二太平村,故称二太平区。1956年,撤区建乡,二太平区改称二太平乡。1958年改称二太平公社。1984年又改为二太平乡。2001年3月,与庙廊乡合并建立太平镇。庙廊乡则为一古镇。明《济阳县志》称之为小郎务镇,清《济阳县志》则称“庙廊务镇,在治西三十里”。[1]2017年5月,太平镇改为太平街道办事处。

由此可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4个街道办事处虽然隶属变换频仍,但主要隶属于济阳和天桥。济阳于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正式设县,设县之前,这一带已有源远流长的历史。虞舜至夏朝时为部落酋长季则氏之地。商初为逄伯陵方国之地。商末为古国蒲姑之地。周代属齐国,汉属济南郡,唐代属齐州,北宋属济南府。设县之后,其政治经济地位愈加凸显。元属济南路,明清时属济南府,民国时期属济南道。新中国成立后,自1950年5月起,济阳先后为德州、惠民、聊城、淄博专区管辖,自1990年才又划归济南市。2018年济阳县升为济阳区。如今,济阳已成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主要承载地,可谓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二、先行区历史文化资源调查

先行区位于黄河以北广阔的平原地带,这里地势平阔,区位优越。史载称:“济水近而纡于前,土河远而控于后,四无山崖,旷然平地,草木荫森,居民繁剧。”[2]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丰富的文化,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一)古遗址与古建筑

邝冢遗址位于太平街道邝家村西南400米。遗址中心为高台地,最高处高于周围地表4米。东西宽122米、南北长138米。1973年夏,考古人员在此试掘探沟1条,出土了龙山、商周、春秋、战国、秦汉等时期遗物,有灰陶三足盘(残)、商代蚌质鱼钩、浅褐陶器之凿形足及石铲、石刀等,是一处延续时间较长的古代人类生活居住遗址。民国《济阳县志》记载:“冢之西北距邿城三里,邿世传此冢为邿王点将台。”[3]现今,遗址北有大邿城、小邿城村。1995年被列为济南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沟遗址位于孙耿街道张沟村东北70米处。南北长49米,东西宽47米,面积2303平方米。1979年,考古人员曾于此试挖探沟,从中发掘出骨箭头、骨笄、蚌饰、石镰、石斧残片、红陶鬶足等。该处属于龙山文化遗址,1981年5月17日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济南市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岭寺遗址位于太平街道东坡村东北300米处。遗址高于周围地表1.5米,东西长50米、南北宽40米,从中发掘出的文物标本有灰陶、褐陶两种陶器及红陶鬲足、鬲口沿,还有石刀残片、骨匕残片等,属于商周文化遗址。1981年5月17日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济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栏口村汉画像石墓位于太平街道杨栏口村村西。墓葬坐北朝南,南北长约10余米,东西总宽度约5、6米,砖石混合结构,属于东汉晚期墓,规模较大,出土的石构件数量较多,画像雕刻精美。2013年被列为济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艾元徵墓位于孙耿街道艾老村西邢家渡干渠东侧,坐东朝西,占地75亩,牌坊气势宏伟,庄严肃穆。神道两侧立有石翁仲、石虎、石马、石羊等。2016年7月,艾氏家族将艾尚书墓重新修缮。墓前置祭台、香炉,矗立有龟驮龙头石碑一座,陵园内现存艾氏族人清代墓碑10余块,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另外,在东艾屯村北还有济阳艾氏祖茔,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刘恩生故宅位于大桥街道刘光照村。刘恩生(1840~1886),字泽普,例授宣武大夫五品衔,候选守御所千总。宅院大约建于19世纪70年代,坐北朝南,前后有三进院落,有阔大规整的开间,考究的影壁和基座,精致的山墙花雕等。原一进院由大门、二门、三门、月亮门、倒座、东西厢房、东西耳房、正房组成。上个世纪因社会动荡,使用功能的改变,致使大门、二门、三门、月亮门、倒座被拆除损毁,现大门为后期新做,现存建筑基本保持原貌。2013年被列为济南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对故宅开始修缮。

此外,还有崔寨街道的清宁寺,一名风铃寺或北大寺,始建于隋末唐初。据明《历城县志》记载:“清宁寺,城东北五十里,中统间重修。”[4]现于原址附近建清宁书院。先行区还发现了秦家遗址、西坡遗址及秦先德墓等,充分反映了先行区一带自古以来物产丰饶,适合人类生产生活,文化遗产非常丰富。

(二)黄河文化资源

先行区地区河道纵横,水源丰富。明代县志载济阳“济水近而纡于前,土河远而控于后”;清代县志载“邑水道以大清、徒骇、夹马三河为纲,赵、杨、支家诸河为纪。”[5]先行区就处在黄河(即古济水、大清河)与徒骇河之间。徒骇河源自聊城运河东岸,古有漯水或土河之争议。历代有疏浚、治理记载,现已成为河面宽阔、河水清澈的河流,为先行区及济阳第二大水系。黄河为其第一大水系,自古以来对先行区的影响最为深远。

济水发源于河南济源,是孕育两岸早期文化和文明的摇篮。济南、济阳之名皆由其而得。两晋以后,河南之济淤塞,黄河之水不复入济,济水以巨野泽为源头,水色愈发清湛,遂有“清水”之名,济水又名清河。迨及北宋熙宁十年(1077)七月,黄河在澶州决口,黄河水涌入济水(清河),致使济水(清河)在历城东北改道,而循漯水故道入海。宋金之交,伪齐皇帝刘豫在历城以东挑挖古济水河道以通漕运,是为小清河,而取道漯水故道入海的清河始称大清河。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夺占大清河河道入海,大清河从此消失。自此,黄河成为横贯济南、济阳的一条重要河流,一直延续至今。由此可见,济水是孕育两岸早期文化和文明的摇篮,济南、济阳之名皆由其而得。济水、清河、黄河一脉相承,所以,探讨济南的黄河必然追溯到古代的济水和清河。

先行区及济阳位于济水左岸,由于地势低下,且是广阔的平原,每当汛期,河流漫溢泛滥,往往会沦为一望无际的水乡泽国,所以在史前大部分时间里,这里并不适宜人类居住。迨及龙山时代(距今约4600年至4000年),黄河一度改道由苏北平原入海,济水不再受到黄河决口泛滥的影响,河道和水位比较稳定,自然环境大为改观。济阳一带开始出现聚落。济阳境内发现了多处龙山文化遗址,如玉皇冢遗址、刘家台遗址、颜家遗址、霹雳冢遗址、邝冢遗址、张沟遗址。由此可知,自龙山文化时期,先行区一带出现聚落,随着生产力的提升,聚落人烟逐渐繁盛起来。

古济水西接黄河,东通渤海,河道深阔,水清流缓,不仅可以为两岸提供灌溉取水之便,还可以提供舟楫交通之用,还有鱼蚌蒲苇菱藕之利。特别是到了商代,随着河道的疏浚及造船技术的进步,济水的交通地位凸显出来,沿河两岸出现了诸多港口型城镇。大清河则有运盐河之称。济阳得以设县,就是因为时已成为“舟楫走集,地复阜繁”之地。元代胡祗遹有《宿济阳县廨》诗亦称:“河壖成市井,城腹少人烟。共为求盐利,移家就旅船。”[6]明代刘珝曰:“大清则济水渠也,自东阿之张秋,东北抵利津富国盐场达于海。舟楫浮于二河,商盐遍于齐鲁,诸道水利,鲜与为俪。”[7]二河即为大清河与小清河。清前期,也是“盐运往来,风帆利涉”。可见,济水与大清河时期,先行区及济阳一带为交通发达、商贩汇集之地。

同时,大清河晶莹澄澈,清宴无虞,花明柳媚,鱼鸟亲人,景色非常优美。明清时期“济水澄波”成为济阳八景之首。明清时期皆有《济水澄波》诗:“渺渺仙源碧一泓,却看迢递转孤城。烟波深锁苍龙动,风日偏宜彩鹢横。影接长空天际瞑,光涵白练望中平。临流漫有乘槎兴,歌罢沧浪万古情。”[8]“莫认人间要路津,澄泓一派涤嚣尘。欲知圣代恩波远,海宴河清问水滨。”文人雅士赞咏之诗颇多,如清诸生高廷栋有《济水寻芳》诗曰:“济水碧琉璃,城南一曲迟。千帆浮海气,万柳竞春枝。”[9]

(三)名士文化资源

1.崔寨孙氏

明清几代皇帝先后颁发10余赦令诏命对孙氏几代人嘉奖表彰。在蔡马庄附近的50亩祭田里,有皇帝赐葬的石坊 1座,2石马,2石虎,2石羊,2石狮,1翁仲及神道碑等。现崔寨孙大村仍有孙氏祠堂,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孙氏族人较为出名的有:孙止孝、孙建宗、孙续祖等。

2.艾元徵及艾氏家族

艾氏家族人才辈出,仅有清一代,先后涌现出进士2人,文举人8人,武举人10人,九品以上文官55人,六品以上武官29人,共84人。艾氏家族堪称名门望族,其中较有名气的有:艾元徵、艾元衡、艾恂、艾庆澜等。

(四)名山文化资源

鹊山位于黄河北岸,华不注山之西北。济南城北的山,多秀削孤立,惟鹊山无峰,横列如屏风。唐宋时期清河一带有烟波浩淼的鹊山湖,鹊山、华不注山并峙水中,每当阴云之际,两山连亘,烟雾环绕,若有若无,若离若合,美不胜收,时人称之为“鹊华烟雨”。元代时,赵孟頫的名画《鹊华秋色》图使得鹊华一带景观声名远播。名画被争相激赏,亦有很多诗作与之唱和。如王昶《观赵松雪〈鹊华秋色图〉》、阮元《题董文敏摹赵文敏〈鹊华秋色图〉诗并序》等。清乾隆十三年(1748),乾隆东巡至济南,在鹊华桥观看鹊华景观,大为叹赏,又即命侍从飞骑往北京御府,取来赵孟頫的画卷,名画美景一同欣赏,并题跋于画面。这段文苑传奇使鹊华胜赏产生了广泛影响,文人雅士心向往之,竞相一睹为快。清代中期,这里美景虽已不及当年,但依然富有风韵,歌咏北郊风光的诗文大量持续不断地出现。咸丰年间,黄河改道后,鹊山一带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美景不复来。

鹊山之名的由来,据元代《齐乘》记载:“扁鹊炼丹于此。俗又谓每岁七八月,乌鹊翔集,故名。”[10]昔有鹊山亭,明末已废。清代,鹊山西麓有扁鹊祠、扁鹊冢 ,冢前碑碣上镌刻 “春秋卢医扁鹊墓”,为清康熙三年盐运司商人张文茂所立。乾隆十八年十二月鲁友寿进行重整,又立一石碑。现今扁鹊祠早已圮废,扁鹊墓又有重修,墓前还有乾隆年间的墓碑。1995年济南市政府对扁鹊墓重新修整,并立“扁鹊墓”石碑。已被列为济南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红色文化资源

1.鹊山惨案

抗日战争时期,鹊山一带曾发生了惨烈的“鹊山惨案”。1937年11月15日下午,日军向鹊山发动进攻,18点左右占领鹊山,随即开始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一夜之间鹊山村136名村民惨死在日寇刀枪之下。[11]为了铭记历史,1996年4月,在鹊山北村建造了一座刻有“鹊山惨案济南地”的纪念碑。2014年对其重新整修,扩建为600余平方米的鹊山惨案纪念园。现已为济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周恩来视察泺口黄河大桥纪念地

1958年夏,大桥遭遇到2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冲击,桥墩护桩冲刷严重。8月6日,周恩来总理飞抵济南,亲自视察泺口黄河铁路大桥情况,徒步走上大桥查看水情,进行部署指示,要求确保大桥安全。为示纪念,在铁桥北首立碑以志。1977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王士栋烈士纪念碑

王士栋(1946—1967),山东省泰安县季家庄人,省军区独立一师一团二营战士,担任警卫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的任务。1967年5月31日晚8时,狂风暴雨,堆在泺口大桥桥头的原木被大风吹落在道轨上。守桥部队紧急出动,进行清理,王士栋不幸牺牲。纪念碑1968年5月31日落成,1979年被列为济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先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也很丰富,已有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项,还有崔寨路寨村东路梆子、李善仁剪纸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德兰柳编

柳编是我国传统的手工编织技艺,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民国《济阳县志》载:“本县三、四两区(包括孙耿、崔寨一带),多有用柳条编织器具者,如水牛、簸箩、簸箕、衣箱等件,获利甚厚。”这说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济阳柳编技艺非常普遍,柳编制品已经销量可观了。现今柳编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为张德兰(崔寨谷庙村党支部书记)。

2.崔寨前街舞龙

崔寨街道前街村舞龙经过多年传承并不断发展,现形成独具特色的舞龙表演形式。舞龙队由红黄两条龙组成,每条龙都由9人舞动,分男女两组,男为龙,女为凤,寓意龙凤呈祥。舞龙队套路娴熟,花样繁多,有“龙出宫”、“龙尾高跷”、“螺旋跳龙”、“单跪舞龙”、“蹬腰舞龙”、“翻滚舞龙”、“巨龙盘柱”等,表演生动传神,深受群众喜爱。

3.太平寸子

太平街道茅家村的踩寸子起源于清朝末期,是一种特殊的民间舞蹈。也称 “唱秧歌”、“姐儿调”。“寸子”是一种木制道具,寸子底部套着绣花小鞋,表演者踩在寸子上走动时,宽而长的裤腿可以盖住寸子的木柱,有一种若隐若现、风姿绰约的效果。“踩寸子”的唱词多取材于民间故事和民间小调,将勤劳、善良、孝悌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

4.黄河泥塑

黄河泥塑起源于黄河下游沿岸地区。先行区及济阳一带属于黄河洪泛区,历史上经常遭遇水患,庄稼收成不好。当地农民为了养家糊口便到黄河岸边采泥,后经晾干用纱布过滤制成泥坯,制作出各种人物、动物形象,走街串巷售卖,以此来维持生计。同时,济阳属于平原地带,缺少石料,这一带的寺庙、文庙等供奉的“神”也多数是泥做的,从而促使当地产生了很多造诣高超的泥塑艺人。济阳黄河泥塑全部是纯手工制作,工艺朴实,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发展,泥塑作品越来越精致、形象、丰富,成为一项具有传承价值的手工艺项目。

通过对先行区历史的考察及文化资源的调查,可以看出这一片区是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之地,是水运要津、工商业繁荣之区,是山水秀丽、生态优美之地,是红色文化、非遗文化丰富之区。

三、先行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建议

先行区具有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资源。但是,通过调研发现,这些历史文化资源较为分散,其开发利用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规划。尤其是对历史文化资源地挖掘、研究不深,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程度低,还有巨大的开发利用的潜力。

(一)树立文化自信,大力研究和宣传先行区历史文化

先行区一带在历史上也曾是经济发达、文化灿烂之地,理应树立文化自信,培育乡土自豪感。所以要从不同层面、不同形式进行研究、宣传和推介众多令人自豪的历史文化资源,让人们了解先行区的历史、特色和优势。如组织专家研究先行区历史,编纂相关的史籍和通俗性读物,通过报纸、电视、新媒体等宣传其历史文化,通过多种方式的结合进行文化资源挖掘,既保护和传承了历史文化,也能有效增强本乡本土的文化自信,为先行区发展提供深厚的文化土壤和精神动力。

(二)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塑造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品牌

黄河文化是彰显先行区文化特色最重要的品牌。济南黄河文化非常丰富,如历代政府和百姓治理黄河的文化,如治河名人丁宝桢、张曜、刘鹗等;名桥文化,如泺口铁路大桥、济南黄河公路大桥等;名镇文化、名吃文化、鹊华文化等。目前,先行区已规划在沿河两岸打造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应该体现、渗透文化因素。

因而,建议在泺口、鹊山两岸片区建造黄河历史文化博览园。这一带包括百里黄河风景区、黄河公园、泺口黄河铁路大桥、鹊山等景点,应该对各部分进行提升整合,名人名园名镇的历史文化资源应充分体现其中。黄河公园可以再现泺口古镇的风貌,名园名吃布列其间;建议泺口铁路大桥开放为景观步行桥,更好展示其历史魅力和价值。选择南岸合适地点修建鹊华楼,内设赵孟頫纪念馆(或称鹊华秋色纪念馆)、刘鹗纪念馆、城市桥梁展览馆、观景台等。鹊山修建扁鹊纪念园、鹊山亭等。“鹊华秋色”是济南历史文化的一个名片,更是现代济南黄河文化的一大特色。鹊华文化的展现需要黄河、小清河、鹊山、华山在开发建设中相互关照,互相衬托,同时要体现历史和现实的对话。黄河历史文化博览园应成为济南黄河文化的主要展示地和先行区文化魅力的重要体现地。

在先行区建设中要处处体现黄河文化的影响,以及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可以将先行区的历史名人艾元徵、孙止孝等纳入广场、公园建设中,重现济阳八景之一的“柳行低吟”;筹建黄河文化博物馆、黄河民俗特色小镇、复建清宁寺等。崔寨沿黄大堤一带可以重点打造“黄河九曲十八弯”特色旅游景观,可以依托崔寨大柳店险工展现历代的治河文化。

(三)营造具有文化内涵的田园城市

历史文化资源是乡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先行区民众的记忆。先行区各街道拥有的古遗址及古建筑都应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如建设遗址公园、书院、纪念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地方特色与文脉的重要体现,要加强保护与传承。同时,先行区农田灌溉水主要依靠黄河水,土层较厚,又很疏松,且呈弱碱性,有机质含量较高,尤其适合农作物生产,因而出现了崔寨香瓜、太平西瓜、孙耿土豆等农业特产。所以,要继续发展各街道特色农业,充分利用各街道生态景观,传承和创新先行区的历史文化,营建城市与乡村完美结合的田园城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历史文化的意义与作用,将其作为新时代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组成部分,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先行区不仅是经济新区,更是生态、文化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则是先行区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托。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是传承先行区文化发展之源,构筑先行区文化自信之基,是丰盈民众精神家园之花,是济南可持续发展之根。

猜你喜欢
济阳先行济南
绿色低碳 节能先行
济阳区气候特征及其影响评价
帮妈妈做家务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
黔货出山 遵义先行
黔货出山 遵义先行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博兴断裂带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济阳坳陷地震泵作用与新近系大油田高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