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儿童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2019-07-03 23:49谷羽柴明轩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社交媒体留守儿童

谷羽 柴明轩

摘 要:监管缺位和日益娱乐化的媒体内容对乡村儿童的社会化造成了负面影响,不利于培育未来建设乡村的人力资源。基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对比,对湖北省仙桃市西流河镇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智能手机成为了乡村儿童接触最频繁的媒介。且乡村儿童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普遍较弱,其中,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水平偏低,并对非留守儿童产生了负面影响。基于数据分析,剖析了媒体素养水平现状对乡村儿童社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认为从乡村社会着手提高乡村儿童的媒体素养教育将是决定乡村振兴成败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乡村儿童;留守儿童;媒介素养;社交媒体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1.008

就媒介素养而言,各地都在加大对农村学校数字媒体设备的补贴,但如何引导乡村儿童正确使用数字媒体的议题却鲜有同等关注。新兴的社交媒体对乡村儿童心理和社会行为产生的诸多负面影响被忽略了。

1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

1.1 基于横向比较的媒介素养调查

本次调查的地点位于湖北省仙桃市西流河镇。西流河地处江汉平原,紧挨武汉。其东连汉阳,南临洪湖,西接仙桃城区,北倚汉江分洪道,国土面积24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1万。

笔者在2018年1月15日至1月25日以西流河镇第一中学以及西流河镇小学的学生为样本,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份,实际回收94份。

依据国务院2016年的新定义,留守儿童指无法和父母亲在一起正常的生活、未满十六岁的农村未成年人。包括父母双方外出打工,或者其中一方外出而另一方因身体或生计原因无法照看的儿童。本次调查中共有留守儿童50名,非留守儿童44名,笔者将采取对比研究的方式分析两者间的媒介素养差异。并随机挑选了15名留守儿童进行访谈。

1.2 媒体工具的使用

智能手机俨然成为了学生们接触最频繁的第一媒体工具。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媒体使用方面的最大差距也体现为对手机的使用频率。可见,与父母监管的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不利于对其使用移动媒体的行为进行监管。大部分乡村儿童几乎不在课余时间使用电脑,考虑到使用电脑涉及更复杂的学习任务和信息技术水平,我们可以判断乡村儿童在课余时间利用媒体工具开展复杂学习的比例较低。

1.3 媒体工具的使用与满足

从图2数据中,可以看出乡村儿童接触媒介最主要的目的是消遣娱乐。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最大的差距体现在“学习知识”和“与朋友一起玩”两个选项上。留守儿童在这两个选项上的比例都大幅高于非留守儿童,从学业到同龄人关系上,留守儿童都具有更加强烈的获得认同的驱动力。

“爸爸妈妈出去挣钱就是要我好好读书,我不能让他们失望……虽然我也很生气他们不能陪我。

——西流河镇小学 小霞”

对留守儿童而言,对父母歉疚和失望交织的情感欲壑需要通过在地的(local)人际交往来补偿。因此,使用媒体在两个方面满足了他们情感交流的目的,一是通过媒体提高学习成绩获得老师的认可,而是通过媒体获得同龄人的认可。

在判断媒体使用体验时,一半的学生对此持肯定态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并不确定接触到的媒体信息是否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而明确表示媒体没有满足其需求的不到20%。访谈调查显示,手机的视频和游戏是留守儿童获得满足感最高的媒体内容。

“视频网站上的洗脑神曲好听又好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演,非常有趣。

——西流河镇小学 小希”

“我最喜欢打游戏,我爷爷说做完作业就可以打游戏。

——西流河镇中学第一中学 小睿”

1.4 对媒介信息的批评质疑能力

以下问题主要考察儿童对媒体信息的批判和利用能力。当问及“你相信电视上的新闻或网上的新闻吗?”时,绝大多数儿童都认识到媒体工具不能决定新闻来源的可信度,因此选择了“视情况而定”。就电视新闻和网络的可信度比较而言,所有儿童都认为电视新闻的可信度要高于网络新闻。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差别在于,留守儿童判断电视新闻和网络新闻可信度的不确定性更高。

可是,当问到“如果你对接触到的信息有所怀疑,你会怎么做?”时,乡村儿童的行动取向倾向于消极反应。其中,59%的留守儿童和60%的非留守儿童不会选择弄清真相。

“当你接触到有害信息或不良信息时,你会怎么做?”这一问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负面信息的反应。说明乡村儿童对于参与负面信息治理行动的必要性和渠道有一些认识。访谈内容显示,留守儿童对于某些有害信息,如谣言的具体危害尚不明确,因此不知应如何落实行动。

“什么是有害信息?

——黄色图片还有黄色电影。

——诈骗短信。

这些信息有什么危害?

——让人犯罪。

——上当受骗。

谣言是不是有害信息?

——是。骗人的。

谣言有什么危害?

——(沉默)

向谁举报谣言?

——(沉默)”

2 乡村儿童的媒介素养培育情况

人的社会化是从他一出生就开始的,父母等初级群体在孩子们社会化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離开了父母,老师等次级群体同样可以充当教导孩子社会化的角色。而媒介素养作为影响社会化水平的重要变量,在现有的教育框架中并无专门的课程体系。因此,我们从家庭和学校两个视角来考察乡村儿童的媒介素养培育情况。

2.1 儿童监护人的引导情况

我们以监护人的陪伴为变量,对比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在使用媒介时长上的差异。

当被问到“平时回家看电视/玩手机等娱乐,会花多长时间?”时,娱乐时间超过一个小时的留守儿童占74%。同一指标非留守儿童占57%。留守儿童相比非留守儿童更容易沉迷于媒体娱乐。现如今智能手机成为了留守儿童最主要的接触媒介,但其大多限于聊天、看电视剧等消遣娱乐,儿童接触媒介的环境宽松,无人看管,十分容易沉迷其中,娱乐信息占用一定的消费时间,而对他们社会实现有用的信息却被忽视遗漏,日积月累向“单向度的人”发展。

对“家人会和你一起讨论电视或网络上的新闻吗?”,选择不会的留守儿童要高于非留守儿童。大部分乡村儿童监护人不具备引导儿童认识媒体内容的意识,遑论水平。因此,在家庭因素这一部分,培育乡村儿童媒介素养的状况并不乐观。

2.2 学校教育情况

学校的基础设施对乡村儿童提升媒体技术运用能力具有一定影响。对学校基础设施的调查显示,西流河镇第一中学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比较完善的,电脑和多媒体显示器基本实现了1∶1的配置比例。但是访谈结果却显示,学校所开设的计算机课纯属应景之作。老师因为害怕学生上课时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干脆不给电脑联网,学生所使用的只是“计算机器”。这种“堵”的教学策略更加抑制了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知识的兴趣。

由以上数据可知,乡村儿童的媒介素养偏低是整个乡村社会媒介素养偏低的一环。其中,留守儿童的媒介素养又处于更为低下的水平。因此,要改善乡村儿童的媒介素养水平,需要将乡村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多方面的支持改善乡村居民的媒介素养水平。

3 提升乡村儿童媒介素养的应对策略

社会化媒体时代,媒介素养应该包括媒介使用素养、信息生产素养、信息消费素养、社会交往素养、社会协作素养、社会参与素养等。本研究主要关注了乡村儿童的媒介使用素养和信息消费素养,得出的结论是乡村儿童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应用的能力堪忧。而这一问题只是地区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数字鸿沟的一个缩影。

媒介素养的偏低将对乡村儿童的社会化产生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比如,由于大量消费娱乐信息导致心智的单向度化,信息获取和信息辨识能力不足导致犯罪、失足和意外发生等等。从长远来看,乡村儿童的媒介素养将影响整个乡村振兴计划的成败。因此,提升乡村儿童媒介素养应是一个社会工程,需要城乡政府、媒体、公益组织和居民的多方合作。

3.1 乡村教育部门的媒介素养培训

纵观国外媒介素养教育,把媒介素养教育作为长期的工作,在提高乡村儿童媒介素养教育过程中,首先需要改善乡村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因此,应加大对教育部门和乡村教师的媒介素养培训。除了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高等院校更应参与其中,将先进的理论、技术直接向乡村输出。

3.2 乡村社区的媒介素养再教育

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媒介素养的科普式教育,有利于弥补现有媒介素养教育渠道的制度性缺陷。而这一部分也可更为广泛地、更为大胆地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引导城市优质资源反哺乡村。比如,城市的社工组织、乡村的基层干部以及城乡的优秀教师,都可以成为乡村社区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讲人。这样的公共服务可从整体上改善乡村社会的媒介素养水平。

3.3 乡村课堂的媒介化

既然目前媒介素养培育并没有现成的课程模板可以参照,乡村教学更可因地制宜,将提升媒介素养与日常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在重视新媒体设备普及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对于传统媒体的消费。订阅适合学生阅读的报纸、带领观看电视节目,并与同学们讨论节目内容,举办新闻采写、摄影摄像比赛。定期组织网络事件讨论会,师生自由交流看法。最为重要的,学校应重疏导,充分利用计算机课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

3.4 媒体格局的调整

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其媒介产品中反映农村生活、农村儿童的内容比例严重不足。这一内容的结构性失调不仅导致乡村儿童无法从媒体消费中产生深层次的共鸣,且戏剧化的媒体表达会扭曲儿童对现实社会的认知,从而在智识发展过程中注入难以消除的偏见,不利于其心理的健康。因此,中央媒体重引导,地方媒体重建设,两者应共同重视反映乡村儿童的生活乐趣、生活困境。并可进一步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增加乡村儿童与媒体组织的互动与了解,使媒体组织成为家庭、学校之外培育乡村儿童媒介素养的第三课堂。

乡野是中国传统文化皈依的故土。要弥补乡村文化的“空心化”,我们必须重视乡村儿童的素养水平。本文的调查结果显示,尽管非留守儿童在某些方面的媒介素养表现优于留守儿童,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差距在缩小,这说明整个乡村的儿童智识水平都呈现出“留守化”的趋势。作为一种“元素养”,媒介素养对于改善乡村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智识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本文的调查研究仅是对乡村儿童媒介素养现状进行了初步描述,并對其改善措施提出了建议。具体措施的有效性有待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Leavis,F.R.,& Thompson,D.Culture and environment:the training of critical awareness[J].Chatto & Windus,1964.

[2]李德刚.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目标体系的建构[J].教育学报,2012,8(03):30-37.

[3]朱礼仁,柏纪荣.网络时代农村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阻碍性因素及路径分析[J].中小学电教,2017,(09):6-10.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社交媒体留守儿童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双微时代”的危机传播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