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旻
[摘 要]音乐课堂中,唱游教学指以音乐游戏为载体,运用欣赏、律动、歌表演、读谱认知等综合性艺术手段,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教师可通过实践的方式,探索总结低年级音乐课堂中唱游教学的内容选择、方法运用、环节规划与音乐训练小品的创编,并针对性地进行个案研究,促进双基目标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低年级;小学音乐;唱游教学;双基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23.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8-0047-02
音乐是一门诉诸感性体验的艺术,这种体验的过程必须通过聆听和积极主动地参与才得以实现。因此,高质量的唱游教学应紧抓音乐要素,发挥游戏性、趣味性、音乐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使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并随时做出反应,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
一、概念的界定
唱游教学,指将具有动感的音乐与儿童好动的性格特点相结合,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和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唱唱、玩玩、跳跳、动动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双基目标教学,指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法为基础,注重教法,具有启发性、问题驱动性、示范性、层次性、巩固性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问题的提出
小学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恰当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萌发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达到完善素质教育、美化学生心灵、陶冶情操之目的,是音乐教学工作者的责任。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在“热闹”的教学场景背后,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层出不穷,这种新理念、新模式常令音乐课堂走向表面的“华丽”,导致课堂教学结束,不知道学生到底学习了些什么。
同时,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需要冷静思考,重新解读其内涵,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师与生在教学中的互动参与,最大限度地激发情感,使学生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因此,“低年级音乐课堂唱游教学中双基目标的有效落实”是针对低年段课堂教学进行变革的重要举措,其研究成果对中、高年级利用唱游教学落实双基目标的策略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三、策略的实施
对低年级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评估完成后,对照《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归纳出低年级音乐课堂唱游教学中落实双基目标的有效策略。
1.教学内容的有效选择
从教学内容的有效选择入手,精选教学内容,将唱游教学具体划分为以下四类。
(1)情绪性游戏。
这类唱游教学的内容包括节奏律动、音乐表演动作和集体舞等。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做一些相应的节奏动作,诠释自身对音乐的感受,如課例《小小雨点》《拍手唱歌笑呵呵》《快乐的小木匠》《小小的船》等。
(2)情节性游戏。
这类唱游教学则类似于歌舞表演,多为有角色分配的、有故事情节的以及学生自主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参与表演的活动,如课例《大鹿》《虎大王来了》等。
(3)知识性游戏。
这类唱游教学的目标直指某一知识点,但实现它的过程需要借助相应的媒介或中介物,如课例《小松树》《快乐的啰唆》《小白船》等。
(4)创造性游戏。
这类唱游教学通过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活动中释放天性、发挥创新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其他音乐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如课例《大雨和小雨》《我的小手真勤快》《太空探秘》《爱唱什么歌》等。
2.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精选的教学内容,确立创设问题情境、基于形象思维、建构互动机制的唱游教学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唱游教学过程中简单易行,且可形成师生、生生间良好沟通氛围的方法之一。那么,“如何问得巧妙”“如何问得机智”,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唱游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引起师生双方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想说、敢说、乐说,使教师想问、会问、敢问。
(2)基于形象思维。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其具体的形象思维仍然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唱游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通过多媒体生动可感的视觉画面、逼真动人的声响音效等功能,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作用,达到触景生情、听乐怡情的艺术效果,形成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与教学环境四者的“合力”,实现情景交融。
(3)建构互动机制。
唱游教学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和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唱唱、玩玩、跳跳、动动中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建构师生、生生间互动的唱游环境?其实,许多教师常用这样的手段:“孩子们,我们比一比谁能最先听出这是什么乐器!”此时,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学生因“竞争”而踊跃,他们都想赢得老师的赞许,做一名优胜者。
3.训练形式的多样指定
唱游教学在运用于规定的音乐教学内容之余,亦可贯穿于课前、课后,存在于目的性、针对性较强的训练形式中。
(1)音准训练的唱游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音准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非朝夕之事。这种抽象性的教学内容常令学生感到学习枯燥乏味,如果教师将音准训练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呈现,则使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它比单纯的音准训练更适合学生爱玩、乐玩的天性。例如,教学苏少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白云》一课时,“re”“do”是新授音,教师运用一边根据歌曲情绪走路,一边在听到没有学过的音的时候禁止不动的游戏,让学生聆听这两个新授音的音高,初步建立音高概念。
(2)气息训练的唱游教学。
良好、稳定的气息是唱好歌曲的基础。传统的吹蜡烛练习、吹纸张练习虽然手段各异,但都旨在让学生做好歌唱前的准备。气息训练除了教师的手势引导外,诉诸整个身体的运动,也为锻炼学生的气息提供了途径。如在优美缓慢的音乐中,通过收腹吸气与挺胸呼气的对比练习,让学生感受呼吸之间整个身体与气息的配合,是唱游教学将身体作为工具的有效训练。
(3)音域训练的唱游教学。
爱听故事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因此,在设计学生的音域练习时,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有音高的音域练习,又要设计无明确音高的音域发声练习。“艺术来源于生活”,教师可利用儿童喜欢动物的爱好,让学生模仿小猴子爬山。如一只手扮作山,另一只手扮作猴子,在上下来回攀爬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自己的声音由高到低、由低到高的变化过程,这样教学深受学生的喜爱。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将知识与技能比喻成规矩,那么方圆形成的途径和方式,则在不同学生的身上有不同的体现,于是便产生了“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发展路径”。唱游教学旨在让每一位学生把知识与技能作为基石,坚实地走向更高、更远的地方。同时,唱游教学可结合学校的特色,为区域唱游教学体系提供更为充沛的资源。另外,唱游教学是建构主义理念影响下的教育方式与手段,需要教师在具体情境中不断地进行调整、创新与总结,让学生不拘泥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取,而是以此为出发点,向更高层次的音乐方向发展。
(特约编辑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