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华
【摘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自主投入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实践方式。对教育行业从业者而言,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必须。其中,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年幼,持续集中注意力相对困难,小学生低年级教育工作者更需要重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文就小学低年级学生这一群体,提出关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建议,望教育行业从业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151-01
引言:
学习如船,畅游知识海洋必须拥有充分的燃料以保持前进,学习兴趣正是学习这艘船保持动力的燃料,使学生充满热情竞千帆。在小学低年级教学阶段,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具有随意性,容易脱离学习状态,易导致教学质量不理想。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牢牢抓住学生心神,使学生长时间保持集中状态,并逐渐将课堂活动主体由教师过渡为学生,使学生积极参与学科学习相关活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最终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并逐渐深入探索知识。
一、组织多样活动
小学低年级学生充满活动欲望,长时间的教师讲解易使学生感到乏味。没有学习兴趣,难以集中精神,学生易做小动作、开小差,与课堂产生距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对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通过设置游戏环节,组织情境表演,开办故事会等多种活动使教学多样化。以组织情境表演为例,语文学科教材中有大量的故事材料,教师可以令学生自行组队,挑选课文还原课文中的情境并进行角色扮演。如《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学生模拟小公鸡与小鸭子的形态,并用各自独创的动作语言表现小公鸡抓到虫子的快乐与小鸭子捉不到虫子的烦恼的状态,使课堂“动”起来。如此,通过“将课文演出来”的方式,营造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于课堂表演,体会到语文课堂的趣味,提高学生对于语文这一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熟知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涵,促使学生离语文世界更进一步,加深对语文学科学习兴趣。学生的组队合作能力也得到相应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并且作为学生大胆展现自我的一种方式,使学生发挥个人魅力,增强自信心。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
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尚在发展,对于学生而言,较于教师的抽象讲解,直观的图像、声音等更易于理解。并且小学低年级学生充满探索欲望,对于未见未闻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伴随着多媒体技术走向成熟,积极采用多媒体技术以直观展示教育内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必要的。如今,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方式,特别是对于一些以感性感受为主的学科,学生需要感受情境才能理解的教学内容,如音乐、美术、语文、英语学科内容,能有效抓住学生视线,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从直观感受中体会教学内容,获得学习乐趣,教师收获满意教育成果。以英语学科学习为例,如《we love animals》一课,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课文音频,使学生体会到课堂情境下的英语语言表达的语音语调,并组织学生两两进行模拟对话,模仿学习音频中的语音语调,使学生从中获得模仿表演的乐趣,感受到外国语言与汉语差距,领会到英语语言的独特性,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与课文相对应或是由课文拓展的动物的图片与视频,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你问我答的互动形式引导学生将出现的动物与其英语名称一一对应,使学生在观看图片与视频的同时记住动物单词,在反复的观看中加强背记。
三、建立奖励机制
奖励如磁石,年幼学生易受奖励诱惑。从建立奖励机制角度出发,设定学习优秀者获得奖励,诱发学生对于获得奖励的兴趣,并将此最终转换为对学习的兴趣。一开始的奖励可以从一颗糖——小的物质奖励开始,而伴随着学生年纪的增长,需要将物质奖励逐渐转换为精神层面的奖励,逐渐将奖励引导至学习层面的帮助。以数学科目为例,数学学习要求大量的问题、练习解答,可以根据个人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次数、解答问题正确率进行评比,对于表现突出者进行奖励,发放一个小奖品,鼓励学生课堂積极发言,对于数学问题积极钻研,以此令学生从自发的数学练习中逐渐感受到这一门学科的奥妙,进而对数学产生真正的学习兴趣。而奖励也转变为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学习问题,给予数学学习机会,如比赛名额、评奖资格等,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四、结束语
正是兴趣点燃了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取得进步。面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这一年幼教育对象,教师尤其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积极采取多种策略,并不断总结教学实践,引导学生产生学科学习兴趣,为将来学科教育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成立.如何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J].考试周刊, 2015(73):183.
[2]李爱娥.如何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兴趣[J].华夏教师,2013(4):61.
[3]叶娟娟.让阅读充满“花香”——浅谈如何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1(8):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