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平
【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积极教育与消极教育相结合,通识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结合,坚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坚持知识与现实的统一,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思想道德教育将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学生德育;教育;策略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中心。教育规律表明,道德是学生人格的主导因素,对智力和身体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发展素质教育,应充分发挥德育的基本作用,把德育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始终要坚持不懈的,它旨在培养学生学习行为、生活、学习和创造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德育教育的策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除了加强“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育外,我们还积极探索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改革,将思想教育纳入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引导教师注意学习,寻找“切入点”,结合我们身边的案例分析和实践分析,逐步透析社会热点。
二、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
某一团结的班集体能够树立优良的风气,影响每名学生的内心,约束每名学生的举动。合理的言论属于某一较大的教育力量,对班内每一人员均具有影响、陶冶、感染、鼓励的效果。
1.班级属于学校工作的某一根本组织,也属于学生日常生活的根本单位
班主任属于班集体的发动者及领导者,属于学生德、智、体、美各个层面进步的引领者。借助班主任和学生的一致监管,让学生全方位进步,且合理地呈现学生诸角度的潜力及才华,为学生进步提供某一开阔的范围。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当下,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引下,师生间也绝不应该属于对立关系,也不可以过于亲密。重视学生人格,为养成学生的身心有效进步,有效彰显老师的核心地位,注重学生的主要理念。在新生到学校报到的时候,我们要帮助学生分析过去的成功和失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对他们道德教育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德育的实质是对受教育者实施素质教育,其本质上是因材施教,应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提出相应的要求以及措施,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
2.以德育为核心抓手,努力为班级服务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拥有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积极分子,由他们组成班集体的核心力量,通过这个核心协助班主任去管理班级,分担班级管理工作。有了这样一个班级核心,才能更加有效地带动全班同学去努力实现集体目标。因此,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正确处理其中的关系,善于引导学生对于班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在班级中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探索新的教育方法。
三、根据自身平常的德育工作,对学生德育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1.教育部门要深刻认识到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切实找出学生道德水平大滑坡的真正原因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从而导致了學生道德水平下降。进一步想一想,今天社会道德风气不好,不也正说明了我们道德教育工作的问题吗?当然,教育不能主宰一切。但是社会道德滑坡,严重地反映出我们以往所进行的传统道德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对于教育部门关于道德教育系统的改革,国家教育部门要统筹德育工作,结合当前教育实际,制定科学、系统的德育方案,对德育工作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德育工作在践行行为里展开
有效推进阳光体育活动,以“每日活动一小时,快乐生活一生”为目标,以提升所有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为目的,学生人人预备跳绳、毽子等器材,还安排了部分传统的活动,比如说跳竹竿舞、跳长绳等。在每一学期,均会组织班级举行跳长绳赛事,规定所有学生参与,限定三分钟里面通过人数最多的班级得胜。除了注重学生进行锻炼之外,学校还邀请所有教师有效参与锻炼活动。每一周四上午九点半是工会活动,全体教师一定要走出办公室,到操场进行体育活动。师生共同参与锻炼,校内形成了阳光体育活动的风气,掀起了一股所有人员进行体育锻炼的狂潮。
3.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
依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校德育工作侧重于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始终把《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训练列入德育工作计划和班队计划;楼道内、楼梯上,处处有指导学生行为的标语;以多种形式开展了“学雷锋活动”“争做文明小少年”“争当牙博士”等一系列大队活动。这些活动大大地激励了学生乐观向上、勇于进取,对良好校纪、校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不仅加强了学生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合理地进行道德评价
道德评价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道德评价方法通常是以定量的形式实施的,比如说,星级评价、扣分制等。定量评价在规范和制约学生不良行为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评价学生道德水平时,如果过多地用分法和演绎法来评议道德水准,则很容易让学生变为只关心道德。关于增加多少积分、扣多少分的若干道德评分机制,这样反而让学生形成虚伪、功利等不良的道德意识。作为评价者,当评价者不被评估者信任时,我们必须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一颗正直的心,否则你做出的评价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
5.学校要加大道德教育的力度
(1)强化和学生家长的合作。我们学校除了借助开放日、家长会、给家长的一封信、校讯通等渠道和家长进行沟通外,还存在某一传统的家访机制,每一学期的访问率达到了100%。
(2)和管辖区域的派出所紧密协作,几次邀请消防队、派出所的相关人员到学校讲解消防安全课以及法制教育课程,借助参观、讲座等形式强化了学生安全思想和预防思想,并且有效协调派出所的各项工作,在校园大门处设立了犯罪情况举报箱,挂上两位检查责任人的牌子。在宣传栏里面,特别设立法制教育宣传栏。日常有情况也积极邀请派出所协助,在派出所的帮助下,工作起来就便利了许多。借助上述方式,让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拧成了一股绳。
(3)在小学要增加特别的德育课程,派出特设的德育老师而并非由班主任兼任,更不可以将其上为一般的班会课,而且道德教育绝不可以让政治思想教育所替代。因为每个人道德观的确立均属于存在某一推进环节的,然而社会在逐步进步,在每一推进环节的学生又显示不一样的道德状况,要求教育者精准掌握,在教育形式上大家应重视践行性、多元化和效果化。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知的内在体验。如果没有道德情感,就很难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道德情感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因此,激发道德情感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由于青年学生集体意识淡薄,集体主义教育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缺乏与他人合作的意识,缺乏对他人精神的欣赏,因此有必要对学生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在当今社会稳定发展的今天,充分发挥个体的主体性,重视个体和个体发展的建设,把集体发展的需要和个体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而奋斗。陶行知曾说:“集体生活是青少年自我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一个无法获得正常发展的青少年最终可能会陷入悲剧。”事实上,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终极方向。学生主体意识的概念主要是通过各种集体活动来实现的。在活动中,積极为集体出力,把自己当作是集体的主人,自觉主动关心集体,关心集体活动。
(5)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学生在即将进入学校时,都在脑海中想象和描绘他从未遇到过的老师的外表和他未来的目标。从他第一次见到老师时,老师的言行,甚至老师的每一件衣服,都会看在眼里,牢记在心,有些学生在观察时甚至会仔细模仿。学高为师,当教师的行为、风度、知识、个性和工作精神达到甚至超过学生的原有想象力时,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念就会自然产生,从而“亲其师,信其道”,这时教师不仅是学生的楷模和榜样,而且是师生交流的基础。相反,当教师的各种形象不符合学生想象的标准时,教师的可信度就会下降。如果老师在学生面前失去了正直,学生在老师面前就会更加傲慢自大。这样,教师和学生就未来某些问题达成共识就比较困难,也容易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障碍。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不仅难以实现,而且使师生关系淡薄甚至对抗,逐渐变得紧张。
(6)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创造团结、勤奋、上进的班集体。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具有严肃而又活泼的班风。为凝聚班集体,可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在每一节班、队会课中,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有意义的活动,认真对待学校组织的活动,使学生明白他们不仅要遵守学校纪律,还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要有为班集体争光、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意识,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总之,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把积极教育与消极教育相结合,把通识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结合,把思想道德教育纳入生活的各个环节,坚持提出的四项原则。在“几大意见”中认真贯彻,坚持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时代新人的目标。坚持法律规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协调的原则,坚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坚持教育与人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思想道德教育就会取得更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