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亮 王胜利 周炳康 杨广杰 郭庆功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开封 475000)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全身性骨骼疾病,会导致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增加骨脆性[1]。多数腰椎滑脱患者极易合并骨质疏松症,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且手术治疗难度较大,极易出现内固定失败现象[2~3]。本研究旨在探讨腰椎滑脱合并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44例腰椎滑脱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58~78岁,平均(63.05±1.87)岁;Meyerding分级:4例Ⅰ度滑脱,27例Ⅱ度滑脱,13例Ⅲ度滑脱。所有患者均经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且疗效不佳,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患者均行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术:实施全麻,采用俯卧位。以滑脱椎棘突为中心作正中切口,暴露滑脱椎上下关节突、椎板,咬除棘突,切除部分关节突关节,暴露侧隐窝及神经根管,彻底减压,取骨块修整用以植骨。透视下置入椎弓根,测定所需螺钉长度。将恰当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置入滑脱椎及下位椎两侧,确保位置良好,调制骨水泥。C型臂X线机下,经螺钉将骨水泥缓慢注入疏松椎体,每颗钉约3mL骨水泥。骨水泥凝固后,植入棒并拧入螺塞,进行滑脱椎体复位。C型臂X线机下确保复位良好,常规留置负压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
(1)观察本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2)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疼痛程度及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疼痛程度以数字评分法评估,由轻到重以0~10分表示[4];下肢功能以Oswestry(ODI)功能障碍指数评估,得分越高,情况越差[5];(3)随访结束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
本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00%,无1例出现术中相关并发症;手术时间68~119min,平均手术时间(85.64±10.87)min;术中出血量180~390mL,平均术中出血量(225.65±15.80)mL;术后住院时间6~10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7.96±0.42)d;住院期间均未出现神经症状、骨水泥泄漏入椎管等现象。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本组患者疼痛评分均较术前降低,ODI评分均较术前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随访结束时,本组患者植骨融合成功率为97.73%(43/44),1例患者融合区无连续骨小梁形成,继续给予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随访结束时未出现螺钉松动、融合器后移、断钉断棒、邻近节段椎体骨折等并发症。
时段疼痛评分术前7.42±1.65术后3个月1.52±0.52*术后6个月1.55±0.45*术后12个月1.50±0.25*
注:*与术前相比,P<0.05。
时段ODI评分术前34.50±3.42术后3个月11.05±0.85*术后6个月11.02±0.90*术后12个月11.03±0.84*
注:*与术前相比,P<0.05。
腰椎滑脱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中老年人为该病多发人群。以往,临床上多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能固定脊柱前、中、后柱,效果理想[6]。但多数腰椎滑脱患者极易伴发骨质疏松症,仅采用钉棒系统,复位难度较大,强行复位可能诱发螺钉松动等现象,导致内固定失败。姚珍松等[7]调查发现,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能提升螺钉在骨质疏松椎体内抗拔出力,便于复位及固定。
一般来说,椎弓根螺钉稳定性与螺钉-骨界面具有一定相关性,故能经由各类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增强螺钉-骨水泥界面、骨水泥-骨界面连接程度,促使螺钉在椎体内轴向抗拔出力增加。本次研究所用PMMA骨水泥在脊柱外科手术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在螺钉周围骨质中均匀挤压骨水泥,使其均匀扩散于椎体松质骨内,凝固后增强周围骨质强度,增加骨水泥与骨接触面,改善螺钉稳定性,并提升脊柱固定阶段抗疲劳能力,改善内固定效果。本次研究发现,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具有较强把持力,便于准确复位及固定。本组44例患者术中、术后住院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螺钉松动等并发症。此外,治疗过程中需控制骨水泥注入量和注入速度。本次研究每颗螺钉注入骨水泥约3mL,一旦术中出现渗漏,需及时停止注入,并有效清除渗漏。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为100.00%。此外,随访结束时,本组患者植骨融合成功率为97.73%,与代朋乙等[8]研究结果相符。1例患者融合区无连续骨小梁形成,继续给予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本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疼痛评分均较术前降低,ODI评分均较术前提升(P<0.05),提示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促使下肢功能尽快恢复,应用价值高。
综上所述,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可作为腰椎滑脱合并骨质疏松症有效治疗手段于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