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俭
【摘要】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静脉采血患儿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 50例静脉采血患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2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观察组患儿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穿刺时心理状况(恐惧、紧张、抵触、安静)和家長护理满意度。结果 在静脉穿刺时,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出现恐惧分别为19例(76.00%)、8例(32.00%), 出现紧张分别为22例(88.00%)、9例(36.00%), 出现抵触分别为21例(84.00%)、5例(20.00%), 安静分别为4例(16.00%)、19例 (76.00%),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742、14.346、20.513、18.116, P<0.05)。护理后, 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88.00%(22/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00%(13/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14, P<0.05)。结论 在门诊静脉采血中根据患儿及其家长心理情况进行心理护理干预, 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紧张、恐惧等情绪, 促进患儿配合采血, 提高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心理护理干预;静脉采血;负面情绪;满意度
儿童、婴幼儿静脉采血穿刺难度大, 受到患儿皮肤的松紧程度、脂肪的分布以及患儿的胖瘦等影响, 同时患儿对静脉穿刺有本能的排斥、抵触情绪, 使得静脉采血难度增加, 因此, 改善患儿的心理状态, 促进患儿配合采血工作, 是提高对患儿静脉采血工作的有效手段[1]。本研究对25例行静脉采血患儿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12月门诊采血室接收的50例静脉采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25例。对照组中, 男12例, 女13例;年龄0.5~6.0岁, 平均年龄(3.25±2.75)岁。观察组中, 男11例, 女14例;年龄0.5~5.8岁, 平均年龄(3.15±2.65)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标准为患儿进行静脉采血, 并给予患儿鼓励。
观察组患儿实施心理护理干预, 患儿在受到疾病的折磨、医院陌生的环境以及对穿刺的恐惧使得患儿在门诊静脉采血时容易出现恐惧、紧张、哭闹不止的现象, 因此在实施穿刺前医护人员应当进行合理的干预:①根据患儿的身体情况、脂肪分布等选择合适的静脉采血部位;②在采血前详细指导家长采血室对患儿体位的摆放和四肢的控制方法, 避免患儿因疼痛挥舞四肢、抵触等而引起患儿受到伤害, 并指导家长在采血结束后用棉签轻轻按压采血针眼3~5 min, 24 h伤口不能见水, 预防感染;③对患儿采血准备工作做好之后, 穿刺之前采用轻柔、温和的语言夸奖、鼓励患儿, 对于年龄太小无法语言交流的患儿护理人员应当面带微笑、采取轻柔抚触的方式缓解患儿恐惧、抵触的情绪, 增加患儿的信任感, 配合采血;④患儿看见其他患儿哭泣也会产生同样悲伤的情绪而哭泣, 因此, 在采血时应当一个一个进行, 尽量单独采血, 避免因几例患儿同时采血导致共鸣一起哭泣;⑤家长的情绪也是影响患儿的重要因素, 家长看见采血时对患儿皮肤的穿刺会有心疼的感觉, 不免流露出一些低落的情绪, 进而会影响患儿的情绪, 因此, 在采血时还应当嘱咐家长尽量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患儿采血;⑥加强采血护士的专业技能, 在进行穿刺时家长紧张患儿, 若护士专业技能不过关, 反复对患儿进行穿刺会引起家长不满, 轻则对护士进行言语上的批评, 重则引起更加严重的医患矛盾。因此, 护士在进行穿刺前一定要详细给家长讲解患儿的穿刺条件以及在穿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 让家长做好心理准备, 避免发生矛盾, 同时也可尊重家长意见, 更换人员进行采血等。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穿刺时的心理状况(恐惧、紧张、抵触、安静)以及护理后家长满意度情况, 采用问卷调查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情况, 评价等级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穿刺时心理状况对比 在静脉穿刺时,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出现恐惧分别为19例(76.00%)、8例(32.00%), 出现紧张分别为22例(88.00%)、9例(36.00%), 出现抵触分别为21例(84.00%)、5例(20.00%), 安静分别为4例(16.00%)、19例(76.00%),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742、14.346、20.513、18.116, P<0.05)。
2. 2 两组患儿护理后家长护理满意度对比 护理后, 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静脉采血是用来检验人体血液中某些物质的含量, 从而根据检验结果对人体相应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是为了给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2]。由于患儿对于疼痛的忍 受、对外界刺激的抵抗能力较小, 心智比较脆弱, 在进行静脉采血时非常容易出现恐惧、紧张、抵触等负面情绪, 使得静脉采血难度增加[3-8]。因此, 医护人员在进行静脉采血前应当为患儿进行适当的干预措施, 以促进患儿配合采血, 提高采血的成功率。
在采血前根据患儿的心理状况和身体条件, 为患儿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根据患儿性格, 采取鼓励、表扬的方式为患儿加油打气, 或者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 逗患儿开心等;对于能够沟通交流的患儿可为其树立一个目标, 若达到相应目标, 奖励其“勇敢小战士”等称号, 促进患儿建立战胜恐惧的勇气, 同时还要及时跟家长沟通, 让家长了解在采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意外状况, 希望家长能够理解, 以降低医患矛盾的发生;最重要的是要加强采血人员的专业技能, 争取做到一次出血, 并且要做到快进慢出, 以减少穿刺和拔针时给患儿带来的疼痛[9-11]。本研究对观察组患儿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 有效降低了患儿恐惧、紧张、抵触等负面情绪, 大部分患儿能够冷静、安静面对静脉采血, 同时也提高了家长护理满意度, 使采血工作能够得以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 对于门诊静脉采血患儿根据其的情绪特点和心理状态实施对应的心理护理干预, 能够有效提高患儿对静脉采血的依从度, 建立战胜恐惧的勇气, 勇敢面对采血, 同时对家长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 以及加强医护人员的采血专业技能, 使得门诊静脉采血工作能够得到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李燕媚, 林月明, 吴丽英, 等. 中医情志护理对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情绪的影响. 内蒙古中医药, 2017, 36(2):169-170.
[2] 金桂芝. 人性化服务在儿科门诊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2):93.
[3] 郝敏玲. 静脉采血人群的心理反应及护理体会. 基层医学论坛, 2017, 21(9):1100-1101.
[4] 刘艳. 静脉采血成功影响因素及患者综合护理措施.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14):163-164.
[5] 黄敏. 体检人群静脉采血心理沟通的需求与护理. 医药前沿, 2016, 6(22):313-314.
[6] 苏端治. 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静脉采血患儿负面情绪的影响.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18):115-116.
[7] 黎冬梅. 心理护理干预对82例门诊静脉采血患儿及家属的影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12):120.
[8] 吉永, 夏旭峰. 心理护理干预对82例门诊静脉采血患儿及家属的影响.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25):254-255.
[9] 韩军, 徐姝娟. 心理护理干预对静脉采血患者疼痛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5):95-96.
[10] 贺小珍. 护理干预对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3(10):96-97.
[11] 谢金会. 护理干预对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探讨. 健康必读旬刊, 2013(6):116.
[收稿日期:2018-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