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国
[摘 要]学校是生命教育的主阵地,生命教育内容涉及各个学科,小学语文教学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将生命教育与语文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深度挖掘素材,适当开展相关活动,引领学生融情入境地体验,让学生在习得语文知识的同时认识、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树立生命意识,他们自然就会生出对生活的热爱。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命教育;渗透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8-0036-01
生命的话题亘古有之。在追求生命质量和生活品质的新时代,对生命的敬畏、尊重、珍惜与热爱成为现代人的主流价值观。生命教育是人类共同的关注点,它不仅是人一生的关键命题,还是人终身发展的必修课,其教育之触角延伸到各个领域。笔者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谈几点体会。
一、蕴含生命资源,体现育人功用
小学语文学科蕴含着和生命有关的丰富内容,教师通过挖掘教材内容中蕴含的生命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习得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和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能使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独一无二,体会到生命与生活的律动及其在发展中所彰显出的生命之美。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艺术性的学科,以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语文文本中多是一些优秀经典的文章,内涵丰富,蕴意颇深,对于启发心灵、陶冶性情、感悟生命以及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智与人格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二、深度挖掘素材,探寻生命价值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各种文质兼美的文本,在这些或生动或感人的优秀文本中,处处蕴含着生命的影子。教师先行解读文本并深度挖掘有关生命的内容加以精细雕琢,再将其悄然融入课堂教学环节之中,定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思想的启迪、精神的净化。如教学《掌声》一课,为了让学生潜心会文,并渗透生命教育,教师在互动环节中提出问题:“如果你是班上的同学,你最想对小英表达什么?”“听到这掌声,如果你是小英,你会想到什么?”然后搭建平台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不仅分享了对文本的真切感受,还表达了懵懂于心的对于生命的尊重与爱护。这篇课文本身所蕴含的生命意义显而易见,生命何其重要,活着就要让生命努力迸发火花。激励的掌声要给遇到挫折的人,也要给迎难而上的人。这是激励,也是鼓励,是传递关爱,也是开掘生命潜能,能够帮助别人实现自我超越,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生命价值。
三、融情入境体验,经历生命之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策划渗透生命教育的教学环节,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使所开展的生命教育能够触及学生心灵、感染学生灵魂。阅读文本是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生命意义的一种途径,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创设真实的体验情境,也能使学生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如通过让学生投入地朗读或者是参与表演课本剧,在直接参与中,学生就会与文本的情感产生同频共振的律动。当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情感融合后,则会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深入体会,既能感受到人物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又能从自己的独特视角去了解人物,并对人物的处境和遭遇或同情,或尊重,从中也学会用多视角去看待他人。这样,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将更为开阔。如教学《海伦·凯勒》一课,教师通过创设语言情境,帮助学生走进海伦·凯勒的世界,让浅层的文字在学生的想象中变得富有生命力,使学生在看似无声的世界里,演绎出穿越时空的“真实”景象:一个关于海伦·凯勒故事的想象大门徐徐打开……学生在读中付诸细腻、柔和的情感,将自己的经验融合其中,展现和还原出人物活动的各个不同场景,体现出独具个性的阅读效果,也蕴含着不同的生命体验。如针对文中的句子:“他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他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他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教师用语言作为学生深入文本、触摸人物真实性格、了解人物顽强生命力的“引子”——“我們可以一边想象这段话的画面一边读。”学生分享自己看到的画面,教师继续引导:“就这些画面吗?远远不止,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想象着一同走进海伦的世界。好吗?”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经历了一场情感之旅和生命之旅,将课堂推向了一个更美的境界,学生也从中体验到了更为深刻的生命含义。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作为生命教育的有效载体,需要教师将课堂教学与生命教育巧妙融合起来,为学生搭建起习得知识、获取生命养分的平台,帮助学生构建起语文知识体系,构筑出生命的厚度与深度。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