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谈话节目的新转身

2019-07-01 06:31刘菲
都市生活 2019年2期
关键词:时事热点

刘菲

摘 要:《圆桌派》作为中国谈话式的网络新闻类节目,2016年播出至今成为网络“清谈”节目去严肃化的典型代表。氛围消解了传统新闻及谈话类节目的边界,主持人窦文涛通过独特的个人魅力、及在访谈会话中的技巧策略,赋予了《圆桌派》特别的灵魂。《圆桌派》对社会新闻及当下时事热点的去严肃化读解实现了网络谈话节目在后现代冲击中的华丽转身。

关键词:《圆桌派》 窦文涛 时事热点 去严肃化

《圆桌派》是优酷 2016 年打造的全新聊天真人秀节目,播出至今受到了广大观众喜爱。该节目第一季以来,豆瓣评分8.8分,位于年度热门网络综艺第八名,也是网络文化类节目第一名。《圆桌派》的节目形式是由主持人窦文涛引导另外两位嘉宾一同讨论近来的时事热点话题,由原点向无限的发散性聊天。嘉宾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学者、作家在嘉宾阵容的搭配中实现学识和见闻的交流碰撞,像梁文道、冯唐、刘炎焱、马未都、蒋方舟等都担任过节目谈话嘉宾。《圆桌派》的选题上到政治严肃话题,下到生活娱乐琐事。其运作是网络谈话类节目在娱乐时代语境下的典型。

一、《圆桌派》的去严肃化读解

主持人作为台前形象代表与灵魂,是网络谈话类节目的核心。窦文涛的独特魅力是《圆桌派》的一面旗帜,不仅是炫目外包装,更是精髓。《圆桌派》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它在某种程度上将时事新闻娱乐化,进行去严肃化读解。不管是《新闻联播》的新闻播报,着重突出真实事件的发生,还是《焦点访谈》的新闻评论,用事实支撑观点,追求准确与严谨伴生的严肃性构成了观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一大印象。而《圆桌派》的出现,是对这种严肃性的一次消解。

首先,相对于各档具有明确定位的新闻评论节目而言,《圆桌派》在话题选择上更为自由,不一定局限于某类型、某领域的新闻事件。国内外政治格局、社会新闻、当下社会现象、娱乐新闻等都可以成为嘉宾谈论的内容,从节目的选题中就可以看见,无论事件本身影响范围大小,都有其被聚焦的谈论价值,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引发嘉宾和观众的进一步发散性思考。在《圆桌派》中,新闻的来源不再只是严肃事件,它在消解严肃的同时又将日常生活现象的细微之处拎到镜头前来审视。

其次,不同于大多数新闻节目,《圆桌派》倾向于营造出一种轻松的谈论氛围。比如在许多时事热点评论节目中,焦点在于新闻与观点,其他元素是次要的、因而从简。主持人和专家们围桌正襟危坐,就新闻事件本身提出观点,进行讨论。而《圆桌派》的录制场所并非在固定的摄影棚和演播厅,而是在一个古色古香的茶室,桌上有新鲜的水果和糖果,茶具,红酒和茶水,致力于塑造一种居家之熟悉感。主持人和嘉宾总是亲近地围坐一桌,像是普通友人面对面交谈。在《圆桌派》营造的这种轻松氛围中,嘉宾谈论、评论时事新闻仿佛出于自然流露的日常对话进程。他们虽是各领域的专家、名人,但通过日常化的表达,严肃观点被转化为平易近人的话语,如同师友坐在身边娓娓道来。

再者,也正是在这种氛围下,《圆桌派》的评论总体呈现出去权威化的平等对话特征。每期节目都有一个核心话题,先由窦文涛抛出话题,嘉宾再各抒己见。纵使有知识盲区的阻隔,主持人也能够代表观众无所顾虑地提出疑问,得到反馈。以往,专家代表的是权威,观众看到的是专家之间、或者说权威观点之间的博弈。而节目中,专家无意以权威话语者的身份出现,三个人旨在进行平等交流,可以将话题辐射到更多元、广阔维度。哪一方都不代表绝对的权威、真理或独断的话语权,有的只是在事件面前的平等对话。

二、主持人窦文涛的“赢效因素”

“赢效因素”是评价传播者在承担自身角色時所具备的权威性、可信性、接近性、熟知性、悦目性等特质因素。这一“赢效因素”在《圆桌派》的主持人窦文涛身上表现的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去深入探析窦文涛的主持风格,对了解《圆桌派》保持活力与收视的原因是十分有必要的。

主持人既是媒体对外宣传的符号,也是节目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谈话类电视谈话节目对主持人的依赖是巨大的,主持人不仅是必需的,而且在节目中的功用也是极大的。“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不但要播报信息,主持和有序推动谈话的行进进程,也要参与讨论,发表观点。在即兴色彩浓厚的电视谈话节目中,嘉宾的情绪要靠主持人来调动,嘉宾的话语要靠主持人给予空间发挥,谈话中信息的准确、有效也要靠主持人来把关。” 在《圆桌派》中,不难发现主持人窦文涛对话题把控主要是穿针引线,不断引导着话轮转换,激发现场嘉宾发表自己的观点。有时候窦文涛也会选择直接成为旁观者,任嘉宾自由发挥。这种不预设的谈话方式使得整个节目形成了畅所欲言的风格,形成了一种后现代主义式的碎片化风格。无组织性的言语推进就像一场没有重点的旅程,完全还原了亲友间的“原生态”式闲聊。

《圆桌派》通常从想法,开始谈话聊天。主持人与嘉宾在天马行空地聊天,跳跃式地各抒己见。直到节目结束,嘉宾谈话仍在继续。看似杂乱的谈话方式其实最大限度地保留日常的原生态,让观众产生共鸣。脱口秀节目由于其对内容的不预设性,嘉宾的具体言语往往是根据现场情况随想随说的,讲话人由考虑不全说错话,出现口误,表达不准确等情况,是不可以避免的。这就需要进行话语修正。《圆桌派》不仅主持人会对嘉宾进行短小精快的话语修正,嘉宾也会对对主持人或者另外一位嘉宾进行言语修正,往往也是简短,精准。这与嘉宾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对新闻事件的本质问题认识深刻,表达清晰准确,富有洞见性有关。作为一档成功的脱口秀节目,《圆桌派》通过主持人访谈及会话中使用的技巧及策略把控整个会话过程,让观众对当下时政新闻中的人和事有所了解,进行娱乐地解读。

三、娱乐化时代的“新”新闻节目

娱乐化的时代,观众们或许更青睐综艺与电视剧。新闻依旧是必需品,要将事件打捞出来,让真实呈现自身重量。各新闻热点节目类型在时代的演变过程中纷纷寻求站稳脚跟的方法。《圆桌派》借了一层稍稍轻盈的娱乐化外衣,似是解构了新闻二字原有的力度。在《后现代状态》一书中,利奥塔从知识状态的角度出发,认为后现代是对现代元叙事的怀疑。作为普遍性规则与标准的宏大叙事和权威在后现代社会里遭受了重创。某种程度上,《圆桌派》以其对新闻的去严肃化读解实现了电视新闻节目在后现代冲击中的一次转身:走向更平等的对话姿态、走向更多元的思想碰撞、也是将新闻带到更日常的生活瞬间中的机遇。

《圆桌派》值得反思和警惕的是其体现的娱乐化元素反映电视新闻节目的趋势。娱乐化不代表完全娱乐,正如去严肃化不代表完全摒弃严肃。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为保护时效性与真实性的呈现方式不应被完全娱乐化。娱乐化是一种贴近观众的选择。新闻节目需要观众,但也不意味着要为了观众无节制地走向娱乐,否则新闻节目娱乐化迟早会变身娱乐新闻节目。

参考文献

[1] 约翰·菲斯克.解读大众文化[M].祁阿红,张鲲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207,111,387,419.

[2] 周菁.图像缤纷:网络综艺节目的文化审视[J].现代视听,2017(02).

[3] 盛道利,张千.网络谈话节目《圆桌派》中的“真”“人”“秀”[J]. 西部广播电视,2017,(12):99-100.

猜你喜欢
时事热点
高中政治课要借助时事热点做文章
时事热点材料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时事热点在政治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对初中政治教材的灵活把握
探究时事热点有效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思考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时事相结合
浅谈如何更好地进行品德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研究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运用时事热点的策略