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应当扭转传统纯粹数学理论与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思维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由于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针对性的进行差异化教学,通过引导与点拨有助于学生进行学习与思考,进一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所以本文在此背景下,简要分析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实现分层教学,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希冀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动性。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 分层教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151-02
引言
个体学生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难以避免的。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个性发展也有所不同,智力与能力形成等诸多方面也会有或多或少的差异。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必须正确看待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的划分教学层次,尽可能的帮助学生发挥最大的学习潜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
一、学生科学分层,夯实数学分层教学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是教学内容开展的重要依据,所以教师在备课阶段必须要制定科学合理且符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教学目标。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有较强的关联性,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必须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所以教师首先要将全班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然后制定差异化教学目标,有助于夯实数学分层教学基础。这需要教师对班内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考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成绩、个人能力进行科学合理分层,例如中间层次学生人数较多,但是此类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探讨后,需要对学生进行二次分层。对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应当制定多元化教学目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班级整体学习质量。例如教师可以秉持组间同质组内一致的原则,一个小组内的学生由几个高层次的学生与中低层次的学生组成,组内学生进行均匀搭配。然后在上课时,学生根据兴趣小组的安排坐在一起,在回答问题时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探讨交流,使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问题探讨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使每组的学生能够互相影响与启发,从而开拓思路,进一步提高语言交往能力。
二、进行授课分层,落实数学分层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是教学中的重要基础,在目标分层的前提下,应当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能够体现教学差异的重要方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教师应当着重突出优等生的学习优势,为优等生提供深层次的教学任务,引导其进行思考与探究。而中等生则制定中间层次的学习任务,在上课时可以抛出问题让其思考探讨。然后根据问题再进行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根据提示进行思考。既能够提高中等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对于学困生而言,可以制定低层次的教学任务,在教学时告诉学生相关知识点,必须打牢基础知识,才能够提高学习能力。
三、确保作业分层,拓展数学分层教学范畴
由于学生对于知识掌握能力不同,所以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也应当有所差异。作业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师检测学生对当堂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通过布置作业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在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层作业布置时,应当设置为基础题与拔高题、拓展题三个类型,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不同进行多元化设置。对于优等生而言,需要对拔高题与拓展题进行解答与思考,即便拓展题解答不出来,也必须进行思考和探究,并且记录自己的想法,而中等生则要掌握基础题和拔高题,学困生则需要打下夯实的基础题知识,根据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探索,进而熟练掌握基础题目。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认知规律不同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与帮助。通过科学的引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平慎.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研究[J].读书文摘,2016(19).
[2]馬继红.因材施教健全教学方法——探究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与评价,2015(12).
作者简介:
范伟强(1964.5-),男,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人,大专学历,一级职称,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